去年年初辦了一張健身卡,計劃每周去3次健身房,然而到了年底,自己也僅僅去過10多次;每逢網店打折促銷,我都會買很多的書,但大部分都被束之高閣,沒看完幾本;下載了好幾個英語學習軟件,也花錢買了幾G的資料,但除了開始的幾天,英語早已被我淡忘。我期望中的持續鍛煉、閱讀、學英語的好習慣從未養成,更多的時候,每天完成這些事所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讓我望而卻步,不敢貿然前行,早早就放棄了。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我們掙扎、愧疚、自怨自艾,但之后依然懶惰、一事無成,生活也一地雞毛。
斯蒂芬.蓋斯指出:我們總是急于責怪自己沒什么進步,卻無法及時意識到是策略出了問題。所以盡管心急,我們對自己的懶惰依然束手無策。但我也有這樣一個經歷,從去年開始,我每晚臨睡前都會在手機備忘錄里寫一句心情日記,算是對一天的簡單總結。這個行為我一直持續了近一年,除了少數幾次遺忘外,從未間斷過。
為什么我鍛煉、閱讀、學英語的習慣沒養成,而堅持寫心情日記卻輕而易舉的成功了呢?斯蒂芬.蓋斯的《微習慣》為我做出了解答:因為寫心情日記我運用了克服懶惰最好的大殺器——微習慣。
《微習慣》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習慣養成法,從定義、科學原理、策略、具體步驟、注意事項等方面教給我們切實可行的微習慣養成法,幫助懶惰的人在生活中永久建立健康的習慣性行為方式。
《微習慣》的作者斯蒂芬·蓋斯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宅男,既沒有耀眼的履歷,也沒有高薪的工作,他只不過像大多數普通人一樣,擁有不盡如人意的生活現狀。但從2012年末開始,斯蒂芬·蓋斯每天至少做一個俯臥撐,這成了他培養的第一個微習慣。兩年后,他擁有了夢想中的體格,寫的文章是過去的4倍,讀的書是過去的10倍。他在《微習慣》這本書中將他成功蛻變的秘笈傾囊相授,教我們用微習慣來戰勝懶惰,最終養成受益終生的好習慣。
一、微習慣是什么
微習慣就是你強迫自己每天做的微不足道的積極行為。例如每天背一個單詞,每天看兩頁書,每天寫一句心情日記。這些行為小的微不足道,你不可能完成不了。說到這可能有人會提出質疑:微習慣的確比一般的習慣策略更容易執行,但這些微習慣進步太小,意義不大。真是這樣嗎?
任何一個能變成習慣的微小行為都有其重要性,而且相當重要,《荀子·勸學》里有這么一句話: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相比某一天做很多事,每天做一點兒事的影響力更大。比如,你每天看兩頁書,每年就可以看完好幾本書,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堅持了一年,就會養成看書的好習慣。《微習慣》的作者斯蒂芬.蓋斯不就是從每天挑戰一個俯臥撐開始實現開掛的人生嗎??
二、微習慣為什么有用
1、微習慣幾乎不會消耗意志力
韋氏詞典給“習慣”下的定義是“一種常見的行為方式:一個人以規律、重復的方式做的事。”由此可見,習慣的兩個關鍵詞:規律、重復。建立習慣的目標是用重復來改變大腦,不用思考,不需要花費任何意志力,這就是我們能養成習慣的原因。比如每天早上早起的第一件事是刷牙,因為重復多次且只需要較小的精力損失,幾乎每一個人都養成了這個習慣;每天早上去上班,在你反應過來之前,你的潛意識已經將你帶到車站,你幾乎不會走錯方向。微習慣足夠小,幾乎不會消耗意志力,我們能輕而易舉的成功。
2、微習慣能有效拓寬你的舒適區
為什么有80%的人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總是失敗呢?那是因為他們走不出自己的舒適區。養成一個新習慣所帶來的變化另他們十分難受,一下子適應不了,最終只能以失敗告終。
斯蒂芬.蓋斯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下雪天時,將貓放在雪地里,待貓反應過來后,會立即跑回屋子里;而將它放在雪地的邊緣,她就開始在雪地里四處溜達,還向深處探索了一番。我們的大腦也是一只貓,面對突然出現的大規模變化,我們會恐懼害怕,導致寸步難行,如若我們只是處于變化的邊緣,隨時可以回到舒適區,我們反而會因為好奇慢慢推進變化,最終還可能會深入探索。
微習慣就處于變化的交界點,向外邁一步,是一個相對不舒適的地方,但只要退一步,就能回到自己的舒適圈里,也許最開始嘗試的幾次,很可能經歷失敗,但慢慢的,你的大腦、身體都會逐漸適應,就因為這樣,我們能運用微習慣有效拓展自己的舒適圈。
3、微習慣能提升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對自我效能感的定義是指“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當人確信自己有能力進行某一活動,他就會產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會去進行那一活動。例如,學生不僅知道注意聽課可以帶來理想的成績,而且還感到自己有能力聽懂教師所講的內容時,才會認真聽課。
人們在獲得了相應的知識、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為了行為的決定因素,也就是說,自我效能感能促使我們行動。而微習慣策略就是一個產出自我效能感的機器,因為它極其微小,我們自信自己能夠出色的完成,從而促使我們認真的完成微習慣。因此微習慣能提升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又能促使我們去執行微習慣。
4、微習慣能給予你自主權
無論在工作、生活還是婚姻中掌握自主權我們才能游刃有余、從容前行,自主權越高,結果越好。
一項調查發現:“在對工作決定權較高的雇員中,將近90%的男性和將近85%的女性對工作滿意度較高,而在決定權較低的雇員中只有大約56%反饋了較高的工作滿意度。”這是普遍的真理,人一旦感覺受到控制,就會消極怠工。
以往我們的習慣策略就缺乏自主權,每日計劃定好了時間和任務,我們被迫被計劃推著走,按照計劃在相應的時間里完成對應的事,特別被動,從而消極怠工,而微習慣策略讓你在潛意識里不會感到自己被計劃控制,微習慣很容易完成,完成后你就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想做的事。就是這樣,較高的自主權致使微習慣更容易被執行。
三、如何培養微習慣
《微習慣》一書中也給出了具體的微習慣養成法,共八步,這八步是一個一步步教你選擇和執行自己微習慣的應用指南,只要你能照著執行,就能與懶惰說再見了:
1、選擇適合你的微習慣和計劃
2、挖掘每個微習慣的內在價值
3、明確習慣依據將其納入日程
4、建立回報機制以獎勵提升成就感
5、記錄與追蹤完成情況
6、微量開始,超額完成
7、完成計劃安排擺脫高期待值
8、留意習慣養成的標志
微習慣是真正行之有效的習慣策略,如果你有懶惰、恐懼或者浪費時間這樣的壞習慣,想找到長期的解決方案,那么《微習慣》這本書就能幫上大忙,花點時間看看吧,你將會因為好習慣的養成而蛻變出一個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