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開篇依然要提醒大家出行做好防護工作呀。漢末三國時期有著為數眾多的名士,他們的后人有些學識過人,也有些默默無聞。本篇就來聊聊鄭小同,字子真。
鄭小同是青州北海高密人,漢末時期也有一些北海人士留名后世,重溫一遍名單:鄭玄、鄭益恩、鄭小同、王脩xiū、邴bǐng原、管寧、傅玄、徐干、孫邵、孫乾、是儀、滕胤。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鄭玄,管寧、邴原也是一時名士。
鄭小同是鄭玄之孫,也是鄭益恩的遺腹子。孔融所在的北海郡被黃巾軍圍攻,鄭益恩就是在這一時期想去幫孔融解圍而遇難的,當時鄭小同還未出生。案《后漢書·鄭玄傳》,鄭玄是認為鄭小同手上的紋路與自己相似,所以為他取名“小同”。而《玄別傳》提及鄭小同是因為生在丁卯日得名,鄭玄是在丁卯年出生的。
“及融為黃巾所圍,益恩赴難隕身。有遺腹子,玄以其手文似己,名之曰小同。”——《后漢書·鄭玄傳》
“有遺腹子,以丁卯日生;而玄以丁卯歲生,故名曰小同”——《三國志·高貴鄉公紀》注引《玄別傳》
鄭玄在建安五年(200年)逝世,而鄭小同應在出生于興平元年(194年)前后,所以他陪伴在鄭玄身邊的時間很有限。當鄭小同再度出場已經是魏文帝曹丕時期了,當時年逾三十的鄭小同已經學貫六經,名聞鄉里,并且擔任郎中。
“小同年逾三十,少有令質,學綜六經,行著鄉邑。海、岱之人莫不嘉其自然,美其氣量”——《三國志·高貴鄉公紀》
曹芳時期了,他在此時擔任侍中,作為天子近臣應當備受信任,這也跟他是大儒鄭玄之后有關,《廢曹芳表》中“侍中臣小同”就是鄭小同。在曹髦時期,鄭小同曾和鄭沖一起教授曹髦《尚書》,并因此獲得封賞,由此進爵關內侯,華歆還上書提議夸贊過鄭小同。
“九月庚子,講尚書業終,賜執經親授者司空鄭沖、侍中鄭小同等各有差。”——《三國志·高貴鄉公紀》
曹髦也下詔夸贊鄭小同“溫恭孝友,帥禮不忒”,重點在其品德優秀,并且任命他為“五更”。鄭小同還提過一些諫言,比如《日蝕考負議》,以及一些禮制相關的建議。他還著有《禮記義記》、《鄭志》等作品。
“關內侯鄭小同,溫恭孝友,帥禮不忒。其以祥為三老,小同為五更”——《三國志·高貴鄉公紀》
鄭小同的逝世則與司馬昭有關,他拜訪司馬昭時,正好司馬昭在查看密疏,還沒做什么遮擋措施,司馬昭本人還去如廁了。所以司馬昭如廁回來就問鄭小同有沒有偷看,雖然鄭小同表示自己沒有偷看,但司馬昭還是深表懷疑,并且鴆殺了他。《后漢書·鄭玄傳》更是提了一句“‘寧我負卿,無卿負我”......
“小同詣司馬文王,文王有密疏,未之屏也。如廁還,謂之曰:‘卿見吾疏乎?’對曰:‘否。’文王猶疑而鴆之,卒。”
如有疏漏,還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