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種武器」對于古龍來說,是創新式的嘗試,這么一組短小精干的寓言故事,每一個都有一個鮮明、直接的主題,而古龍按照武俠小說的敘事技巧鋪陳的故事本身,卻又不脫離一般武俠小說閱讀的審美習慣和閱讀期望——換而言之,雖然有時候會覺得「說教意味」明顯,但是古龍到底還是沒把「七種武器」寫成「心靈雞湯」——原因何在?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孔雀翎」是一個好的分析對象。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在我看來,「孔雀翎」本身并沒有做到像「長生劍」那樣揮灑自如,而它的情節轉折、描寫引導等等,斧鑿痕跡較為明顯。但是反而這樣,更方便讀者在把握主題的同時,可以更加輕松的(或者自以為)體會到創作者的思路和手法。
叛離組織的殺手,在愛情以及平靜生活中消磨了斗志和自信,面對生死關頭的決斗,最后依靠一柄暗器之王「孔雀翎」帶來的強大自信,找回了自我,在沒有動用暗器的情況下,輕松戰勝了對手,但是當他為自己不慎丟失了朋友借予的「孔雀翎」而痛悔時,才得知這其實是一柄仿造的贗品,幫助他戰勝對手的,是他的自信——最后,為了這個秘密,他坦然就死。
這故事也給了我們一個教訓。
真正的勝利,并不是你能用武器爭取的,那一定要用你的信心。
無論多可怕的武器,也比不上人類的信心。
所以我說的第二種武器,并不是孔雀翎,而是信心!
不可否認,這是一個絕佳的「心靈雞湯」式的故事,發人深省,從另一方面來說,一旦操作不當,就會流于惡俗。
古龍的創作,受到日本的劍客小說影響極大,許多人都耳熟能詳的吉川英治就不用說了。單單「孔雀翎」的整個故事的節奏和排布,就很明顯的可以看到藤澤周平的影子。藤澤式的故事,最吸引我的部分就是武士們蟄伏于日常生活的那種隱忍、恬淡、感于平凡的溫馨感同最終拔劍而起的爆發和血性之間強烈的、戲劇性的對比——正是這種對比造就了藤澤周平眾多的經典,而這也恰恰是「孔雀翎」的精華所在。
而戲劇性的故事情節最大的敵人莫過于明顯的說教和人為雕塑的痕跡(即使,我們明明知道這個武俠故事不可能真實存在),而讓它具有可以自洽的真實性和說服力,最好的辦法,就是寫出讓人信服的人物來。
「孔雀翎」在人物塑造上,其實并不那么出色,出場的主角配角臉譜化明顯,「紙片人」的特點放在狄更斯的抨擊者眼中也會分外的惹眼。不過,考慮到篇幅的長短,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立」起這眾多的人物和場景,對于塑造立體人物向來并不特別擅長的古龍來說,采取這樣的方法也的確有他的道理。
同時,他的才華在于,雖然雜蕪頗多,但是,該對人物著力的地方,他確確實實的下了功夫:小武和高立的浪子情懷、高立和雙雙之間奇特而真摯的感情、成家之后高立對平凡生活的滿足和眷戀、面臨生死大敵的動搖和無助——直到最后,重獲自信后的神采飛揚,這幾個點,縱然力度和火候上有可商榷的地方,但是「大節不失」,這就足以讓這部作品靠著在武俠小說中顯得新奇的構思(當然,放在「心靈雞湯」界當然就是陳詞老調了)顯得卓爾不群。
在此之外,古龍再加上他獨特的「散文體」和「語錄體」點綴行文之中,當中不乏可以被摘抄下來的佳句,特別是「孔雀翎」中對浪子、友情的種種感嘆,堪稱古龍作品商標式的母題,作為古龍的書迷,每每讀到都會唏噓不已。
若認為酒只不過是種可以令人快樂的液體,你就錯了。
你若問我,酒是什么呢?
那么我告訴你:
酒是種殼子,就像是蝸牛背上的殼子,可以讓你逃避進去。
那么就算有別人要一腳踩下來,你也看不見了。
這些沒有根的浪子們,有誰能了解你們的情感,誰能知道你們的痛苦?
除了偶然在窯子里痛醉一場,你們還有什么別的發泄?
幸好你們想笑的時候還能笑,想哭的時候還能哭。
所以你們還活著。
而作為系列第二作的「孔雀翎」,對上承接并繼續講述了「長生劍」中種種沖突之源的孔雀翎的故事,對下,則是進一步的強調和細化了作為整個系列故事最大黑手和背景的「青龍會」的強大和無所不在,讀到這里,普通讀者還會忍得住繼續讀下去的欲望么?
而孔雀翎這種神秘、華美的暗器,和「離別鉤」一樣,已經成為「七種武器」這個系列中最具知名度的武器,其影響力甚至已經超越了這個系列本身,不能不說古龍詩意的描寫和天才的想象力居功甚偉,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