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莊子·知北游》說“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
——理學緣起 “補偏救弊,立言固各以其時;殊途同歸,轍跡原無須強合。”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
大凡一物之興起,必有隨之而起者,及其敗也,亦必有隨之傾頹者。 上回說到王莽篡漢,立新政,在他及其徒黨的垂青下,古文之學走上了政治舞臺。本來自漢武...
儒學之本來目的在于經世致用,而非死抱遺經、窮究先人之學。 上篇我們說到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終于走上了政治舞臺,可本應為國謀太平、為民...
為解決兩漢為何獨尊儒學這個問題,我們先引入了一個大的學術歷史背景,即兩漢時期是一個學術整理的時代,其因何成為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已經在上一篇里作了...
我國學術的發展大致是按先秦—兩漢—魏晉—隋唐—宋明—清代—近代的歷史順序或由自身創造或結合外部輸入而逐漸演化至今的。先前幾章內容主要集中在講述先...
此前已經論述了何為國學及國學之要者先秦諸學之淵源,在開始詳講先秦諸子之學前,先在此做一個論述,說明一下先秦之學之于吾國學術的重要性。 原因有二,...
大凡一種學問抑或思想,必不會無端出現,這是我們所知的,而我國學問之經典大都出自先秦諸子,這亦是為國人所知的。東周時期,禮樂崩壞、王權不存,列國連...
上篇我們說到中國古代的哲學家們視陰陽為兩端而推求萬物之原質唯一,而萬物之變動皆因由此原質之聚散,此原質之動蕩又是由陰陽之更迭所引起,太極動而生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