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教育心理學》已經暢銷了近100年,作者阿德勒,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也是《自卑與超越》的作者。書上說: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成人的教育歸根結底是一個清晰的自我認識以及更改自我開導的過程。而孩子的成長也差不多,但是孩子因為太嫩,所以他們的成長是需要父母一路帶領的,但是在帶領的路上,我們最大的難題就是對孩子的不了解。
封底印著簡.尼爾森的話:“我學習了阿德勒的很多內容【心理學】,這是《正面管教》的一個心理來源”。所以我更加覺得讀這本書的必要,因為《正面管教是值得推薦給所有有孩子的父母的。因為在進行正面管教之前,最需要的是先了解我的孩子,才能把他培養得更好,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這本書通過14章節內容,從心理學角度為我們破解了兒童為什么會口吃、說謊、打架、尿床、孤僻、懶惰、嫉妒弟妹等行為;從人格、自卑感、卓越感、社會情感、學校教育、家庭氛圍等多角度揭秘兒童的不良問題行為;同時傳授給我們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溫和而堅定,確保孩子在家里和學校里不會喪失勇氣。培養心理健康、高情商的孩子。
很多人會覺得教育孩子是學校、是老師的事情,但是現在已經很多教育言論都在導向說:家庭教育、原生家庭也是一個孩子成長的關鍵,學校不過是教育的顯示器。
我們在成長的路上從小學,中學,大學到走上社會之后我們花錢學各種種樣的技能,考各種各樣的職稱,但是在當我們為人父母時,我們卻從來沒有參加過正式的育兒教育——我們沒有學過怎么當好爸爸媽媽,所以我們做為父母是全憑認知和習慣去教育孩子的。我想這是導致現在很多人覺得教育孩子難的原因吧?
周末我我在路邊看到一輛奧迪車上,一位媽媽把車上看起來只有五六歲的女兒用力的拉向車外,拖著到公路邊上,做出要扔掉她不要她的樣子。小女孩哭著喊著要上車,試圖自已去打開車門爬上去,這期間這位媽媽還把女兒推倒了,一個五六歲的孩子是就這樣在恐懼中哭喊著求助。這是真實的一幕發生在我眼前,而且這一幕并不少見。
我看著很心疼小女孩,我很想給她媽媽推薦一下《兒童教育心理學》和《正面管教》這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