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橫行,讓我不得不關注每天確定的病例,每看一次,心里就不禁心有余悸,病毒如此無情,不知還要吞噬多少人,我默默的為無辜的人祈禱,保佑他們平安度過難關。
疫情的嚴峻,讓我忍不住每天都去看有關醫護人員在一線努力拼搏的新聞,還有社區工作人員對自己社區嚴防死守的措施,為他們不辭勞苦,沒夜沒日的付出揪心,同時心中還充滿不安,并不斷吶喊:你們要保重,你們是保護人民的屏障。
宅家的日子,算算也有二十天了,就這樣總是有著各種焦慮,有時甚至無心做其他事情,每天一早起床,我就無奈地問著兒子:拐點什么時候來?兒子也是一通的解釋。但不知怎的,第二天早上起床還是:拐點怎么還沒來?兒子還是這樣的解釋。一天天地問,一天天的這樣解釋,慢慢的我發現這成為我們早上互問早安的方式了。
宅家的日子,每天都焦慮著,想到這樣的時光就這樣天天荒廢,于是負罪感又油然而生,趕緊拿起書看,好顯示著自己沒枉費時光,但看不了幾行又拿起手機,想去努力尋找有什么利好消息來振奮我一下。原來,心已無法安放。
何以解憂,我一直以來就認為是唯有杜康,但后來經過很多人實踐證明,不是的,向來都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憂愁剪不斷理還自亂;借酒消愁愁更愁等等。但今天我看到了一個說法,何以解憂,那就是要看蘇軾的《定風波》。
這個說法,一下子博得了我的眼球,我對此充滿好奇。因為,就在春節前跟一個老友吃飯,他還提到蘇軾的這首詞,他在席間一直試圖給我背出完整版,似乎也想讓我對這首詞要另眼看待。
但是,在他背了半天的情況下,我只記得“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這一句,因為這句在當時有點應景,我們剛剛喝的微醺,走出酒店有點冷風,于是我問了一句:冷嗎?他就回答我: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我會意的笑了。至此,這句詞我記在心中。
這就是,我初識這首詞的原本。但當時好友雖對蘇軾贊嘆不已,對這首詞喜歡的不行,但我的感覺還是淡如清風,可是當我在這個時候看到,何以解憂,唯有蘇軾的《定風波》時,我迫不及待仔細重讀了這首詞。
首先,這首詞是蘇軾在公元1079年,因被誣作詩“謗訕朝廷”遭御史彈劾,被捕入獄,后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一直經歷坎坷,抱負未果,因此,蘇軾幾年來一直郁郁不得志,思想上陷入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之中,心情很煩悶。這首詞就在蘇軾很煩的情況下,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有感而發的。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作者】蘇軾 【朝代】宋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就這樣一首詞何以解憂呢?我仔細推敲,再根據我自己的理解,我覺得是這樣解憂。
第一:“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這首詞開篇就告訴我們解憂的方法。風雨再大,來得再急,不要聽,不要理,只管按照自己節奏,一邊哼著小調,一邊慢慢行走。看看,多淡定。也就是生活中不管發生了什么,做好自己該做的就好,因為你管不了老天下雨,你只能管好自己。做好當下要做的事情,這是解憂之首。
第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這第二句就告訴我們解憂的心態。雖然沒有馬,但我拿著竹杖穿著草鞋更輕松自如,勝過有馬,雖然又下大雨,又沒馬,這都不叫事,有什么可怕的?我這一身衣服任憑風吹雨打,不管怎樣吹打,我還是過我的一生。看看,多大氣。在生活中,有了這種豪邁、笑看人生的心態那是解憂的利器。
第三:“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這第三句就告訴我們要想無憂,就做一個有趣的人。雖然在半路中遇到這樣的大風大雨,蘇軾并不急于趕路,而是找個地方喝點酒觀雨,可見,別有一番風情。這,才是一個有趣的人干出的事。雨后春風一吹,微微涼,將酒意吹醒,看來蘇先生還沒少喝。雖然喝的有點多,并不妨礙蘇軾找樂子,他看到山頭上斜陽,居然是露出了笑臉在歡迎他呢。看看,多有趣。他老人家在這樣的囧狀下,還充滿樂趣!自然無憂。
第四:“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第四句告訴我們要享受獨處,獨處就是解憂。因為回過頭去看看剛才遇到風雨的地方,還是那樣。其實,我們生活中的風雨就如同這自然界的風雨一樣變幻無常,我們與其恐慌、焦慮,還不如“歸去”,就是與己獨處,與心獨處,那一切都會平靜,無悲無喜,“無雨無晴”。
所以,看完蘇軾的《定風波》,我對現在的狀況也慢慢釋然,解除憂愁,學著蘇軾的那樣,努力的做到寧靜超然的大徹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