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受夠了這樣每天都活在別人情緒里的感覺,感覺自己弱爆了,有什么辦法能讓自己的心靈快速強大起來嗎?”
留下這個問題的小朋友,還不滿二十歲。
“我看過了很多心靈雞湯的書,不要在意別人的想法走自己的路類似的,可是我沒有辦法做到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啊,明明想讓大家都喜歡我,怎么能裝作不在乎?難道只有孤獨才能強大嗎?這根眾叛親離有什么區(qū)別?只靠自己一個人的話真的可以嗎?”
他發(fā)來長長的一串問題,附著幾個無奈而又痛苦的表情。
很多雞湯文中都可以看出以下這個套路:
做自己=不要在意他人的看法=自由=心靈更強大。但毫無疑問的,這本身就是個矯枉過正的錯誤答案。
比起老一輩人過度的看重察言觀色,注重對身邊關(guān)系的維護,將別人的情緒看的比自己的感受都重要,甚至有時寧愿犧牲自己去成全別人的喜好。新時代的年輕人無疑更注重“自我”,自己的感受,想法,理解和堅持。
但是這從來不意味著,別人的看法與建議于你一文不值。而一旦關(guān)注他人的意見,又很容易讓自己的情緒為他人左右。
如何讓自己的心靈更強大?
不是眾叛親離的,不是落落寡歡的,不是因為孤獨而無可奈何的強大?
在每一個人的成長中,它都是一個不可繞過的命題。
1. 想要強大,就要先承認自己的弱小
走向強大的兩個誤區(qū)常常在于,要么盲目的以為自己可以掌握整個世界,要么過度自信自己可以控制某種情緒的產(chǎn)生。
你穿著漂亮的白色套裝去參加一場面試,出租車開到半路拋了錨而你放眼望去沒有第二輛,還剩半個小時就要遲到了,你咬咬牙,決定踩著10厘米的高跟鞋步行走下高架橋到其他地方打車,因為心急走的太快的緣故不小心絆了一跤,正好跌落在灑水車留下的一灘泥痕里。
你著急,憤怒又委屈,帶著這樣惡劣的情緒,面試不出意外的失敗了,你的心情很糟糕,覺得全世界都在惡作劇似的跟你為難。
你埋怨自己為什么沒有再提前一個小時出門,并因為這樣的失誤而更加懊惱。
可事實上,即便你提前兩個小時就出門,也依然無法確保能夠準(zhǔn)時到達,我們的努力不過是試圖將遭遇意外的幾率降低一點,卻并不能換來一張事事順利的包票。
你無法確保自己乘坐的出租車會不會壞在半路,在多久之內(nèi)能夠打上第二輛車。甚至于你無法保證自己會不會被絆倒,絆倒之后是跌向干燥的地面還是潮濕的水洼。
遭遇半路掉了鏈子的出租車,以及面對所剩無幾的時間產(chǎn)生的那些近乎本能的焦慮,無奈,憤怒,委屈,失落等等。
你無法控制自己要面對的世界,你也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產(chǎn)生,
這就是我們的弱小之所在。
而我們也根本就沒有辦法去做情緒的主人,潛意識的反應(yīng)速度要比理智的速度高出太多,在你還未能調(diào)動理智去思考,去寬慰自己“天有不測風(fēng)云”之前,你的潛意識里早就有了“天哪我怎么這么倒霉”的感覺,這種感覺會很快的觸發(fā)一系列的負面情緒,而你面對這些情緒的產(chǎn)生束手無策。
認識到我們面對現(xiàn)實世界以及自己情緒的弱小,是走向強大的第一步。
2. 學(xué)會分離 A, B, C
你心情很好的給男友發(fā)了一條微信,“親愛的,我們今天下午去吃火鍋好不好?”
他久久沒有回復(fù),你等的著急打過電話去,聽到他在那頭不耐煩的敷衍,“隨便...”
雖然“想要去吃火鍋”的目的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可你依然不高興,覺得他根本就不在乎你,于是你在他遲到了五分鐘后借題發(fā)揮大吵了一架,兩人不歡而散。
“我到底是為什么要跟他吵架呢?”你覺得說不出來的委屈,“白白浪費了自己一天的好心情”
心理學(xué)家阿爾伯特·埃利斯曾經(jīng)提出過這樣一個A, B, C的理論:
A:誘發(fā)性事件----他語氣中的不耐煩
B:你對誘發(fā)性事件的信條----他的不耐煩=不在乎你
C:你的感受和行動----感受到被忽略,借題發(fā)揮引發(fā)爭吵來疏解自己的不安/不滿。
我們已知自己無法控制的誘因A,不會因我們的意愿而改變,已知自己很難控制的情緒C,不會因我們的抑制而消失。一旦有了A之后,C很快就會隨之產(chǎn)生,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面對自己以及世界只能束手無策?
可事實上,導(dǎo)致C的并不是A,而是B。
他流露出的不耐煩并不是你爆發(fā)的原因,你因為不耐煩而推導(dǎo)出的“他不在乎你”,才是你真正的痛點。
在A無法控制的時候,轉(zhuǎn)換自己在B時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在C出的表現(xiàn)則會明顯不同。
當(dāng)他表現(xiàn)出不耐煩的時候,不是第一時間想到“他不愛我了”,而是去反省“是不是我打電話的時機不對”或者是去體會他的情緒,“為什么他會不耐煩,他平時不是這樣的,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你在C處的情緒,就不會再是不安,委屈和憤怒,而是平和,理解和共情。
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xí)慣》中,將每個人周圍的事劃分成了“可以直接控制的”,“可以間接控制的”和“完全無法控制的”。
A類就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事,而C是可以間接控制的事,而B類,就是我們可以直接控制的事。
判斷出在任何一個突發(fā)事件中的A, B, C并將他們分離開來對待,你會發(fā)現(xiàn),真正可以扭轉(zhuǎn)事態(tài)的的關(guān)鍵并不是A的不發(fā)生,C的不產(chǎn)生,而是你在B處的思維方式,會在A和C之間建造什么樣的橋梁。
3.改變?nèi)N病態(tài)思維方式
<1>封閉自己的情感
“我知道她們都不喜歡我,可是我不在乎,自己孤孤單單一個人也挺好的,反正不是說孤獨是人類的終極歸宿嗎?”
一個上高中的小姑娘這樣問我。
從常理上判斷,這個小朋友要么是看破了紅塵的得道大師,要么則是被同班孤立之后產(chǎn)生的賭氣情結(jié),“我才不稀罕你喜歡我,我也不喜歡你!”
果然又聊了幾句之后,小姑娘講起了事件的起因,“我中午在宿舍打電話,聲音可能有點大打擾到她們午睡了,可她們?yōu)槭裁床恢苯诱f我反而一下午都對我冷著臉愛理不理,我想開口道歉都沒有機會,然后...不知怎么的就這么冷戰(zhàn)下去了...”
封閉自己的情感可謂是人類對抗外界壓力最快捷和簡單的途徑。
曾經(jīng)風(fēng)靡一時的《吸血鬼日記》中,也有類似的情節(jié),當(dāng)女主角變成了吸血鬼遭遇了一系列無法直面的打擊和變故時候悲痛欲絕,而男主角只要幫助她“Shut it down”,她就馬上能夠打起精神滿血復(fù)活。
當(dāng)然,也變成了一個麻木不仁,冷血殘忍的另一個自己。
封閉感情的途徑看上去非常有效,它會立刻帶你逃離一個被動的境地,為你的被動披上一層驕傲的外衣,“不是我做錯了什么她們才不喜歡我,而是我根本就不稀罕他們喜歡我?!?/p>
可是人類不是吸血鬼,我們的情緒是無法被真正封閉的,它一次又一次被強行壓制著,像一座看起來無害的死火山,可是當(dāng)爆發(fā)的那日卻更加危險。
不滿壓抑成憤恨,不安壓抑成焦慮,失落壓抑成抑郁。對自己對他人產(chǎn)生可怕的連環(huán)后果。
當(dāng)情緒產(chǎn)生的時候,不要試圖隱藏它,封閉它,假裝一切都沒有發(fā)生。坦白的面對自己的情緒,認真的面對它,解決它。
開口道歉,永遠都不會比持續(xù)的冷戰(zhàn)更加困難。
<2>絕對的災(zāi)難化
“他不回我的微信了”
“他一定是不喜歡我了”
“完蛋了!沒人愛了怎么辦,孤獨終老怎么辦?天哪,我真的會死的!”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絕對災(zāi)難化的思維模式,否認一切的意外及可能性,并把一切事情的發(fā)展向最壞的方向考慮。
這種思維方式的可怕之處在于,太過的絕對化從一開始就拒絕了任何的解釋和溝通,而災(zāi)難化的思考又剝奪了你的勇氣和樂觀,讓你心生苦惱,郁郁寡歡,甚至?xí)扇∫恍┓浅B(tài)的手段來試圖證實自己的“絕對化”。
陷入這種思維方式的人,著眼點往往不是改變,而是致力于證實自己臆想中的惡性循環(huán)是真實的存在。
當(dāng)你終于一點點推走一個原本愛你的人,你會悲痛欲絕而又如釋重負的嘆一口氣,“看看,開始我就說是這個樣子的吧?!?br>
糾正這種思維方式的一個有效途徑,就是“找借口”。
當(dāng)一件事發(fā)生的時候,除過腦海中本能反應(yīng)出的那種因果,你是否還能找到其他的可能性?
除過他不愛你了,有沒有可能他忘記了帶手機,手機沒電了,正在開會,或是更夸張一點的,遭遇了車禍,手機被偷了等等。
這個世界原本就是由無數(shù)的可能性構(gòu)成的,只有找到可能,才有機會對自己救贖。
<3> 將一切的無理合理化
“她被強暴是她活該,誰讓她穿的那么暴露...”這個極端的觀點就是將一切的“無理”有理化的一個典型事例。
用這種模式思考的人往往會過于理智的,試圖給一切安上理由,沒有理由的時候,他們甚至?xí)煲粋€,然后讓自己對這個生編硬造的借口深信不疑。
這種人對事件的“有序化”和“有理化”有著莫名強烈的追求,以至于他們不會,也不愿意承認一個現(xiàn)實----
這世界也有錯了的時候,
而我們活著,就是為了盡一切綿薄之力去糾正它。
這種思考模式會讓他們本能的歸咎于弱者,甚至當(dāng)他們自己也是弱者的時候依然如是。
“他打我是因為我做的不好...”
“他不愛我是因為我本來就是個不配得到愛的人...”
憑借這樣的合理化,他們誤以為自己已經(jīng)懂得了這個世界的運行法則,并能夠心甘情愿的按照這樣的法則生存下去,殊不知這種法則從一開始就只存在于他們的想象中。
而他們的“合理化”只不過是在為自己找一個不需要對生活進行反擊的借口。放棄一切做主的權(quán)利,放棄一切爭取的可能,放棄一切改變的欲望,用合理化蒙住自己的雙眼,告訴自己生活就是如此,為自己的懦弱找一個又一個看似合理的出口。
當(dāng)一個人把命交給運,他就將自己放逐進一個無底的深淵。
讓自己隨著時光變得強大,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我們每個人窮己一生汲汲追求的,都是要讓自己成為比昨天更好的人。
借用不知從哪里看到的一段話來結(jié)尾,祝愿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個更強大更優(yōu)秀的自己。
愛護,并了解自己的心,自己的情緒,將它當(dāng)作朋友而不是仇讎。
接受任何一種可能,嘗試陌生的新鮮,生活比你想象的更廣大。
不放棄改變的自由,不放棄做主的能力,不要把自己的命盤交予他人。
你可以做到的,遠遠比你想象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