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康奈爾筆記法”,簡單易學,在學界享有盛譽,是每一個學習者必備的學習工具。
它由康奈爾大學的沃爾特·鮑克(Walter·Pauk)教授率先提出,并在他的暢銷書《如何在大學學習》(How to study in College)中提倡這種方法。
在網上介紹“康奈爾筆記法”的文章很多,閱讀量都挺高,但使用的例子卻是糟糕,所以筆者專門就自已學習“康奈爾筆記法”的學習筆記做為例子,并結合 學習的基本原理 對康奈爾筆記法做以簡單介紹,方便大家學習掌握。
準備工作:把頁面分成三部分
首先,在筆記本上劃兩橫一豎三條線,將一頁紙分為三部分——筆記欄(Notes Column)、線索欄(Cue Column)和總結欄(Summaries)。“筆記欄”位于頁面的右側,寬度通常是左側“線索欄”寬度的兩倍,“總結欄”位于頁面的最底部,通常為五至七行。
如何高效使用“康奈爾筆記法”
“記憶是連接一個人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膠水’”。記憶一般包括三個階段:編碼(encoding)、存儲(storage)和 提取(retrieval)三個階段。
編碼(encoding): 人類無法用未知理解未知,只能用已知理解未知。所以,必須將新學的知識與大腦里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系。
存儲(storage): 只見一次的人,等于沒見;只學一次的東西,等于沒學。
提取(retrieval): 把學到的東西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這是形成長期記憶的最關鍵一步。
“康奈爾筆記法”又稱為 “5R筆記法”,是因為它的主要使用步驟包括五部分:
第一步:記錄(Record)
完成時機:閱讀、聽課和開會的時候
基本要求:只記錄關鍵信息,比如關鍵詞、關鍵概念、關鍵問題
其實,這一步和我們平時記筆記是一樣,就是邊學邊記、邊聽邊記關鍵信息。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同學一味求全,把筆記記得太過詳細,常常跟不上老師的思路,這就相當于“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第二步:簡化(Reduce)或提問(Questions)
完成時機:記錄完成的 24 小時內
基本要求:用自己的語言提問或者提煉大綱,與大腦里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系
第二步就是編碼的過程。將“筆記欄”中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提問或者概括,填寫到“線索欄”內,以達到看到“線索”,就能完整復述筆記內容為標準。這一步必須與第一步有時間間隔,但也不要拖延太久,建議在筆記完成的24小時內完成。它的用處是一方面復習了內容,另一方面也理清了筆記的結構。
第三步:背誦(Recite)
完成時機:筆記完成后一周以內
基本要求:將“筆記欄”的內容遮住,通過“線索欄”的提綱或問題,盡量完整的回憶、復述“筆記欄”內容。
第四步:思考(Reflect)
完成時機:完成第一次背誦的同時基本要求:將自己的思考和體會寫在“總結欄”內,它是筆記內容的極度濃縮和升華。
第五步:復習(Review)
完成時機:每周快速背誦一次筆記(每周至少花十分鐘復習一門課程的所有筆記)
基本要求:將“筆記欄”的內容遮住,先通過“線索欄”盡量完整的回憶、復述“筆記欄”內容,實在想不起來時再看“筆記欄”(同時在“線索欄”做好標記,方便下次重點復習)。
第五步的目的就是,反復進行“提取練習”,這是形成長期記憶的關鍵步驟。
“康奈爾筆記法”的優點在于,做完筆記后你需要在短時間內對筆記內容進行歸納總結,這有利于強化記憶。而在復習過程中,“線索欄”直達主題核心,可以有序、高效的幫助你回憶筆記內容。
下圖是我學習“康奈爾筆記法”的學習筆記,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