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相見》是一封封書信集結成的一本書,好似我們仍是孩子時所期待的那個答案,又似長成大人后所期盼的友人的想念。
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2》和它所推崇的那本《查令十字街84號》也是主打書信形式,兩個互不見面的人在信件里暢所欲言,該懟的懟該罵的罵,該吐露真心就直接表達,沒有轉彎抹角和假模假式。書信所承載的都是直接的傾訴。所以,看這書是想看看滿載作者真心實意的交付。
書的裝幀是極少有的線裝,頁面排版和紙張質感也很喜歡,顏控表示很滿意。
本以為作者扎西拉姆·多多是一個如倉央嘉措般穿著袈裟的清俊佛教男子,卻沒曾想竟是和我們一樣愛穿裙子,戴寬檐帽,經(jīng)常四處游歷的芳華女子,虔誠的佛教徒。而那首著名的詩《你見或者不見我》原來也不出自倉央嘉措,而是多多在2007年創(chuàng)作的作品集《疑似風月》內的一首現(xiàn)代詩。好大的誤會。
扯遠了,這本《雖然不相見》分為「親愛的大人」和「親愛的小孩」兩部分,分別是多多寫給友人的信件和給孩子們的回信。其中還穿插了我特別喜歡的給多多自己的信和行走在外拍攝的珍貴照片。
/1.給大人們的信/
關于愛,關于回憶,關于選擇,關于修行,關于金錢,還有告別。
多多生命的一半時間都在外行走,所以她的大多信件寫于異國他鄉(xiāng),經(jīng)常去感受各種文化和價值觀的沖擊,才能尋找到新的自己。旅行帶來的不知是眼界的開闊,還有心的超越。
有些書信中有不理解的佛教詞匯和多多的領悟,我不了解佛學,讀來有些晦澀,不過自己用心去理解,好像又能生些頓悟。就像多多說的「我們學佛,要追求的是“價值”,而非一個真實的“存在”。」「出離心是一種穿越的能力,一種于一切顯現(xiàn)不避不讓,正面相迎,但又兩不滯礙彼此穿越的能力。」
信件中有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感悟,這大概是我這種俗人更關心的,比如多多和 Sophie 的通信中提到,如果收入沒有更多,時間也沒有更寬裕,要怎樣才能過上更富有的生活?一是戒掉廉價衣物,只買一件兩千塊左右的,品質好,精心選購的,就算日子久了,也愿意用心去修復它。二是省下外出用餐的時間和金錢,自己買菜,專注地做飯,將身體料理妥帖,一個人也過得像一支隊伍。「只因生命曾如此待我以誠,容我以一桌素真滋味報答。」三是不碰手機不上網(wǎng),給自己一個完整的時間段,可以閱讀,寫作,看一部完整的電影或只是專心地發(fā)呆,遠離雞零狗碎和雞毛蒜皮。
我喜歡多多寫給小東的那封約稿的書信,連約稿都能約得這么透徹。她說這是一個充滿懷疑的時代,我們懷疑食物質量,空氣指數(shù),中獎消息,懷疑愛情,有錢人的動機,乞丐的身世等等。
是啊,我們對這個世界懷疑太多,我們不相信陌生人的求助,老人的暈倒。網(wǎng)絡上、生活中被騙的例子比比皆是,就像那個死于找工作的高材生,就像時時混跡在58、趕集上面的騙子,我們被世界逼得不相信一切。
但我們是不是忘了懷疑自己。我們是否也需要帶著透徹的自省和清澈的光明去走過這個世界?
「親愛的大人,請照顧好住在你身體里的那個小孩。」
/2.給孩子們的信/
每一個孩子都有面對這世界所不理解的困惑,她給孩子的回信不是教導和勸誡,而是像和朋友的聊天,盡量以他們能懂的方式。
這些來信和回信也戳中了自己,他們的困惑簡單、質樸,也是我曾有過的,甚至某些問題我到現(xiàn)在都不能給出完美答案,而這看似簡單的答案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我多么希望在我還不經(jīng)事的時候就能看到這么純粹又善意的回信,這樣也許我這一生是另一番模樣。
那個想要勸父母不要吵架的少女何嘗不是小時候的我。那時的自己不知道如何才能勸說父母的爭吵,只能不聞不問,偶爾插上一句話,也變作了爭吵。而現(xiàn)在也只能像把頭埋進土里的鴕鳥,不再去聽去想。看了多多的信才知道,原來從前,我可以做家里的那個聆聽的人,那個被傾訴的對象和整個家的希望,如果當時的父母聽到、看到我做的這些,可能就會停止喋喋不休的爭吵和后來的分離了吧。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被大人欺騙、敷衍了好多次,就像那個來信求助的小雨,我們煩惱大人們怎么老是說話不算數(shù),既然這樣,還不如不要給人以承諾又讓人失望。如果還有下一次,我要鄭重地告訴許下承諾的那個人,不要那么隨意和輕薄,如果許下了就不要忘記它,因為它對我來說是如此重要。
文中還有對教育的看法,對嫉妒的解讀,對友誼的包容,對玩耍的升華等等,多多對孩子們的解惑也使我自己變得開明了一些,原來成長過程中,有那么多原始而美好的希冀慢慢被我遺忘了。
「親愛的小孩,請原諒那些,還沒來得及想好就長大的大人們。」
/3.給自己的信/
是鼓勵,「可以回首,但不退后,去吧,多多小姐!你是被看顧的人。」
是計較,「不計得失的付出,留給神去做,我是要計的。而且我計得很現(xiàn)實,計的只是這個當下——在我做決定的當下,甘不甘心,快不快樂,相不相信自己是對的。」
是珍惜,「每一刻都是第一無二的一刻,無論你喜不喜歡,多多小姐,它都不會再來了。」
是自知,「多多小姐,你不必說服誰,不必向任何人施展任何證明,你唯一要做的只是安靜地成為你自己,你唯一要知道的是,你是誰。」
是盡興,「讓我們旋舞,于那荊棘之花的叢中。讓我們踏遍,這世上的歡愉與痛。」
是希冀,「愿你成為這世間愛與美之源,愿你易感而堅韌,知性又圓柔,愿你越塵、涉水、馭風,度一切苦厄。」
... ...
//
多多給友人的書信信馬由韁,給孩子的書信諸多用心,給自己的書信是對女性的最好詮釋。
她的文字太真太美,每一句都是我想說卻又不知如何說起的語言,每幅照片都是在世間行走的一個個故事。
只愿能如書中這般,朝著更好的方向去尋覓和游歷,不懼不憂,不嬌柔不造作,好好惠存自己的人生,哪怕不易,哪怕平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