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木關是紅茶的發源地,全世界最早的紅茶出自這里,正山小種作為開端,先是走外銷路線,墻內開花墻外香,享譽海外,而后面世的紅茶新貴“金駿眉”,不僅讓桐木村的紅茶迅速受到關注,更是帶動了國內整個紅茶市場。
我們從杭州出發來到桐木關,在山上待了兩天一夜,沒有刻意試圖要去獲取什么信息,只是簡簡單單地與當地村民相處了兩天,把我們所見所聞與大家進行一個分享。
桐木關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村,是武夷山八大雄關之一,也是福建、江西兩省交界的一個關卡。從江西鉛山縣進入,一路經過篁村,到達西坑自然保護檢查站,這是進入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的關卡,當地的村民朋友事先給檢查站登記了我們的車牌,我們到了關卡只需做個簡短核實即可放行進入保護區內。
一路顛簸,沿著蜿蜒的山路前行,山路并不寬,將將只夠兩車并行,在過彎時需緩慢行駛應對來車。
去的時候天氣很好,藍天白云,放眼四周,眼前只有綠色,青山環抱,茂林修竹,溪水清澈見底,身在其中很自然地感受到什么叫幽深靜謐,什么叫原始生態。
下榻的地點位于江西境內的西坑自然村,距離桐木關僅8公里,到達時已是下午。
住處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簡陋。當地村民依靠茶產業和隨之帶動起來的旅游業,生活水平早早提高上去,基本都蓋上了小洋樓,村中的基礎設施也都完備,水、電、網絡樣樣俱全。
住處旁邊便是桐木大峽谷,溪水清澈見底,亂石嶙峋。當地的朋友早已為我們備好午飯,歷經6個多小時的車程,每個人都是饑腸轆轆,吹著山風,這頓農家飯也吃的格外香。
我們去的時間已是七月,采茶季已經錯過,有些遺憾,但是眾人仍然興致勃勃的想去茶園看看。這里的茶山不像平時印象中的茶園那樣整齊成片,而是沒有規律的散布在各個樹林、竹林之間,這邊一點,那邊一點,采摘青葉也完全是人工采摘,無法使用機器代替。
西坑村主要種植的是菜茶,群體種,用作制作金駿眉與正山小種,還有少部分其他小品種。這些菜茶種很多人將其稱作野茶,實際上叫荒野放養更為適合,茶樹都是很早年種下的,一輩一輩流傳下來。
伴著溪水聲和蟲鳴,一夜好夢。清晨,山間霧氣很重,整個山被浮動的霧氣籠罩著,特別好看。
繼續朝著腹地出發,依舊是蜿蜒的山路,和蔥綠的山野,蟬鳴鳥叫,陽光灑下,竟有些恍如仙境。
很快就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桐木關,不是山海關那種黃土高樓,小小的,佇立在那里。過關依舊要進行例行檢查,景區內嚴格控制車輛數量,保證不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考慮到行程安排,此去并未深入茶山,當地的村民朋友帶我們去了景區中心看猴子,雖說是野猴,這些猴子并不怕生,看起來可愛,但還挺兇的,常有游客被抓傷的情況。這一群大約有二十只左右,上竄小跳,伸手要食,嬉戲打鬧,好不自在。
桐木關之行只有短短兩天,之前的了解更多只是片面的,這次游歷發現了很多不一樣的細節,也更加深入的了解桐木關的美和桐木關的茶。這種美,很質樸很自然,無需過多用華麗的詞匯描述。我跟同行的伙伴說,如果每年都能夠來這個地方待上幾天那真是極好的。
接待我們的朋友是當地村民梁大哥,他告訴我準備再把現在的院子再向溪中擴大一倍,到時候樓上吃飯,樓下溪水,我很期待,為他的生活越來越好而感到高興。但我又希望他不要這么做,因為這樣,溪水就不美了。
End.
蒲秋文化?微信號:purcherculture
生活 | 茶趣?|?慢生活 | 傳統文化?| 情懷?| 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