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到一個讀者留言:
知識付費大浪潮來了,我們在市面上看到了很多課程,課程質量參差不齊,但是這位讀者提到的得到、好多課,他們的專欄以及課程真是業界良心了,一塊聽聽也特實惠,很多都是1塊錢聽一場分享。
難道學習了這些課程真沒用嗎?看了很多書也沒用嗎?我認為和課程、書籍本身沒太大關系,而是與自己使用的方式有關系。
除了這個讀者,還有一個讀者給我留言抱怨現在工作太忙了,想要找一份清閑的工作,業余時間有更多的時間可以看書、學習。
如果她有堅定的考研目標什么的也就罷了,關鍵沒有,所以對她這種思維方式,我是很詫異的。
我們似乎進入了一個誤區,沒事在家里看書學習比和朋友喝下午茶逛街更有意義。如果你不是社交達人那種類型的,我會建議你和朋友逛街、喝茶去。
再次強調一遍,我并不是說讀書和學習沒有用,現在我每天都保持看書學習的習慣。那為什么我們讀了那么多書依然賺不了高工資呢?
我讀高二時,我的同桌特別努力,晚上學習到凌晨一兩點,可她的成績在班級倒數,我就很納悶。后來,我發現上課時,比如老師講新課的內容,她會做題,不太聽講,課下自己再吸收消化,其實她一天下來,學習到的內容很少。
這就像工作,為什么不在正常工作時間忙碌,集中精力做好事情,獲得經驗呢?
還有在數學課上,我們學習一個新的理論,老師講一個例題,我們感覺自己會了,其實還要經過大量的練習,并且聯系其他理論才能真正掌握。
我們學很多東西,如果生活和工作中不用,很快就忘了,對自己的幫助很有限。所以,大可不必追求一年要讀多少書,學習多少工作生活之外的東西。
02
一個人在工作中能夠賺到錢,肯定是因為創造了價值,價值的體現肯定是做成了很多事情。而要把事情做好,付出時間和精力是最基本的。清閑的工作,一般都是拿基本工資,不會賺到高工資,你學習和工作不相干的東西,不會讓你的職業技能有所提升,自然也體現不到工作中。
小5,目前在學霸十三妹工作,他們在花椒上有一個平臺,做一些創業投資內容直播的,每期請一個嘉賓來講。我是怎么認識他的呢?他曾經在一塊聽聽工作,找我去做分享,在這個合作過程中,我們比較聊得來。
他是西南交通大學畢業的,在鐵路上工作了一年,辭職來到了北京,比我小幾歲,人非常積極好學。前段時間,他看到我在北京,就問我有時間嗎?
我說早晨9點,酒店大堂見。當時,我一個朋友也在。他到得比較早,我們正在吃早餐,小5給我買了早餐,還帶了奶茶和咖啡讓我選。我問他為什么會帶早餐呢?
他說以前在上午和別人見面,發現大家都不吃早餐,他知道后,早晨約見人就多帶一份早餐。我覺得他這個細節做得挺到位,這肯定也不是哪本書上教的。
唯一有點不得體的地方,在他來之前,我已經告訴他不需要帶早餐,酒店有,來了之后,我給他加了一份早餐,這樣大家可以邊吃邊聊,他非要吃自己帶的,我勸了一會。
結束交流后,他意識到這件事情,后來在微信上解釋:“我忽略了你告訴我的信息,只管著要給你帶一份早餐了。”我覺得這樣和活生生的人打交道的細節,更令人成長。
他找我還是有一些工作上的困惑,他進入一個誤區了,學習了很多東西,什么領導力、管理、認知升級等等,公司上午相對自由,他大都用來看書學習了。對于他的積極向上態度我是非常鼓勵的,而對于學習的內容是持反對態度的。
他是一個剛畢業的年輕人,正是全力以赴積累經驗的時候,這些東西接觸了解就可以了。何況一個不做管理的人,學習管理干嘛?并且以前傳統的管理方式已經不適用于這個時代。還有一些基本技能,比如PPT、PS他都沒有掌握到位,我覺得這些和工作切實相關的才最需要學。
此外,沒事學學手機拍照也可以。最近,我想拍一組照片,一天的費用是3000塊錢,精修50張。我覺得有點貴,準備多找幾家對比。假如你練習一下拍照,拍照很好看,公司搞活動或者朋友一起出游,你肯定會成為受歡迎那個。
他工作做得還算不錯,但我覺得粗了一些,提問幾個問題他都沒有做到位,在工作上有很大進步空間。其實,在工作上用心是最能夠給我們直接回報的。
接下來,小5準備接受我的建議,全力以赴投入工作,達到一個新高度,遇到不懂的問題再去看相關東西。
我告訴他我正在做“這很辣媽”的微信公眾號,他回去就把之前在他們平臺上分享的母嬰方面的創業者講的內容總結了一份給我,看看有沒有值得參考的東西。并且,他還要了跟我一起吃飯的朋友的微信,看看有沒有機會合作,給公司多找一個分享的嘉賓。這樣主動的工作態度很贊。
平常,我自己也招人,我的選擇標準非常簡單,看你在過去有沒有做成過什么事情。我會問非常詳細的細節,或者看你的作品,如果沒有,你強調自己會學習,工作態度好,我真還不敢相信。我問過很多朋友,基本上都是這個標準。
03
我雖然不喜歡逛街,但我有一個習慣,沒事就去上海的淮海路等一些奢侈品店里逛,也會試穿,反正不買。
這些店的服務人員素質特別高,你看看人家的商品擺設,看看他們的服務,甚至為了怕影響體驗,有一定人數后,店里就不再接納新客人了。
假如你覺得你性格內向,想要和人溝通,就去逛街試衣服,并且要學會拒絕。這都是很好的鍛煉方式。
我以前做市場的時候,很多的靈感都是在逛各大商場、追蹤競爭對手的廣告投放獲得的。這種最直觀的學習,可比我看多少營銷書都管用。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也寫過,第一份工作是銷售,我95%的經驗是在工作中獲得的,當我有了最直觀的認識,我會去學習一些銷售課程,看很多銷售書籍,并且和工作中獲得的比較散的經驗結合,形成了體系化,這樣的學習也是最管用的。
我打了不知道多少電話,接待了不知道多少客戶,幾乎沒有休息的干了差不多2年,這樣成長的能力才是我自己的。但你如果你僅僅看了很多書,上了很多銷售課程,哪怕管點用,但是想成為一個好銷售依然需要很長時間。
如果你想獲得真正的成長,賺到錢,還是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上,在做事的能力、工作的能力上持續提升吧,這樣工作才不會辜負你的。
如果不做事,看書、學習可能會成為最無效的進步方式。試問,你找對象,是愿意找一個在公司踏踏實實、勤勤懇懇不斷升職加薪的人,還是愿意找一個看了很多書,天天給你談這個趨勢那個理論,天天夢想情懷做事,而工作中表現平平、收入卻很一般的人呢?
這個社會,我們都喜歡實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