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帶班》讀后感與小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管老師的《一線帶班》這本書書,讓我印象很深。我并不擅長研究理論,慚愧,也沒能把自己培養成學術型人才。但是拿起這本書,翻開沒看幾頁,就覺有趣,能看進去。這本書讀起來如此的親切,字里行間仿佛兄長的悉心叮囑,前輩對后輩們諄諄聊談,毫無故作高深、擺弄文字之舉。以前讀的大部分關于教學的書都是理論,告訴你這個是怎么回事,什么原理,它的重要性和意義,然后舉出幾個典型且深奧的例子,卻很少給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去解決問題。平民老師怎么理解?拋給你自己悟吧。但管老師這本書,卻是真實的找出問題,手把手的教你怎么去做。非常實用,這本書是我進入教學領域后讀到的最喜歡的一本針對老師的“教科書”。
? ? 對于新手來說,第二章大概是最實用的了。年輕老師們抱著對教學的一腔熱情和對小朋友們的類似母愛的多巴胺畢業后赴一線教學。沒想到遇到的第一個困難大部分都是來自家長的挑剔和刁難。不過能理解,畢竟現在的家長對自己孩子都寄予厚望。但是沒有經驗的老師恐怕就要在上面栽跟頭覺委屈。剛畢業沒幾年的新老師嘛,本來自己就很年輕,還要去教三十好幾的人怎么做父母?這可真是愁煞了。管老師就在第二章指出重點:要爭取每一位家長。如何讓家長信任你?書上出了以下幾招,我按自己的理解總結一下:
? ? 1,一對一的發照片和消息。現在社會,微信的使用已經非常普遍的。這就使得現在的教學早就不同往日。家長希望可以通過科技進步隨時了解到孩子的情況,家長安心,對學校也滿意,孩子無所謂,忙暈老師罷了。不過那也得做。如果能通過一對一的發照片給家長,讓家長擁有“即使孩子在學校里我也能掌控”的感覺。”(可憐天下父母心)就可以博得家長的歡心。這對學校的發展和美譽有著很大的幫助。網絡時代發達,人們有什么問題就上網搜一搜查一查。老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呀,建設口碑靠的是每一位家長。雖然都是義務教育階段,但是好的學校就是要做的精益求精。最好就像課外的輔導機構那樣,關注到每一個孩子。能一對一量身培養的話那家長肯定是一百個滿意的。
? ? 2,關注孩子在班級里的朋友。物以類聚,這不僅能幫助老師了解孩子的學習習慣會受誰影響的。更重要的是跟家長聊起來的時候把孩子的好朋友提到。讓家長覺得老師是真的關注到自己家的孩子。人都是自私的,誰不希望老師多放點精力給自己家的娃呢?這么一想就很能理解了。
? ? 3,跟家長交流的時候,言辭要注意。家長不是老師的朋友,是學校的客戶也是老師的客戶,顧客就是上帝呀。家長這么大年紀了,和老師交流也不是希望再聽一遍批評和教導,因為家長想從老師這里聽到的是希望不是失望。其次他們也想要在達到自己咨詢目的的同時體驗到作為消費者應得的權力。所以跟家長要反話正著說,這次表現不好,就告訴家長孩子上次表現還好呢。至于上次是哪一次,沒人在乎這個。說完孩子好之后就好緊跟著感謝家長的培養。你以為成年人就不需要夸獎了嗎?并不,反倒是成年人最渴望被贊美了,因為長大后很少有人夸他們。在實踐這一點時,尤其要感謝后進生家長,感謝到家長都不好意思也不能停。麻煩家長去關心一下自己孩子的學習,說一句辛苦您了,周末讓家長盯孩子作業,說一句不好意思啦,雙休日也不能讓您安心過。等孩子作業完成了好好交上來了再發信息感謝家長幫助孩子學習,完不成也要說感謝家長孩子有進步了。多操心少遭罪,面對家長姿態低一點(唉……)。總是,老師要主動跟家長溝通,而且溝通的時候要先肯定對方。
? ? 4,每個班都有微信群,除了老師在的微信群之外每個班家長私下還有一個群,里面說的什么學校老師都不知道。在班級群里,老師要注意不能發批評,更不要點名批評,批評就要一對一私聊。就算在群里發表揚也要以群體為主,個別表揚也最好一對一。不然家長看見了嫉妒啊,然后對自己孩子心生不滿,繼而遷怒給老師。對學校也不是什么好事。
? ? 5,家長咨詢的時候,不要急著第一時間回復,能晾晾就等會兒。不然家長覺得你這個老師好閑啊。就算你是放下手頭工作去回復,家長也是不信的,他們會想反正你就是閑,這么閑肯定沒有用心去做教師工作吧。然后家長印象就定型了。
? ? 6,小學老師經常會給小朋友發獎勵什么的,讓小孩子帶回家。這樣小朋友拿著獎勵開心,家長看見知道自己孩子在學校表現好有獎勵也開心,也就不會養猴子產生了挫敗感后焦慮過度總來老師這里談問題找心靈安慰,一舉兩得。
? ? 7,老師能在學校管著孩子們的學習,但是回到家就天高皇帝遠,只能指望家長這座菩薩在家多用心了。但很多家長不知道該怎么管孩子在家學習。這時候就要和家長說:建議孩子做作業固定時間,不要喝水啊收拾東西啊分心。晚上要是磨蹭,固定時間內沒寫完,也要按時睡覺。第二天早上早點起寫作業。小學作業就那么點,只要認真寫很快就能寫完。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不能在學校糾了半天習慣一回家就散架。
? ? 8,讓家長給出自己家娃的示范。作業寫得好的,預習做得好的,朗讀讀得好的都成,每周六來一波。單獨聯系家長,讓家長微信拍小視頻,把自己家孩子學習的樣子發微信群里。一來示范家長驕傲,二來別的家長看到了示范也能跟著學習自己輔導自家孩子。學無止境,孩子,老師,家長都是。
? ? 9,每天早上起床背書十分鐘活動,臨睡前“枕邊書”活動。小朋友在家做好了家長就在群里打卡。不過這個方法可能有很多家長會覺得麻煩沒時間搞,因為成年人工作也很忙,現在小孩也很苦,時間緊。其次也不是所有家長都對孩子抓著這么用心,有些人會覺得這些活動沒必要。或者有的家長用其他APP打卡,不想弄學校這一套。這個方法根據現實情況酌情使用吧。
? ? 10,這本書還教給我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什么是自由。我遇到過一個家長,很佛系,覺得小孩子天性自由,對成績沒要求,希望孩子個性自由發展。這個孩子成績一直不好,學習習慣課堂行規也不行。但和家長聊的時候家長那一番素質教育的言論讓我無言以對,因為好像句句在理,但總感覺哪里不對。看了這本書我知道改怎么回復那位佛系家長了:規矩是做人的基礎,沒有了規矩這個底子,自由就成了自由主義。無論做什么事情,自由的前提、自由的基礎是自覺和自律。我們是要尊重孩子的天性,但是家長老師尊重不能放縱孩子,否則那就是對孩子的不負重。大人信任孩子的前提是孩子不要太任性,我們可以信任他不做作業,玩游戲,然而孩子太任性了完全沒有自控力,我們就不能盲目信任孩子呀。還有,很多家長崇尚快樂教育。讓小孩子輕松一點,要求放低一點,有點困難就不做了或家長代做了,這是家長眼里的“快樂教育”了。但是作為教育的快樂,是要教的。“快樂教育”的“快樂”,不是生而就有的安逸的快樂,懶惰的快樂。快樂教育,是要讓孩子去感受投入地做一件事的快樂,是要讓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克服困難后產生的快樂。
? ? 除了老師與家長打交道方面的經驗,書中還教授了老師對學生的“七個抓”,這份一線經驗值得仔細研讀。
讀完這本書,真是受益匪淺,原來一本好書是真的會給人欣喜的感覺,如老友相聚,無話不談;而不是讓人一字一詞的捱著,添加死啃的苦惱。教育是一輩子的事,正如管老師在后記中說的,與自己握手言和,與教育握手言和,與世界握手言和。這便是教育的立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