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是誰?你可能會認識巴菲特,但不一定聽說過查理芒格。而他正是巴菲特的好友以及公司的副總裁,可以說,巴菲特所構建的投資帝國,一半是有查理為其敲定的。作為巴菲特背后的“男人”,他身上究竟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歡迎走進…
其實今天要聊的是關于查理芒格的一本書《查理芒格的智慧投資的格珊理論》。而其中講到最有意思的一個觀點便是構建思維模型。
什么是思維模型?
按照我的理解,思維模型就是在處理事物或是問題的解決辦法。比如說9乘以9,九九八十一,所用的乘法口訣,它就是一個思維模型。
而查理所講的思維模型,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學科,從物理到文學,從生物到數(shù)學,再從數(shù)學到心理學、社會學等等。從不同的學科的發(fā)展歷史來論證其中的相似性。構建這些學科需要不同的思維模型,而這些思維模型之間又是有著相似之處的。
比如將公司的演變與達爾文的進化論結合起來,不同的情況之下的影響因素會讓一個公司朝著另一個方向演進。
再比如歐幾里得用數(shù)學來解析幾何,其實就是利用數(shù)學的思維模型應用到幾何之上。
不同的學科之間,不同的事物之間,都有著不同的思維模型,而在我們做決策的過程中,只有單一的一個思維模型是不夠的,需要運用到多種思維模型來決策。
而往往那些能夠掌握不同思維模型的人,對于決策的速度及正確性也超乎尋常。
丹尼爾卡尼曼寫了一本書叫《思考的快與慢》,我們很多情況下的決策,都是偏向于快思考。
比如這個,一瓶牛奶和一個面包總價11塊錢,牛奶比面包貴10元,問面包多少錢?
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1元,這其中所進行的決策是我們思維的系統(tǒng)1在做決策,但往往這樣的直覺是錯誤的,只需稍加思索便能得知,面包是0.5元。
掌握不同的思維模型的好處就是在我們面對外界信息需要作出快速作出決策時,能夠以不同的思維模型作為比對,最后得出正確結論。
那么該如何構建思維模型?
在幾年前曾讀到這樣一本書《如何高效學習》。是美國的一位大學生所寫,他所倡導的是一種整體性的學習方法。第一章便講到學習的三個要素。構建模型、結構以及模型與模型之間的聯(lián)系。
什么是結構?
結構就緊密聯(lián)系的知識。假如你打算學習乘法,你可能有了乘法的知識結構,這個結構包含你所知道的所有乘法的知識,是有關于乘法各種知識及聯(lián)系的總和。你知道九九乘法表,你一眼就能看出9乘以9是等于81,這就是知識的結構。
什么是模型?
如果說結構是整體性學習的門戶,那么模型就是開門的鑰匙,模型是簡化的結構,它是結構的快照,更為簡單和更易儲存。比如一本書的目錄,就是一個模型。它是信息的壓縮體。
什么是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就是連接模型與模型之間的通道,最實用的方法就是打比方。比喻是最容易連接兩個不同模型的方式。
這么一說,是不是對構建思維模型有了大概的了解。而這本書中也講到五個步驟來構建思維模型。獲取、理解、拓展、糾錯、應用。
獲取便是獲取知識,常見的方法是閱讀書籍或是聽課。
理解階段是便是盡可能的去理解所講的知識,最好是能打個比方出來。
擴展則是構建思維模型的關鍵一步,通過橫向提問,或是縱向的提問,來對知識進行深入的思考,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舉一反三。從哪里來?為什么這樣呢?除此之外還有什么解決方案?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等等。
終于明白高考為什么要考這么多科目了吧,就像高中老師所講,高考考所考核的并非知識本身,而是所擁有的思維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