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園子里人多了,也就什么事都會發生了。?
這不,賈母身邊的丫頭“傻大姐”就在大觀園里的山石上撿到了一個繡春囊,幸好中途被邢夫人看到了,沒拿到賈母那里去。不過邢夫人又自有其小心思,把這繡春囊交給王夫人去處理。王夫人這臉被打得啪啪響了;又因為不知道這繡春囊是誰丟的(有說是司棋的,因為她與表弟潘又安在大觀園里私會過,但這也只是一種可能,并無確切證據,無非是她被鴛鴦撞破了),加上受了王善保家的在旁煽風點火說些晴雯等丫頭的壞話,激起了王夫人對寶玉健康成長環境的擔憂,遂安排抄檢大觀園。
這事說來也簡單,按照王善保家的說法,“等到晚上園門關了的時節,內外不通風,我們竟給他們個猛不防,帶著人到各處丫頭們房里搜尋。想來誰有這個,斷不單只有這個,自然還有別的東西。那時翻出別的來,自然這個也是他的”。
有點“關門打狗”的意思。說干就干,當晚就由王熙鳳與王善保家的領頭,開始抄檢了。按照王熙鳳的建議,除了薛寶釵這樣借居在此的親戚(林黛玉算自家的)不抄檢,其他房里都抄檢到了。
結果我們是知道的,其他房里沒抄出什么原則性的問題,倒是在迎春的大丫頭司棋的房里抄出了她與表弟潘又安私通的財物證據。這司棋卻正是王善保的外孫女,王善保家的可想不到居然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真是恨不得打自己兩耳光。
此為這個心胸狹隘的老女人之應得之報,這里就不說了;事實上,她前面已經挨了一記耳光了,來自探春。
愚以為,相較于王善保家的一心想找碴結果坑了自己的外孫女這個充滿喜劇色彩的場景,探春的那一記耳光更值得回味;而那一記耳光,又是情緒積累到相當強度后的一次急劇的釋放,所以我們不妨回到那一個場景,來了解探春為什么那么生氣,為什么有那么激烈的爆發?
當晚搜到探春院里的時候,早有人報告給她了。探春那么聰明的一個人,“猜著必有緣故,所以引出這等丑態來,遂命眾丫鬟秉燭開門而待”,看看這場景,有沒有一種“開門揖盜”的感覺?一種不明所以但不痛快的氣氛已在形成。
到鳳姐解釋安排抄檢是“因丟了一件東西,連日訪察不出人來,恐怕旁人賴這些女孩子們”,要搜丫頭們的箱柜,“使人去疑”,探春就“冷笑”著說“我們的丫頭自然都是些賊,我就是頭一個窩主”,讓他們先搜她的箱柜,“命丫頭們把箱柜一齊打開,將鏡奩、妝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齊打開,請鳳姐去抄閱”,后又說“我的東西倒許你們搜閱,要想搜我的丫頭,這卻不能”,如果鳳姐她們不依,可以去回明王夫人,責任由她承擔。
這是對自己房里丫頭的一種維護,但更是對不合情理行為的一種抗議,她的情緒已由不痛快來到了憤怒。
更重要的則在這里:由這抄檢行動,探春想到了剛剛被朝廷抄家的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這樣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里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涂地”。她流著淚,同時又冷笑著,讓鳳姐和王善保家的等人“搜明白”。這里,探春又從憤怒走向了眼看大廈將傾而無力撐持的痛苦和悲哀。
處于這種狀態里的人,是最無力的,但矛盾的是往往又是最有力的。所需只是有人點燃引信。
王善保家的恰好點燃了它。她素日并沒有把探春放在眼里,以為別人說三姑娘厲害只不過是“眾人沒眼力沒膽量罷了”,況且又是庶出的,而她自己是邢夫人陪房,“連王夫人尚另眼相看”,這時居然故意上前掀探春的衣襟,說“連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沒有什么”。這在探春是一種巨大的侮辱,她的痛苦和悲哀也正好找到了出口。于是,一記響亮的耳光順理成章地不期而至。
回顧這一個過程,王善保家的吃這記耳光真是不冤枉。不過,盡管探春打她也與這個老婆子平常做人不地道,“狗仗人勢,天天作耗,專管生事”有關,但主要的,其實還是“對事不對人”。
這件事,當然與王夫人她們所重視的“事”不一樣。王夫人心目中的“事”,是類似于“繡春囊”這樣的有傷風化、妨礙寶玉等孩子健康成長環境的事;而探春心目中的“事”,是“抄檢大觀園”這樣的破壞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造成人心惟危態勢的事。
兩類“事”,哪個更是“事”?應該說,兩樣都是事,但后者更重要。
大至國家,小至家庭,有事不怕,怕的是處理事情的方式:如果方式妥當,即便有些事一時解決不了,也可以在良好的氛圍中逐漸解決,至少不放大,不影響穩定;而如果方式不妥,那么即便一些問題很快解決了,卻仍很可能因為整體氛圍的破壞而產生更多問題。
就說這次抄檢大觀園,作為起因的“繡春囊”事件仍是個謎,就算落實到司棋身上吧,就算解決了這個問題吧,大觀園就和諧了嗎?抄檢過后,司棋被逐后不久就殉情而死了,晴雯也被逐而死了,薛寶釵搬出園去了,各種不祥之兆也出現了……
這園里待著不踏實了。
所以當王夫人把抄檢當作一件整治園里風氣的法寶的時候,探春敏銳地察覺到了這對人心安定、相互信任的破壞力量。她無力拒絕,但她抗議了。由此我們不得不說,探春的確是一個值得贊美而又為之哀憐的女孩兒??!
或許也不得不說,她那記耳光的回音似乎還在提醒我們,為人處世最先考慮的,應是不破壞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朋友您覺得呢?
以上想法,朋友們怎么看呢?歡迎關注、留言討論!
(網圖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