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終身成長》- 思維模式的認知
01.全文導讀
親愛的同學們,很高興遇見你,我是簡老師。今天,我將為你解讀《終身成長》這本書。
回想一下,在我們的生活里,是不是經常會聽到這樣一種論調,女孩子學數學,天生就不如男孩子。 為什么呢?因為很多人覺得覺得女孩子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很差,這是沒辦法改變的。但是,也有少部分人覺得,這個邏輯思維能力是可以練習的,所以,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只要你認真學習,掌握正確的步驟和方法,都是可以學好數學的。
表面上看,這似乎就是帶有偏見的心態而已。但其實,通過《終身成長》這本書,你會發現,這其實是完全兩種不同思維模式的體現,一個是固定型思維模式,而另一個則是成長型思維模式。這兩種思維模式,不僅會對我們的學習行為產生不同的作用,還深深地影響著我們人在工作、生活、婚姻、親子教育等方面的行為和決策。
本書的作者是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她是心理學領域內公認的杰出學者,這本書是她總結了數十年研究成果所撰寫的經典作品,被稱為影響美國一代人的心理學勵志巔峰之作,自出版以來,連續10年登上美國亞馬遜心理暢銷書排行榜,還受到比爾·蓋茨的強烈推薦。
接下來,我將用五天時間來為你解讀這本書,希望在作者的引領下,能幫助大家培養和建立自己的成長型思維,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提升,讓自己獲得終身成長。
02.認識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
我們都知道,由于每個人的教育背景、成長環境、知識文化等各方面的不同, 我們對于同一事物的觀點和看法常常也會有所不同,所形成的看待問題的思維模式也不盡相同。
但是作者經過多年的記錄、研究和總結后發現,如果站在思維發展的角度去看,人的思維模式,其實主要就分為兩種:一種是固定型思維模式,另一種是成長型思維模式。
那么,究竟什么是固定型思維模式?什么是成長型思維模式呢?
簡單來說,固定型思維模式就是相信人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而成長型思維模式則認為個人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學習和努力來培養的。
不要小看這兩種思維模式的差別,其實它對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感情都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可以說涵蓋了我們人生的方方面面。
打個比方,你的公司新成立了一個項目部,這個項目難度比較大,但同時機會也很多。這時,公司決定在內部進行人員的選拔。如果此時你是公司中的一員,你會如何選擇?你會積極參與這次選拔,還是會無視這個挑戰的機會?
如果你是一個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或許你會這樣想:這是一個新項目,如果我能參加其中,就能學到許多新知識,新技能,也許自己目前不具備這個能力,但是沒關系,我相信自己可以慢慢提升的!
但如果你是一個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呢,你可能就不會這么想,你會在潛意識里覺得:哎呀,這是個新項目呀,之前從來沒有做過,自己肯定應付不過來。萬一被淘汰了多沒面子,還是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比較好。
你看,這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所想所做的都不同,當然,最后事情發展的結果也就大不相同。其實不止是工作,我們的人生方方面面都會受到這兩種不同思維模式影響,也許一次決策、一個判斷或是一次機會,就有可能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截然不同。因此,了解和研究這兩種思維模式,對我們的人生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03.固定思維&成長思維模式的區別
好了,了解這兩種思維模式的基本概念,接下來我們再來來看看,這兩種思維模式之間有什么主要的區別?作者認為,這兩種思維模式之間主要有以下三大明顯的區別:
首先,第一大區別是兩者對自我評價的準確度不同。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他們對自我的評價往往很籠統,非好即壞。所以,他們通常很容易通過一項結果來證明自己,給自己下定義。
比如,如果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贏得了一場比賽,他們就會覺得,這次勝利是自己能力的最好證明,自己是最優秀的,沒有人可以超越自己。但是如果他們輸了一場比賽,他們就會由此判定自己:唉,能力不行,沒有天賦,還是直接放棄算了吧。
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對自己的評價就會很中肯。他們會非常客觀仔細地分析自己的狀態、優勢和劣勢。比如,如果某次工作表現失誤了,成長性思維模式的人就會非常認真地總結:到底是哪一部分沒有表現好?為什么會出錯?有什么可以優化的地方。因此,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往往對自我評價是非常客觀。他們會基于一個客觀事實,對癥下藥,搞清楚自己今后可以怎么改變和提升,而不是一味地責備自己。
除了對自我評價的準確度不同,這兩種思維模式的第二大區別是對成敗的看法不同。
為什么會存在這種區別呢?因為,在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的眼里,一個人的能力是一成不變的,目前的能力水平,即是他們終身的能力水平。所以,他們會把成功和失敗都看得特別重要。因為他們認為,如果一件事情成功了,就證明自己聰明、能干、有才華。而失敗了,就證明自己愚蠢、笨拙,能力不達標,沒天賦等等。
美國著名網球運動員約翰·麥肯羅就是一個典型的固定型思維模式者。他在1979年的一場錦標賽上打過混雙比賽,但是之后的20年里就再也沒打過混雙了。為什么呢?因為當時的他和搭檔連輸了三盤,而且還兩次失掉了發球。他感到非常沮喪,說到:“那是最令人尷尬的時刻。就這樣吧,我永遠不會再打混雙網球比賽了,我不適合這些。”看到了嗎?這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模式。他們會因為一次失敗而懷疑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錯誤地去評估自己。
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恰恰卻相反。成長型思維模式者會認為,失敗是常態,成功來源于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事。他們覺得,不管成功還是失敗,都只是自己目前能力水平的一個體現,而非終身能力。因為人的能力,是可以隨著地學習不斷變化的,具體會到什么水平,誰也不能預知。
所以,他們不會太在意一件事情的成敗,進而給自己下某種定義,而是會更在意自己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是否從中獲得成長。
美國著名高爾夫球手泰格·伍茲,就是很好的例子。在1988年的大師賽中,泰格·伍茲沒有像以往一樣獲得勝利,但他依然很高興地說:“這一周我付出了所有我能夠付出的。我對自己的堅持感到很驕傲。”他并沒有因為自己的失敗就懷疑自己,雖然他也希望自己成為有史以來最棒的球員,但是相比之下,他覺得自己是否獲得成長,是否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這一點更重要。”
除了前面所說的兩大區別,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還有著第三大區別,那就是對努力的看法不同。
在固定型思維模式人的眼里,他們認為努力是一件丟臉的事情,因為只有能力不足,有缺陷的人,才需要努力。而完美的人,是不需要再做任何努力。所以,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一般都不愿意努力,并且害怕努力。
而在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則認為,不去努力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因為不努力,意味著停滯不前,能力得不到提高,這才是一件遺憾和丟臉的事情。在他們眼中,任何人都需要努力,即使是天才也需要足夠努力,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比如被大家稱為音樂天才的作曲家莫扎特,在最初的時候,只是一位卑微的奴仆樂師,后來經歷了長達數十年的醞釀,才創作出了如今這些令我們熟知和仰慕的音樂作品。
04.能力和成就的真相
好了,通過以上這三大區別的認識,我們基本就能判定一個人主要處于什么樣的思維模式狀態。那這里可能有人會問了,那研究這兩種思維模式,對我們人生究竟有什么意義呢?
在書中,作者告訴我們,研究這兩種思維模式,能幫助我們揭開能力和成就的真相。相比于固定型思維模式,成長型思維模式所帶來的三大特質,更能夠幫助我們提高自我,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那么具體到底是哪三種特質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第一種特質:熱愛學習,愿意為成功付出艱辛的努力。
作者認為,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他們往往更熱愛學習,愿意為了提高自己,獲得成就去付出艱辛的努力。我們都知道籃球巨星邁克爾·喬丹,很多人都一致認為他是一名運動天才。但是,如果你了解他成長背后的故事,你就會明白,所有天才都是不斷學習和努力的結果。
喬丹熱愛籃球,但他在高中時,連自己學校的籃球隊都進不了。可他并沒有因此而否定自己,放棄對籃球的熱愛,而是經常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反復練習,從防守動作,到控球能力,再到精準投籃。他通過扎實的努力,一步一步地彌補自己的弱點和不足。經過長期的堅持和努力,他最終在籃球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且,在他功成名就后,他也依然保持練習,進而讓自己的能力達到一個更高的水準。
除了熱愛學習,擁有成長性思維模式的人第二個特質是不怕挫折和失敗,在挑戰中快速提高自己。
我們都知道,新挑戰對于一個人能力水平的促進和提高是最快的。我們只有不斷地嘗試新挑戰,才能在新挑戰中不斷地發現自己的短板和不足,然后通過學習和努力去彌補這種短板,讓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全面。
演員胡歌就是這樣一位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他早期憑借《仙劍奇俠傳》火遍大江南北,但是他依然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在表演時的張力不足。于是,他在正當紅的時候,他轉而一頭扎進話劇舞臺,學習表演話劇,因為話劇尤其鍛煉演員的表演張力。
在演藝圈,很少有當紅的演員去演話劇,因為一沒錢,二還特別需要投入精力。但是,胡歌卻說:“作為演員,我有對這份職業的敬畏,更有對電影藝術的尊重。演技好不好,作品行不行,我自己負責,自己承擔。贏要光彩,輸不丟人。”
胡歌正是憑借著這種不怕輸,不怕失敗的精神,用心地打磨著自己的演技,到了后來才有了被稱為里程碑式作品的《瑯琊榜》和《偽裝者》。
當然,如果我們要想提高能力,取得成就,我們還需要第三種特質做支撐,那就是堅持不懈,持續向前發展的精神。這就是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具備的第三個性格特質。對于他們來說,一個人的人生是終生成長,不斷提高的的過程。所以,不斷努力,不斷向前才是人生的常態。而正是這種思維,造就他們的不凡的人生。
橄欖球勵志影片《面對巨人》,那段非常著名的“死亡爬行”片段就是非常經典的案例。一般情況下,一個人背著另一個人往前爬,最多只能爬10碼的距離,但是那天教練把一名隊員的眼睛蒙上,不讓他看地面距離,而是讓他堅持不懈,一直往前爬,最后,他背著他160斤的隊友爬完了整個球場,足足120碼的距離。而這就是堅持不懈的神奇力量,默默地咬牙堅持,不斷地往前走,往往會使事情出現令我們意想不到的效果。
05.今日回顧
好了,以上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習的主要內容,下面讓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
今天我們主要充分認識了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知道了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相信人的能力是一成不變的,而成長型思維模式則認為人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學習和努力來培養的。
這兩種思維模式之間最主要的三大區別,是對自我評價準確度的不同,對成敗的看法不同,對努力的看法不同,通過這三點,我們基本可以判斷一個人到底是處于成長型思維模式還是固定型思維模式。
最后,我們還了解了能力和成就的真相,主要是由于成長型思維模式所衍生出的三種特質,促進了我們的成功。它們分別是:熱愛學習、愿意為成功付出艱辛努力;不怕挫折和失敗,在挑戰中快速提高自己;堅持不懈,持續發展的精神。正是這三點特質,造就了我們的大多數人的成功。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明天,我們將進一步學習,這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在親子教育中的具體應用和表現。恭喜你又讓自己進步了一點點。我們明天見!
06.思考與討論
通過今天的學習,結合你自己平時的一些思維反應和情緒表現,你認為你是屬于哪一種思維模式為主導的人?歡迎在留言區寫下你的評論,跟大家分享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