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有一句經(jīng)典的廣告語:
Yesterday you said tomorrow.
在大多數(shù)中國人的理解中,耐克的這句廣告語,意思是在催促著那些有拖延癥的年輕人們要“抓緊時間做事,抓緊時間干活,抓緊時間勤奮,不要把今天的事情等到明天再做。”
甚至在許多公司里,也有許多的老板把這一句話當成至理名言貼在墻上,希望以此鞭策他的那些年輕的員工們能抓緊時間干活,抓緊時間工作,把所有的精力投投入在工作之中。當然,與此匹配的,還有老板們對于“明天”的宏大描繪:你只要現(xiàn)在好好干,努力干,過不了多久你就能在大城市里買房了,過不了不久你就財物自由了,過不了多久你就能像我一樣這么牛逼了。
于是,我們就在無數(shù)的勵志謊言的洗腦下,生活了二十幾年。
中學的時候,老師和父母們會說,雖然你現(xiàn)在每天苦逼一點,但只要你爭取考個好大學,考上大學你就自由了。于是,我們六點起床,十二點睡覺。我們用十六七歲最美好的時間學著以后一輩子用不到的三角函數(shù)和化學元素。如今我們看青春電影的時候,我們一邊不屑地罵著它們爛:我們的青春絕對不是這樣的!一邊卻暗自憂傷,痛恨著自己的青春蒼白如紙,只剩下一道道考題和穿著寬大校服不酷不帥也不壞的自己。
大學的時候,老師和父母會說,你現(xiàn)在依然要努力上課,你不能逃課,不能曠課,要是你學習表現(xiàn)不好你就拿不到畢業(yè)證。當你大三大四的時候,老師和父母還有身邊的朋友會催促你,趕緊去找實習吧,不然你畢業(yè)以后就找不到好工作了!當你想要趁大學去旅行的時候,你摸摸口袋你看看課程表,算了等畢業(yè)以后有錢了再去。當你想要談戀愛,你會想,算了反正大學的戀愛多半是要分手的,等畢業(yè)以后再談吧!你想讀書,你想讀遍圖書館的書,你會想,算了,畢業(yè)后再讀吧。
而如今你工作了,你在被老板用 “Yesterday you said tomorrow” 馴的服服帖帖。你每天朝九晚九,每天辛辛苦苦只為了月底的幾千塊錢的工資,只為了老板給你的關(guān)于明天的不切實際的幻想。你依舊想去旅行,想去走遍世界;你想讀書,你想寫一本自己的小說,開一家自己的書店,和有趣的人談論詩歌與哲學;你想開一個烘焙工作室,做蛋糕,做馬卡龍;你想畫畫,你想用畫筆的粉墨勾勒自己腦海中的世界,你想教小孩子們一起畫畫,與你未泯的童心一起玩鬧;你想創(chuàng)業(yè),你想改變世界;你想玩音樂,你想去各大音樂節(jié)歡呼吶喊。你想做的太多了。但是你,面對眼前堆積如山的方案和報表,你看看銀行卡上四位數(shù)字,你想:算了,等我以后有錢有閑了再說吧。
但是,“有錢有閑”難道是必然會到來的?不能!除非你是富二代,否則當你結(jié)婚生子,當你買房購車,當你收入略有上漲但你卻忙著應酬,當你的身體大不如前,當你的思維開始僵硬,當你開始拒絕接受新的觀念,當你開始衰老,你難道還再傻傻等著那個理想中的“有閑有錢”?
你一輩子都等不到。
“很多人二十多歲就已經(jīng)死了,直到八十歲才被埋葬。”但其實,當我們的童年結(jié)束,我們就淪入了無盡的“為了他人”和“為了生存”、“為了面子”的奔波忙碌中,我們沒有一刻為了自己,我們早已經(jīng)死了,失去了靈魂,就是死亡。
你肯定會說,我也不想如此,但我沒有辦法。我如果拋棄我的現(xiàn)在,去追求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很有可能會一無所有的。
我會反問你:難道你現(xiàn)在擁有什么嗎?
二十多歲的你,難道擁有令人欲罷不能難以割舍的財富嗎?沒有,你一個月幾千塊錢的收入,也能叫做財富?二十多歲的你,難道擁有令人死心塌地的愛情嗎?沒有,你對愛已經(jīng)麻痹、恐懼、你就是一個愛無能患者。二十多歲的你,難道擁有讓你唔想放棄不遠舍棄的權(quán)力與地位?沒有,哪怕你在你的公司里干著一個小小的leader,那又如何,你的位置根本空洞而脆弱,一個缺乏經(jīng)歷、缺乏知識、缺乏思想的人,只會被自己永遠禁錮。
所以說,如果你嘗試著改變,也永遠不會比現(xiàn)在更差。但如果你依舊不變,你將一直平庸下去。有閑有錢的明天,美好自由的明天,永遠不會到來。
在中學,在大學,你已經(jīng)被騙了那么多次,難道你還沒有清醒?
我們生而為人,既不能擁有過去,亦不能擁有未來。對我們來說,我們能掌控的,只是當下。
大佬們說: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將會發(fā)生。相信誠可貴,但不去改變,也是白搭。
伏爾泰曾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他那種年齡的神韻,那他也就會有他那種年齡特定的種種不幸。當我們失去了這個年紀的精神,失去了克魯亞克在《達摩流浪者》中所描述的“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的精神。當我們不再為一首歌而流淚,不再為一副照片兒心動,不再為好朋友的一句話兒感動,不再為愛人的擁抱而溫暖,我們就老了,我們變的心灰意冷,我們重來沒有年輕過,我們提早獲得了無數(shù)的煩惱和不幸。
知乎上有個熱門的問題,叫做“在最美好的年紀最貧窮,可有最優(yōu)解?”最高票的答案中,作者寫了一個小故事:
我記得我小學讀過一篇課文,說同桌問主人公借一只綠色的筆,主人公不借,結(jié)果同桌拿著一只藍色的筆,在紙上認認真真的畫出了一棵藍色的樹,畫得比主人公還好,最后主人公也被感動了。
是的,人生也是這樣,手上經(jīng)常拿不到自己滿意的筆,但你可以認真畫出一棵不是綠色的樹。
二十幾歲的你,雖然不夠富裕,沒有權(quán)力,沒有地位,沒有一切。但你也擁有著獨一無二的東西,那就是你“不怕失去一切”。你想追求的幸福,你想追求的快樂,絕不是用你所沒有的東西去實現(xiàn)的,而是那些你已經(jīng)擁有的東西。
最后,和我打個賭,記住我下面所說的這一段話:
在二三十年后,你回想起今天,在你腦海中念念不忘的絕對不是你升職加薪,不是你的手機收到“工資已到賬”的短信,也不是你買了個普拉達愛馬仕的包包,也不是你用幾年的積蓄買了人生的第一輛車,更不是你熬夜通宵上班,不是你為公司拿下了幾百萬的大單。
你所回想起的,絕對是在你最貧窮的時候,你的朋友們每個人帶著羊肉和蔬菜,到你的小出租房里煮火鍋;
絕對是你獨自一人騎行在漫無人煙的環(huán)山公路上,面對史詩般的景色,你想到了宇宙星空,你想到了歷史奇觀,想到了命運,你熱淚盈眶;
絕對是你和一些知己的朋友們,為了一些遙遠而虛無的問題,爭論地面紅耳赤,而后還能一起相擁,喝酒,不醉不歸;
絕對是那天傍晚,在湖邊,他微微俯下腰,輕吻你的額頭,然后把你抱在懷間。
Yesterday you said tomorrow.
So,just do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