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追國產(chǎn)電視劇《小巷人家》,是關于七八十年代時期的溫情年代劇,帶你重溫鄰里間的溫情歲月。
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你是否懷念那些鄰里間互幫互助、親密無間的日子?電視劇《小巷人家》就是這樣一部能讓你找回那份溫暖的劇集。
故事發(fā)生在20世紀70年代末的蘇州棉紡廠家屬區(qū),一條小巷里住著莊家、林家、吳家三個家庭。
正值高考恢復,身為教師的莊超英和妻子黃玲將兒女高考作為家庭頭等大事,鄰居林武峰和宋瑩一家受其影響也開始關注兒子學業(yè)。
隨著時代的變遷,三家家長和孩子們的命運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那份鄰里間的溫情卻始終如一。
雖然還沒看完,但總覺得有點像《請回答1988》,但是還是比較難超越經(jīng)典。
看這部劇,一邊在回想自己小的時候的種種,再次感嘆家庭氛圍對孩子成長的重要影響真的好大。
一、首先要說到莊家:莊圖南和莊筱婷都是在壓抑下的孩子,莊家整體氛圍偏壓抑,大人爭吵不斷;媽媽黃玲勤勞善良但缺乏話語權
爸爸莊英超深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不僅愚孝還孝心外包。他可能是好兒子,但絕不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
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的莊圖南,性格內(nèi)斂;受父親“長子吃虧論”的影響,總是忍氣吞聲,為了家庭和睦,他總是默默承受壓抑自己的需求。
妹妹莊筱婷因為爺爺奶奶重男輕女常被不公平對待,所以小時候的她總是小心翼翼的,敏感害怕做錯事。包括在畢業(yè)后選擇工作的地點,都唯唯諾諾沒有話語權,在愛好和不讓父母失望下,她最終選擇了不讓父母失望的職業(yè)當老師。因為害怕和林棟哲分手,兩人在畢業(yè)的時候就瞞著雙方家長登記結婚。即使以后分隔兩地工作,但結婚了兩個人就有目標和動力,朝著共同的目標要在同個城市工作團聚。
二、反觀看下林家:培養(yǎng)出的是陽光下的孩子;同莊家相比,林家的家庭范圍那可是好太多了。夫妻互相支持,對孩子也是尊重有加,林武峰疼老婆愛孩子,他會在宋瑩遇到不公的事情時站出來給她撐腰;宋瑩在家庭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她的意見和想法被丈夫和孩子尊重;在有愛與支持的家庭成長的林棟哲有擔當、有責任感、樂觀向上,最終考上了大學收獲了美好的愛情和人生。
三、吳家:復雜的家庭關系。媽媽走得早,爸爸吳建國再婚后,后媽張阿妹偏袒自己的親生女兒;吳姍姍跟弟弟成了家里的邊緣人物,受盡了委屈,吳建國即使看見了女兒的不公,也不敢為女兒說話。"寧可毀掉一個孩子的未來,也要顧全后媽的面子",這大概就是吳建國的為人處世之道,命運的重壓下,吳姍姍失去了最寶貴的本真,變得敏感、爭強好勝且有些扭曲。最后就變得不再純粹,也會暗地里使勁為自己討利益,忘記了以前的種種恩情。
劇情里我比較欣賞的人物就是林武峰,他好比是人間理想,家里像大樹一樣護著母子兩,母子倆活得那么肆意就是有這個頂梁柱,外面人家能說會道,懂人情世故,有實力有學歷。很多關心的細節(jié),都能看得出他對宋瑩的愛意。好比宋瑩不舒服,他去找紅糖泡水。宋瑩遇到委屈的事情,他就給想法子來給他出頭。但這種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還是比較少有的,只能活在書本或者電視劇。
覺得最離譜的就是莊家的老人家,特別偏心,在那個年代這種情況特別普遍。一般會偏袒某一個兒女,他們像無底洞一樣,向你無底線索取永遠不會一碗水端平、一視同仁,每次一看到這種劇情就讓我特別窒息。
總而言之,這部劇還是挺值得推薦的,無論是大小演員都特別出色,演技都很好,除了3.0的莊圖南版本。看到他出現(xiàn)的時候我基本都是快進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