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因為之前學過茶藝,老師推薦我們看《茶人三部曲》《南方有嘉木》《筑草為城》,自然而然讀了《望江南》,因為生活在杭州,喜歡杭州,因為有西湖,有西冷印社,這本書也戳中了我,建議大家先看《筑草為城》,要不然直接看《忘江南》故事的脈絡有點難懂和不好理解,蘇軾寫:寒食后,酒醒卻咨磋,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一座杭州城的江南百景圖,一杯茶里的山河故事情,沉甸甸的一本書,推薦~
這是一部中國茶人的命運長卷,一個民族的心靈史,書中精彩書摘:其實中國人不涼,中國人是溫的,溫暖,溫和,溫情,2、對茶來說:一年之際實際上并不在于春,而在冬,春天是收獲,冬天是保養,無冬便無春,春時幽賞,孤山月下看梅花,八卦田里看菜花,虎跑夢泉試新茶,西溪樓處啖煨筍,保俶塔上看曉山,十里蘇堤看桃花,諸如此類的天然畫卷將春景鎖在水邊,剩下流動的,是牢牢占住春和景明核心的那杯龍井
王旭峰的小說語言干凈,質樸,字里行間滿滿的翰墨之氣,詩詞歌賦信手拈來,人物刻畫真摯深情,制茶、采茶、泡茶的細節精致典雅,將杭氏生活和民族變遷寫的生動有趣,又蕩氣回腸,
書里的每一個角色都很喜歡,尤其是杭嘉和這個人物實在是寫的太好了!作為杭州茶業世家的大家長。他雖從未跨出國門甚至杭州城,也沒有加入任何黨派,自稱布衣平民;卻極為懂得審時度勢,有長遠的眼光和眼界。不僅在風云際會的時代轉折中守住了杭家的大宅和人心,也傳承了杭州茶人的精神。
·
新中國成立,他放手家族傳統的龍井茶生意,響應國家號召改做紅茶;并且把祖傳的大宅入股新中國的私營茶葉公司,既保住了家宅和家人的生活品質,還振興了家業。思想變革之際,他謹慎提點熱血沸騰的后輩“凡一件事情,扎堆了就不祥……”。后來發生的事也證明了他的判斷。
·
年過半百依然熱愛學習新事物,是個精行儉德、勤腦又勤手的人。雖然是杭州城數一數二的炒茶高手,對于新式的制茶機卻從沒有抵觸的心理,而是積極的了解和學習。同時未雨綢繆,如果祖傳的茶業無法維持,自己還能靠修瓷器的手藝養活家人。能屈能伸,通透又清醒。
·
作為當家人,面對十幾個性格各異的家人,他的共情能力超強;能夠兼顧各人不同的性格志向和家族利益,從不擺大家長的派頭,也從未因家族利益犧牲任何人,也因此獲得了全家上下的一致敬重。對于愛折騰的弟弟,他關愛、提醒但不干涉,大事商量小事承擔,進退有度。對于結婚沒幾天就消失的妹夫,他不批評不指責,選擇支持妹妹的決定,等待真相。對于日本妻子,他愛護又尊重,從沒因為國家大義而歸責。
·
對于子女侄甥,他懂得換位思考,有擔當卻不擅用父權;對于家族里幾位沒有血緣關系的養子養女,也能夠做到一視同仁。唯一的親生女兒病弱,他沒有在家嬌養,而是為她找了適合的學習和工作機會,讓她成為能夠自食其力的人,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尊嚴,最終康復。對于新時代的小輩們,他也不急于用自己的舊思想教育,而是讓他們自己去思考,犯錯,成長。這份格局,讓人嘆服。值得每個人學習!
時代的變遷和文化演變從來就不是干巴巴的一些名詞和裊裊幾筆的記錄所能一筆帶過的,其中隱藏著無數個體心路歷程,家族傳承及文化繼承,杭式茶人家族的命運就是一部鮮明生動的記錄和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