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半年前開始玩微信,最初是我手把手教他發信息、轉文字,漸漸玩順手了,她也時不時發個朋友圈、為別人點個贊,或是借助微信讀一些文字,有些文字她看了覺得對我有益就轉發給我。可我對她發給我的東西從來都不怎么感興趣。
可是,今天,當我滑動屏幕,翻看一段時間以來母親發給我的微信時,我卻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2017年9月30日
玩微信請立刻停止這個動作!趕緊告訴家人!
2017年10月12日
獲嘉人一定要小心,服裝城又出事了!去買衣服的注意了!
2017年10月21日
孩子在車上玩手機,而父母在外面加油!加油時請勿玩手機,切記切記,安全最重要,請大家相互轉告!
2017年10月30日
臥室的這個東西竟害了一家人!你家里也有!
2017年11月9日
倆兒女當場死亡,手機千萬別放這位置,切記!
寫到這兒,我想,我無需再摘錄下去,你也能發現問題了。是的,母親轉發給我的幾乎都是與安全有關的。所有了解微信的人,一看標題都會知道,這些微信講的無非是一些騙局和一些生活中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
我平時是不屑于看這些內容的,我手邊的書、訂閱號里的精品文章,隨便哪個都會比這個更有價值。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里,我需要不斷汲取有價值的信息,去充實自己的頭腦,于是,母親發的文,我一般都是看一下標題,象征性地說一聲“知道了”,有時則根本不去理會。
但此時此刻,把這些內容聚集起來,我卻突然看到了母親的心。那是一顆牽掛女兒、祈福女兒的心,那是一顆惟愿女兒永遠安好的心。這顆心從三十六年前開始,就邁上了一場漫長的旅程,旅途中,不問目標、不求回報,默默地、默默地追隨著一個人,不管她是成功,亦或失敗;不管她是貧窮,亦或富有,在這顆心中一切浮華皆不重要,重要的唯有女兒的快樂與平安!
我要申報縣里的“十佳教師”,老公說:“好的,我支持你!”母親則說:“那要費很多心思的,你那么忙,還是算了吧!”
我的電動車被盜,母親得知消息的第一反應是:“啊?丟了?那你怎么上班?”隨后,便和父親迎著寒風,為我送來一輛電動車。
我興致勃勃地把元旦晚會上表演的節目讓母親看,她的第一句評價竟然是:“舞蹈排得這么好,花了不少功夫吧!孩子誰幫你接?”
母愛是什么?我無法清楚地定義,從詩經里找,那是“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的付出;從唐詩里去找,那是孟郊“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的牽掛;從現代詩歌里去找,那是冰心遙寄的那片《紙船》……看來,古往今來,全天下母親的心都是一樣的呀!
無論什么事情,那個被喚作“母親”的人,總能迅速撥開事情表面的一切瑣碎,直抵孩子的感受。此時,倘若我說世界上最關心我的是母親,這絕對沒有半點夸張,只是準確描繪一個事實罷了。
再去看微信里的那些消息,一切似乎都有了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