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7日,星期四,晴,王坤(33)
?美術老師外出學習了,大課間結束我和王某某同學,一邊談心,剛走到教室門口,美術課代表問我,老師,這節課上什么呢?哈哈,我沒課,那就由我來上吧!
? 結合從操場到教室一路與王某談話我引出第一個話題:知道做不到,管不住自己怎么辦?大家紛紛出主意。王某某自己也想辦法。最終敲定,每日三省,記在日記本上,第一周每天交給班主任審閱,慢慢交給組長監督。
?
?第二個話題是這兩天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班里有兩個同學,從這學期開始相約減肥,互相監督。每天在課間操大家跑完后都自己再加上一圈。后來自覺加一圈的同學越來越多。就在昨天課間操跑完步,我沒有隨學生直接回教學樓,而是站在那里看這些同學跑圈。結果很讓我吃一驚,有一多半的同學跑到半圈(也就是離我最遠的地點)的時候是停下來走一段,再跑。我把他們集合起來一查,發現不能堅持跑完的學生里竟有這兩個同學。本來他們堅持的挺好的,原來是被某個爛竽充數的人影響而停下來了。發現這個之后,我意識到這些孩子們想減肥,他們要克服自身的惰性,又要不受周圍人的影響是多么難哪!我就打算把他們帶一帶。今天話一說出來,班里想減肥的同學很多。我從中選取了十一個意愿度強,身體有點發福的同學。其他同學愿意做可以跟,但我就不檢查了。確認他們相信我,愿意聽我的話后,我開始提要求:“第一,每個人買一臺秤,每天同一時間稱體重,并記下來。這個和爸爸媽媽商量覺得能解決嗎?解決不了的話,我可以出面做工作,或者是我干脆給你買一臺。”同學們都說能。這時,瘦小的李某某同學,小聲跟我說:“老師,我要買一臺。”我說可以呀!她又說,我是想給班里買一臺。我非常感謝這位同學的愛心,同時告訴她,得爸爸媽媽同意才行。她笑著點點頭。“第二,每人準備一個本子,每天一頁。記錄體重,三餐,和,活動量。”這時快言快語的另一個李某某同學舉手要求發言:“老師我要給他們捐獻本子,我有好多本子,都是我參加活動發的。我還要給他們捐獻活動器材。”我向全體同學肯定了這兩位同學積極的想法和做法。我說:“我不拒絕大家捐獻愛心,前提是對所有的人都有益。我相信捐獻這種方式可以充分的讓愛流動起來。捐獻前提不能讓家長受難為,這個我是要查的。”然后我繼續補充我的要求,“三餐的記錄,要記錄吃了哪些東西,是否每口嚼到二十下,可以具體到大約每口嚼了多少下。每口飯菜二十下是我們的目標。這里有個要求,杜絕油炸食品垃圾食品,不吃肥肉。”同學們著點頭。我又補充了一點,“不要想著一下子把飯量減下來,慢慢來。晚上放學后不再吃東西。”
“關于活動量,記什么活動多長時間。”然后又和大家探討了,如何再擠出時間來加強運動。大家紛紛獻計獻策,原來只要擠還是有時間的,活動也不只是限于大的活動,伸伸胳膊,聳聳肩,轉轉脖子也是活動啊。最后我要求這些同學先在小組內選一個人作為監督,每天檢查小本本記錄情況和是否做到的情況。我作為總監督員,隨時抽查。
今天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就一下子意識到我也要慢下來啦,我得先帶好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