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琊榜之靜妃篇】他年得傍蟾宮客,不在梅邊在楠邊

最肯忘卻古人詩,最不屑一顧是相思。

——《相思》

之前跟我一起在愛奇藝每天兩集追《瑯琊榜》的室友好幾次跟我說,這部劇里最厲害的人物,其實是靜妃,宮斗玩得不露痕跡還不失本心。我說,其實靜妃娘娘的厲害之處不止這些,我覺得最厲害的,還是她之前在宮里那么多年,想過平靜的日子就真的沒有人去打擾她,后來為了幫助靖王奪嫡,爭寵都不用爭,用繞指柔就把多疑的梁帝拿下,還保持了溫婉嫻雅的賢名。且看任何宮斗劇的女主,不論開頭多么想與世無爭,還是因為“掩飾不住才情”成功引起了帝王的注意,最后不由自主地陷入宮斗的漩渦。難道靜妃的才情會比她們差嗎?顯然不是,她卻還是能平淡地在暗潮洶涌的后宮過了那么多年,如果不是為了靖王奪嫡,估計她也一直這么平淡地過下去。顯露鋒芒不難,深藏不露才是最難的,很多事情,不是靜妃做不到,不過是她想不想做罷了。

靜妃其人,在原著或是劇中都沒提及她的真實姓名和身世,劇情一開始她的身份就是靖王生母,那時候還不過是個低微的次嬪,沒有特別召見,甚至都不能隨時進殿給太皇太后請安。都說母憑子貴,而她的兒子,不過是一個小小郡王,經常被派遣出征去打一些有可能有去無回的仗,母子也不能時常相見。在家世顯赫的皇后和榮寵正盛的越貴妃面前,真是再無存在感不過了,原本當年她進宮時,也不過是作為林家的醫女來照顧難產的宸妃罷了。加之她性格如同她的封號一般,靜水無波,皇后和越貴妃根本不會把她放在心上,梁帝也想不起她。

都說《瑯琊榜》中的男兒性格都深受其母影響,譽王身上流著玲瓏公主的血脈,從小可能也聽多了皇后不甘冷落的碎碎念,因此野心最大(這點我在譽王篇已經分析過);太子的軟弱平庸有越貴妃過于強勢精明的原因;寧王梁帝評價過其“膽小懦弱,不足以成大事”,除了身帶殘疾,也是因為跟著惠妃多年被皇后欺壓受氣;祁王這個所有人心中的白月光,之所以被譽為一代賢王,肯定也離不開宸妃的賢德教導;而靖王,多年來保持著一顆正直光明的赤子之心,出身宮闈卻不染絲毫驕奢之氣,正正是隨了靜妃。

靖王原本并不想要這至尊之位,靜妃也不想做后宮之主。但當靖王對她說出:“母親,我已經開始,參與奪嫡了。”她不問緣由也不問勝算,只說:“不用顧忌我,只要你我母子二人同生共死即可。”奪嫡之事何等兇險,稍有不慎便粉身碎骨,沒有人能保證一定成功。可她早該料到會有這么一天的吧,自從十三年梅嶺那場大火燒起來的那一刻,她也一直在期盼著這一天。她了解她的兒子,知道他是為了什么而戰。

和寫《瑯琊榜》其他人物一樣,我很喜歡去猜測和揣摩他們在沒有被作者描寫沒有在劇里展現的很久以前,是什么樣的人,過著怎樣的生活。從靜妃自己對靖王的解釋中,大概可以猜想,在多年以前,靜妃還只是一個家中遭難的民間醫女,流落市井。某個出診的白日,在街上遇到地痞醫霸的百般欺凌,路人無人膽敢上前搭救。此時化名石楠的林燮,路見不平,厲聲呼喝走了這群地痞,看到孤苦無依的醫女,心生不忍,將她帶回林府,結束了她顛沛流離的苦難日子。也許當時的林燮,只是因為生性善良正義,或許還帶了幾分憐惜,但對于當時的醫女來說,彼時彼景,不亞于《大明宮詞》里太平公主無意揭下薛紹面具的震撼吧。

在林府度過的日子,應該是她一生最幸福、最美好的時光。晉陽長公主和林燮夫婦將她視為親人,林樂瑤更是待她情同手足,林府上下也是和諧融洽,這里沒有歧視,沒有紛爭,是她的家園。唯一能使她憂愁的,也許只有心中對那個人不可言說的愛慕,這份感情,永遠都不可能得見天日,只要他能永遠平安喜樂,就是她的幸福。

后來林樂瑤入宮,獲封宸妃,懷上龍胎,難產,她自請入宮陪伴。除了與宸妃的情誼,應該更多的還是為林燮分憂的意愿,如同宮羽自請入天牢換夏冬。也不知道是怎么被梁帝看中了她,獲得一朝恩寵,封為靜嬪,生下靖王。一入宮門深似海,那隱秘又無望的愛戀,就更不可說,哪怕是死后到了黃泉相見,也不可說。

赤焰冤案過后,林府覆滅,祁王服鴆,宸妃自盡。作為林府舊人的一個次嬪,在那吃人的宮墻中,也不知道她是如何捱過那段黑暗的日子,她甚至連像宸妃、晉陽長公主那樣自盡都不能,因為她還有靖王。她只能就這么靜默地、沉寂地繼續待在這無情的煉獄里。

從靜嬪到靜妃再到靜貴妃,她的每一步都走得步步驚心卻又仿佛在不經意間。我覺得首先是時機的問題,年輕時的梁帝,飛揚跋扈,肯定更加偏愛性格明媚剛烈的宸妃和擅于撒嬌賣乖的越妃,但是到了垂暮之年,遭遇過那么多大風大浪,梁帝最需要的,反而是靜妃這樣的安寧沉靜。皇后和越妃爭斗不休,便愈顯得靜妃的與世無爭的可貴。其次,是因為梁帝心中對宸妃的那一絲惦念,而靜妃正是他唯一可以與之傾訴的人,宸妃是他們之間的紐帶。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靜妃的睿智聰慧,才能將局勢慢慢扭轉過來。默默無爭,并非任人宰割。

《道德經》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亦云:“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靜妃早年流落市井,察言觀色的本事是必須有的,所以她摸準了梁帝的心思,面對梁帝一個個試探性的問題,都能答得滴水不漏。加上她給梁帝的印象一直是柔靜溫婉,對她的信任感比較強,她的醫術和廚藝又將梁帝服侍得舒適安心,梁帝寵她,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她始終知道在梁帝面前她應該是什么樣的姿態,以柔克剛,才是最厲害的手段。

“你告訴朕,當年赤焰的那樁案子,你是怎么看的?”被梁帝這么突兀一問,任誰都會心中大亂,靜妃就能立刻鎮靜下來,給出正確的反應。

“陛下見問,臣妾不敢不答。只是無論臣妾怎么回答,都難免會讓陛下傷心,故而先行請罪,請陛下見諒。”“臣妾出身林府,與故宸妃相交甚厚,陛下早就知道。若臣妾惡語評之,陛下豈不會感傷宸妃生無摯友,死無追念?可是赤焰一案由陛下您親自處置,以您的圣明,為的一定是穩固朝廷。若臣妾顧念與宸妃的私情,為赤焰中人開脫,陛下又難免會認為臣妾不了解您安穩大局的一片苦心。臣妾只是深宮一個小小妃子,無論對赤焰案的看法如何,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如果因為臣妾的回答導致陛下您傷心難過,那就是臣妾天大的罪過了,因此臣妾斗膽,請陛下先行諒解。”

放低姿態,以情示之,又說赤焰之案是梁帝為了穩固朝廷,也表示出自己確有追念之心,最后又顧忌了梁帝的情緒,一層一層,既打消了梁帝的疑慮,也引起了梁帝的憐惜之心,不可謂不高明。

就是憑著這樣的高智商和高情商,靜妃每一次不經意的言語,就將梁帝心中的天平一點一點地倒向他們母子,也四兩撥千斤地將皇后和越妃扳倒,讓宮中的局面漸漸掌握在自己手中。讓梁帝主動提出設宸妃牌位、從小新的一句話中知道她是內奸、故意祭祀宸妃讓小新看見給皇后報信、在皇后給梁帝告狀時認罪讓梁帝更加疼惜她……后宮爭斗的兇險不亞于沙場殺敵,靜妃這每一步棋,都兵不血刃地將敵人勝于無形之間,心智真的非常人可比。

但就是這樣的靜妃,她本身的柔善更甚于她的聰慧,自始至終她都沒有害任何人的性命,對于背叛她的小新,她也輕輕放過,只以向靖王說出真相解除與梅長蘇的誤會為條件。她處處照拂惠妃母子,惠妃只對她說心里話;她還是個好母親,對靖王體貼關懷,支持他做的任何決定,靖王只有在她面前才會有真正開心的表現;就連原本在她是次嬪時不善待她卻在她受寵后才來巴結的黃主司也絲毫沒有心結。

我不確定她對梁帝是否真正抱有愛情,但是原著里在九安山面對叛軍攻城時,她拔劍對梁帝說:“請陛下將此劍賜予臣妾,臣妾愿為陛下的最后一道防線。”這句話也許說明了,多年的夫妻,她也有真心為他的一面,除了柔善,她也有如宸妃那般的烈性。梁帝是怎么說的呢,“朕在你就在,誰敢傷你!”危難之際,才彰顯出這幾分夫妻情誼,梁帝那般寡情之人,彼時彼刻也是真心護她的吧。電視劇中改了這段,還是略有遺憾。

靜妃從《翔地記》中看到梅長蘇的批注知道他是林殊,見到他時的失控,哪怕是在靖王面前,也忍不住轉身流淚。“你以前,長得那么像你的父親。”這句話說出來,我就確定她一定是愛著林燮的,她心疼梅長蘇,何嘗不是在為林燮感到心痛。那樣顯赫一時的林府,那樣驍勇善戰忠君愛國的將軍,她的家園,她的親人,她的兄長,她今生所愛的人,永遠回不來了。

而她的愛,依然如靜水深流,連靖王都不知道這些往日柔情。唯一能表露出情意的方式,就是親手在芷蘿宮外遍植楠樹。因為那人當年,曾化名石楠,騎馬救她于危難之中,給了她一個家。

“娘娘,喜歡楠樹?”

“一直很喜歡。”

遠在很多很多年后的英國,有一個巫師也有秘而不宣的愛情,他也說過一句這樣的話:“Always.”

最后的結局,赤焰案平反,她的孩子登上了皇位,她做了皇太后。然后怎么樣,我們不知道,我想,也許她的心又恢復了平靜無波,在每個晨昏和午后,靜靜望著門外的楠樹,獨自回憶當年。

庭有楠樹,吾愛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關于演員:

劉敏濤老師容貌,是那種霧里看花的美,眉目間自帶一股楚楚可憐,手如柔荑,加上靜妃的造型多是素衣,真的非常有貞靜溫婉的感覺。而且劉敏濤老師的演技自然流暢,完全不會有造作的感覺。剛看完《偽裝者》的我也可以很好地把明鏡和靜妃區分開來,她和劉奕君老師(謝玉扮演者)當年那部《人鬼情緣》我也在B站上看了片段,聶小倩扮相相當美啊!看她的微博和反轉小劇場里感覺生活中的她也如靜妃一樣溫柔隨和。非常喜歡靜妃,也非常喜歡劉敏濤老師,在此表白!

最后,關于標題,原本是《牡丹亭》中的一句唱詞:“他年得傍蟾宮客,不在梅邊在柳邊。”暗指了杜麗娘和柳夢梅的結局。我改成“他年得傍蟾宮客,不在梅邊在楠邊”,是想表達靜妃最后登上了高位,卻只能借楠樹抒發相思的意思。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533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55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365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61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46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89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78評論 3 43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18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637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8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39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46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80評論 3 34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62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19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47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02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