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附近有一個郊野公園,午飯后,常與同事楊君過去徒步一圈,聊作消食之運動。春節后上班至今,悠忽就到四月。Q1已經過去了!對很多上班的人們來說,今年的第一關就到了。KPI是否合格;飯碗能不能保住;是不是要調崗降工資之類的。去年的年終大考恍如昨日,彼時公園內滿目蕭瑟,北風嗚咽,草木零落。而工作的人們心頭幾乎都壓力一塊巨石,老板們不知道來年公司能不能存活,員工們擔憂自己的飯碗能否保住。對公園內的花謝花開、材木枯榮。對城里的四季更替的感覺自是遲鈍的很。
人到中年之后,常有歲月催人之感。在某個瞬間,忽然一種憑虛御空的不真實感,好比一種幻覺,人似乎生活在一個虛幻的世界里面,人人如同在演戲,不是自己在演戲,而是如同提線木偶一般被一種強大的無形的力量支配者。
我一向害怕自己陷入到麻木的狀態中。因此,在奔波忙碌的間隙,仍舊固執地保留自己狹窄的一方天地。讀書、寫作、寫字、思考。我努力地保持自己的興趣、好奇心、想象力。我說不清楚,我是在努力對抗什么?
作為普通的個體,在時代洶涌的潮里前,不可能影響和改變一些事情,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地改變自己以隨波逐流,或者固執的堅守某些東西而被浪濤拍下底下。無疑,無論是不斷改變和堅守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在不斷改變中失去自己,在不斷改變中不覺異化。在堅守中失去憑籍;在堅守中孤獨終老。
從宏觀層面來看,幾十年來以商業化為內核驅動的社會在高節奏、高效率的運轉之下變得日益龐大和繁榮,在各行各業都欣欣向榮的時候,不同階層的人們都或多或少地得到了一些機會和出路,享受到經濟高速發展的紅利。毫無疑問,高速運作的社會是建立在人們高速運轉的基礎上,尤以資本為驅動的商業機構要求它的雇員滿負荷、高節奏地運轉,由此形成了一種全社會普及的奮斗文化、創業精神以及各種令人心往神馳的一夜暴富的財富神話。于此對應的是房價、教育成本、醫療費用以同樣的速度飆升。在生產力飛速提升、物質極大提升、生活空前便捷的時代,人的生存成本越發地昂貴。一個人要花幾十年甚至二十幾年接受教育,然后才能得到一份all in的工作,然后需要花一輩子的代價在城里得到一處容身之所。
這難道不是現在現在社會的詭吊與荒謬嗎?
毫無節制的野蠻擴張與失控般高速運轉帶來的副作用在發展到一定階段或運轉停滯之時便會日益凸顯出來。即極度功利和實用的價值和文化滲入到各行各業,潛移默化地改變各個階層的人的心理結構和精神風貌。人們在做事和處理人際關系中習慣性地先進行投入與產出、成本與收益的算計。這就導致了某些社會某些公共領域(比如教育、醫院、宗教)的變質與異化,體現在人際關系方面就是赤裸裸地相互利用或者冷漠。有用成了一種普遍的觀念。用完即棄的資本主義發展早期的殘酷邏輯在國內公司盛行到明目張膽的程度。這種強勢的一方漠視道德、踐踏規則,甚至罔顧法律的現象在現實世界比比皆是。時至今日,社會生態一直沒走出叢林規則,弱肉強勢成了一種通行規則。
資本重利主義與消費主義并行,資本一方面開足馬力粗制濫造,一方面販賣憂慮,鼓吹享樂主義,一方面利用人性的弱點制造毫無下限的娛樂與服務,一方面在形成壟斷地位的同時嚴苛地盤剝廣大下游生態。時下短視頻平臺做流行的價值觀是內核就是厚黑學加成功學,各種爆款的爽文、短視頻基本沒走出這個套路,人們很享受這種粗制濫造精神鴉片。
歸納起來,在物質層面,人們追逐物質上的成功,機會多的時候,愿意全幅盡力去追名逐利;機會少時,不得不全幅精力去維持生存。暴富則貪得無厭,窮困則無以聊生;大約是因為在物質追逐上耗費了所有的心力,精神層面便滿足于膚淺的粗陋的不用思考的娛樂。當人們殫精竭力、終日奔波只能勉強養家糊口時,怎么可能苛求他們去對賺錢謀利之外的東西感興趣,保持好奇心、充滿想象力?!可是生活的深處恰恰就是哪些不那么實用的、不那么眼前的,不那么短期、不那么高效的事物里面,恰恰就是這些東西讓人的心身感到愉悅、感到閑適、感到幸福。比如旅行、運動、音樂、探險等等。這些對普通人來說,顯得無比奢侈與昂貴。由是,每個人不得不違背自己的本性去做維持生計的工作。這就是現在都市人的群體性困境,一方面在像機器一樣在兩三平米的工位長時間,或者終日奔波,日夜都覺得在煎熬;另一方面回首又覺得時間過得飛快,回憶里面一片荒蕪,找不到什么閃亮和令人沉醉的時刻。于是人生就有了一種虛無感。尤其是經濟照低迷,百業蕭條,人對未來普遍的缺乏信心,看不到希望、摘不到出路的情況下,這種虛無的情緒就會像瘟疫一樣整個社會彌漫。近年來,人生無意義觀點的流行即是一種典型映照。至于所謂的躺平行為不過是一種消極地對抗,試問,廣大中下層的人們如何躺得下?躺得平?
?? 現在都市人的虛無之感,在于他們的生存、發展困境,猶如浮萍,始終無法扎根下去,無法沉下去真正的、踏實地生活,無法體會到生活最本質、生命最本真的內核,在一種表現的繁阜之下,個體被悄然淹沒滔滔的洪流中。人一輩子很快就劃過去了。
?? 很顯然,不把人作為核心考量的物質繁榮與科技發展也是無根的,如果社會體系設計對個體是壓榨及攫取性的,那么,消耗了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動力和活力的時候,繁榮和發展顯然是難以持續的。
?? 隨著AI的迅猛發展及其應用的日益普及,生產力呈幾何指數的提升是可以預知的,這就意味著著物質將極大地豐富、社會財富將極大地增長。然而,人們對未來的憂慮更甚如今。社會文明的底座沒有牢固之前,更發達的科技意味著可以提供了是更加嚴密地監管和奴役手段。
? ?古時多數人被栓在一塊不大土地上,終日勞作,勉強溫飽,天災、賦稅、戰亂、疾病讓他們感覺人生無常。故有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的感嘆。
? 社會發展到如今,文明演進到現在。現在人生理意義上活著自然不成問題了,難道依舊要拴在狹窄的工位,像工蜂一樣勞作?甚至這種勞作都成了一種徐缺的資源。人在心理機構和精神狀態仍舊如何能走出來,邁向現在?!
?下地鐵走邊道,我的思緒還沒有回來,才幾步路,三個起手從我身邊疾馳而去,視同亡命,我瞬間回到現實,忽然想到鐵人三項(外賣、騎手、滴滴)才是失業者最后的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