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這么好,我們的生命還有很長一截,路的確是彎曲一點,但又有什么關系呢?—(亦舒)
年復一年,又到了仲夏時節。
夏日深處,端午節的余韻未退,粽香還在飄浮,龍舟還未上岸,門楣上懸掛的艾葉草符依然青綠,幾千年的文化底蘊何其深厚,端午節的習俗還在延伸蔓延。
夏花紛紛揚揚的飄落,夏雨說來就來,蓮荷依舊在屬于自己的池塘靜默生長。季節更迭,各種時令水果蔬菜兀自生長,自然成熟,一季收獲。
人生忽如寄……
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感覺漫長歲月中的節氣時令,是光陰流動的寫照,是光陰沉淀下來的記憶,也是光陰更迭時的痕跡。
端午節的出處來歷,讓人知道一場祭祀充滿祝福,也讓人知道一種紀念浸潤懷古。屈大夫的憂國憂民情懷,沿著歷史長河一路傳唱,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文化底蘊。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時光荏苒,人生如旅,每一段旅程都有不同的風景,每一段經歷都有不同的感受。
看著淺碟內的粽子,正宗的南方風味,綠的粽葉,白的糯米,豬肉,香菇,紅豆,花生,蛋黃……總是讓人想起天地之間的五色無行,想起易經中的金木水火土的說法。
看著端午節前懸掛起的艾草與香囊,那用來綁扎搭接的五彩絲線,總是讓人想起天地玄黃,五行之間的相生相克。
如同光陰流動,如同時序更迭,或許,時光走遠了,心還在原地。
心思恍惚之間,不知道寄身何處!
駐足回首,或是早已時光深處,或是早已物是人非,內心所堅守的不過是一場回憶,如云,如煙。
人生旅途,一路風景一路遇見;一路走過一路錯過;一路接受一路失去;一路憧憬一路期盼。
人生就是這樣,一旦踏上社會,以為社會是自己的,盡情揮霍光陰;以為天地是自己的,盡情發揮想象、高空飛翔,直到四處碰壁,直到荊棘載途,如同剛剛破繭而出的蝶,肆意的舒展羽翼。
誰不想藍天下展翅,蒼穹騰飛,俯瞰大地呢?
誠然,對于羈絆于城市喧囂的人來說,不管是詩意浪漫的田園風光,還是山水之間的以天為蓋、地為廬的山水相依相偎,終究,只想脫離繁復重疊的日常,只想逃離現世人生路上的疲累不堪。
失去的東西,其實從來未曾真正地屬于你,也不必惋惜。
人就是這樣,即想有精神層面的憧憬,又不舍物質上的追求。然后,余生都在兩者之間尋求一種平衡,往來之間,糾結掙扎。如同光陰流動,次第有序,明滅之間,才能活色生香。
看到社會的暗,依舊保持內心的明。
想起山水之間游走,看見隱蔽在山澗的清澈見底的溪流,涓涓而行,婉轉攀爬,日月同輝,朝暮交錯。如若,投擲一枚石子,不但濺起一簾水花,還弄混了一方清流。
看著眼前的一池碧綠,靜默無聲;看著花開嫣然,暗香幽浮;看著一縷微風徐徐拂過,無需言語,都是時光深處的交流。
紅塵看透,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說到底,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活成一種從容淡定的心態,活的是一個好心情。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凝望著花紅草綠,聆聽風中的淺吟低唱,人生忽如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