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Vincent Willem van Gogh
這篇文章是我上周寫的,寫作初衷是因為我的領導(他也是文案出身)又像往常一樣習慣性地去修改我的稿子,他改完就直接發布了。我看到了文章,這次他改的比較狠,他直接刪掉了原稿件三分之二的內容,并且修改了標題和開頭。我問起的時候,他輕描淡寫地說,你寫的太啰嗦了。
當時我心里很不爽,但是不便發作,于是就寫了一些文字,想說說文案這個工作。
總是看到有些公眾號在寫,會寫作是一門技能,擁有這個技能將能過上想要的生活。我的工作是文案,說白了就是靠寫東西吃飯。在外行眼里,這個工作聽上去有些光鮮,什么廣告文案、頭腦風暴,似乎只要動動筆就能混口飯吃。其實,文案并不是作家,這個工作遠比你想象的要“心酸”的多。
所謂文案,就是工具。文案的作用是什么?你的上司甩給了你一句話,你需要把這句話變成一篇洋洋灑灑的文章。你可以保留你的寫作想法,但你的想法并不重要。為了避免反復修改,最好努力去揣測上司的想法,按照他的想法寫這篇文章。因為,他的想法并不完整嚴謹,只有一句模棱兩可的話,所以他需要你,文案,幫他變成系統的文字,這樣他才知道他的想法行不行。當然啦,他的想法變來變去,你自然要改來改去。
至于那些公眾號里面分析的什么突出痛點、表現賣點、刺激購買、情懷營銷等等手段,不過都是要文案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表達想法。你說這里面有技巧嗎?當然有,寫的多了,改的多了,自然就懂了。
身為文案你必須要專業,但審你文案的人不一定。職場里,審文案稿的那些人通常一句文案都不會寫,恰恰就是這樣的人要改你的文案。說實話,任何人都能改你的文案,只要他/她識字。在職場里,那些能一眼看到文案缺陷并直接提出修改意見的人太少了。當然,如果審稿的人也是文案出身,那也很慘,因為他們會直接動手修改你的文案,讓你覺得自己變成了他的“槍手”。
更多的人對待文案的修改行為,常常讓我覺得,他們在看文案的時候,其實不知道應該怎么改,但是為了凸顯自己的鑒別能力,為了掩蓋自己沒有文字功底,就努力去找出一個修改的點。甚至,硬改。
有時一篇文章要改幾十遍,直到改成面目全非為止。我常常在做這種修改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毫無情感波瀾的,因為我的寫作熱情已經給了初稿,直到第三稿的時候也還留點熱情。但三稿之后的修改,我就不再抱希望,你說咋改就咋改,反正最后這篇文章也跟我無關。我常常搞不懂審稿人的這種心理,我也并不覺得幾十遍的修改之后變得更好了。我后來覺得,也許是審稿人想要自己寫這篇文案,只是需要我代筆吧。
你寫出的爆款文案,可能在別的行業啥也不是。我見過一個奇怪的現象:有些做文案的人,他們自己工作之余是不寫任何東西的,什么都不寫,只寫跟工作有關的文字。我問過我那文案出身的男主管,為什么會這樣?他說,因為感性文案不賺錢,商業文案才賺錢。商業文案,常指那些爆款文案。我也寫過所謂的爆款文案,曾經我去面試的時候,把這篇文章打印出來放在首頁給面試老板看,但是有的老板翻了一下,不說什么;有的老板說,這篇文案的觀點也很普通啊;更多的老板,看都不看。那個時候我就明白了,你以為的爆款文案,只是你以為,或者只是那10萬+以為,并非所有人都以為。
既然文案這份工作有這么多心酸,為什么我還要一直做下去?我常常在稿子修改了記不清是第幾遍后,會懷疑自己的能力,并且思考這個工作的意義。我想了想,我只是一個普通人,也并沒有什么才華,既然能靠寫作這個技能混了口飯吃,說明我是可以干下去的,而且我寫的比之前好,說明這算是我的技能,我應該感到慶幸。只是,這口飯現在我吃的不算飽,我仍舊不滿足而已。
終極文案,我想,應該是寫自己想寫的任何東西,能賺到錢,且不需要為他人修改。這是每一名文案都想達到的理想境界吧。但究竟什么樣類型的文案才能達到這種境界呢?我的資歷也不算深厚,我還看不太明白。但潛意識里,我總覺得,要達到這種境界,需要忍耐、修改、堅持,一如既往地寫下去。就算將來還是成不了一流的文案,那二流的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