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文學作品中,我們會看到一些人物的命運跌宕起伏,一方面是受環境、歷史背景影響,另一方面則是受自己的思維模式的影響,而思維模式多少會受性格左右。在小說中,情節往往是由人物性格來推動,可能同樣的情形,換個人來處理,結果會有很大差異。
讀小說時往往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也是那些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而不僅是情節。通過人物性格的把握,從外貌、表情、語言、處事風格等角度進行刻畫,放入不同的場景中,最終形成一個獨一無二的人物形象,是小說家的功力的體現,比如:
1,白先勇先生筆下的尹雪艷,她變色龍的個性展現的是周到妥貼,大家在猜測徐壯圖因她的逼婚才會導致情緒失控,從側面展示了她在愛情中的老虎性格;
2,福樓拜筆下的愛瑪,浪漫而多情,好打扮,愛虛榮,性格為孔雀,需要大量的情感溝通,受不了壓抑,前期大量的事例描寫均為偷情和破產所作的鋪墊;而包法利先生必須是無尾熊,才能夠有充分的理由縱容和推動愛瑪性格走向極致。
3,少年郭靖在《射雕英雄傳》中憨厚內向,這是典型的無尾熊性格,與人極易相處,凡事為他人著想;中年郭靖在《神雕俠侶》中又晉級為抗遼英雄,誓死捍衛襄陽,恰恰是無尾熊內在忠誠、忍耐品質的體現。
《紅樓夢》第五十五回,正值探春代王熙鳳代管大觀園之際,探春按照標準發放給趙姨娘20兩喪葬費,趙姨娘期望多獲取利益,而探春不愿意為她謀私,因而發生了正面沖突。從兩人對話中可知,探春身份是主子,按禮數嫡母是王夫人,而趙姨娘按只算得半個主子,確實沒有上得了臺面的理由討要額外的油水。
在趙姨娘出言責備:“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給了二三十兩銀子,難道太太就不依你?”后,探春立刻反駁道:“誰說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檢點,哪里又跑出一個舅舅來?”
不知大家有沒有看出,兩人用的辯論原則幾乎同出一轍。
1、探春的原則是:我們是主子,你們是奴才,喪葬費20兩是府里慣例,并沒有虧待你。
2、趙姨娘的原則是:你是我腸子里爬出來的,你現在說一不二,竟然不拉扯趙家。
趙姨娘、探春母女二從均為老虎性格。因為在這種性格人的頭腦里“事情比感情重要,結果比過程重要,目標比細節重要”,看到這里,我真的很感嘆,曹公用筆如神,這才是家割不斷的母女血緣,處世原則完全一致:為了自身的利益,確定了一個有利于自己的原則,然后以此原則為核心,展開一個強悍的邏輯推理,獲得自己期望的結果。
該性格的人常常表現出“以結果為導向”的傾向,這也就能解釋出為什么趙姨娘會與馬道婆密謀利用巫術暗害王熙鳳與寶玉,在她看來,只要能消滅妨礙她達成目標的人,上什么手段都可以。
實際上,探春的做法,在外人看來也確實是不盡人情了些:
1,當時在一旁的李紈勸說“姨娘別生氣。也怨不得姑娘,她滿心里要拉扯,口里怎么說得出來。”這表示在李紈看來,拉扯趙家是無可厚非的,只是礙于舊例不便而已;
2,后來平兒傳達王熙鳳話也說:“若照常例,只得二十兩。如今請姑娘裁奪著,再添些也使得。”可見,在其他人看來,趙姨娘的要求不算過分,“拉扯”趙家也屬人之常情,至少在喪葬費這種事情上是可以打破舊例通融的。
但評兒傳達鳳姐的“好意”又遭到探春的嚴辭拒絕。探春對她的生母趙姨娘如此不留情面,正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最實際的選擇,她不僅要討王夫人歡心,還想盡辦法淡化和趙姨娘的血緣關系,別人越是要她通融,就越表示她并沒有擺脫掉自己的庶出的身份,這根恥辱之刺令其十分不快,哪里還顧得上母女親情,這嚴重侵害了老虎型性格的人利益。
也能解釋為什么在內部抄家時,當搜查隊來到賈探春的秋爽齋,探春打了將自己的箱子柜子衣服包化妝盒全部打開,任憑她們搜查,就是不允許搜查自己的丫頭。她強出這口氣,目的并不是為了維護手下的丫頭,仍然在維護自己“主子”的身份,憑什么查我的奴才呢?整個內查的過程是在鳳姐的陪笑下完成的。能讓鳳姐陪笑的,在賈府上下,除了賈母和王夫人,恐怕就只有探春能做到了。
遇到印象深刻的小說人物,可以用以上腦圖進行分析。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