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我是參加的導師班的復訓,第一天的課程我是煥然一新的感覺。不是我笨,也不是我記憶力不好,而是院長的課程每次都在更新,而且院長隨時把遇到的新的案例做為教學內容。再次證明心時代的課就是一個無窮的大寶藏,真的是特別營養的精神大餐。
通過第一天課程的學習,我分享一個自己感觸比較深的案例:場景一,媳婦春節回婆婆家,不想讓婆婆認為自己懶,就特別勤快。家里來客人的這一天,媳婦扎上圍裙給婆婆說,媽,你去陪客人聊吧,這里交給我了。然后就開始忙活了起來,忙活半天,準備的豐盛的美味隹肴被端上桌。親戚們品嘗著,夸獎著,對媳婦贊不絕口,給足了婆婆面子。從此以后,只要媳婦回來,廚房就成了媳婦的主戰場。
場景二,同樣是媳婦回婆婆家,畫風變了,媳婦進到廚房,先對婆婆說:媽,我沒你做的飯好吃,今天您教我做吧,我一定好好學,您多教我做幾個菜。然后一會兒問蒜在哪兒放,辣椒在哪兒放…就這樣在婆婆指導下媳婦做好了一桌菜。
不同的行為表現影響到后期的婆媳關系是不一樣的。可能好多人都會認為第一個場景里的媳婦更討婆婆的喜歡,覺得媳婦既能干又心疼婆婆。但事實并非如此,開始我也想不明白,直到院長剖析之后我才明白個中原因(不詳細敘述)。
正如院長所說:我們每個人都要做一個可以覺察當下的人,所有過得幸福的人都是可以很好地覺察當下的人;所有過得幸福的人都是位置認同做得好的人。
晚上到家的時候,女兒已先于我們回到家,和女兒的睡前聊天已成了我們家的習慣。
妞:媽媽,你明天早上多給我加熱一個包子吧,XX也想吃。
我:好的,媽媽明天給你裝兩個包子。
妞:你知道XX多好玩不,今天早上我吃包子的時候,她一直盯著看,我就趕緊說,我分給你一半吧,結果她說她不吃,就讓她聞聞就行,她真是好玩兒。
我:乖,你又沒上過院長的課,遇到類似的事咋處理得跟院長一樣啊(我把“在飯店吃餃子,有朋友問好吃不,該如何回應”這個案例分享了一下,強化對女兒的認同)。
女兒的臉上是很嘚瑟的表情。
女兒:我吃著還是感覺她應該很想吃,就又問她,你喜歡吃肉包子不?你要喜歡的話我明天給你帶一個。然后她表情特驚喜,嗯哼,這個可以,你明天給我帶一個吧。
我:乖,你說完了,媽媽也聽明白了,明天早上我肯定給你加熱兩個。
先生:加熱三個,萬一有誰還想吃就送給誰(還是先生考慮周到)。
妞:那也行,我可以給左邊同桌吃一個。
先生:乖,你知道XX明明可想吃,為啥又不分你的包子吃嗎?
妞:為啥?
先生:因為當時你就一個包子,她不舍得分你的,她怕分了你的包子,你再吃不飽咋辦?她當時說就讓她聞聞就行,就能感覺她是個克制力挺強的孩子(我沒想起來往這個方向引導,男人就是男人,格局還是比我高啊)。
妞:可能是吧。
白天的課堂學習,晚上的分享聊天,點點滴滴都是修行。讓心時代成為我人生的轉折點,我會和愛人一起帶上我和我自己、帶上孩子,幸福,健康,自由地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