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 蓉鎮 板 凳 龍

芙 蓉 板 凳 龍;說起芙蓉板凳龍,芙蓉人往往滿臉神氣。

神氣什么呢?原來,芙蓉板凳龍見過大世面,名氣頗大。

????? 1997年正月,在芙蓉老板蔡智平的策劃下,芙蓉人投資200多萬元,請來名師,以大氣派、大手筆,制作了一條身長200余米、頭高3.5米、渾身雕鏤神話故事的板凳巨龍,然后召集精壯人馬,進軍上海,在大紅燈籠、喧天鑼鼓和嘹亮長號的烘托下,呼啦啦在大上海掀起了一股強勁的龍卷風,給節日的大上海送上了一份驚喜。由于盛況空前,人滿為患,其時上海市不得不出動兩萬多名警察和糾察人員在現場維持秩序,從而創造了上海歷史上又一個“不眠之夜”!事后,這條板凳巨龍被上海某文化部門所收藏。

當然,芙蓉板凳龍并非與生俱來就是有名氣的,它今天所以獨步于樂清乃至溫州的龍燈之林,主要靠的是自身的特色與不斷創新。

芙蓉板凳龍的濫觴無法稽考。

?????? 有人說,芙蓉民間盛行舞板凳龍,這種習俗始于明代,它已有500多年歷史,但這是臆斷,缺乏根據,而且,今天也沒有任何史料證明,芙蓉就是樂清市板凳龍誕生的故鄉。

其實,作為龍燈的一種,板凳龍并非稀罕之物,也絕非芙蓉一地所有。浙江浦江板凳龍,江西上饒板凳龍,湖南大庸板凳龍,等等,都蜚聲中外。在我省沿海地區的玉環、溫嶺、洞頭等地,板凳龍也屢見不鮮,而在樂清本市的大荊、白溪等地方,正月里滾板凳龍還很流行呢。只是在外地,人們更多的是稱板凳龍為長燈、橋燈、燈板龍的。

芙蓉板凳龍的由來,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是土生土長的。芙蓉南邊的白龍山,它萬木蔥蘢,乃芙蓉先民的居住地,而白龍呼風喚雨,歷來被視為神靈的象征,故當地人制作并舞動板凳龍,并尊其名曰“白龍”,以示紀念、崇拜和敬畏。第二種認為是舶來品,其根據來源于一個傳說。相傳,在很早很早以前,沿海某地發生了一場空前的旱災,萬物枯萎,生靈干死,百姓備受煎熬。這事被一條海龍知曉,它不顧禁忌,躍出海面,降了一場大雨,于是大地萬物復蘇,百姓得到了解救。可海龍因此受到天庭懲罰,身體被剁成一段段,撒向人間。百姓忍著悲痛,把龍體放在一條條板凳上,并把它們連接起來,日夜奔走相告,希望它永遠存活下來。后來人們稱這條特殊的“龍”為“板凳龍”,而舞“板凳龍”這一習俗便在沿海地區流傳開來。芙蓉依山襟海,潮漲潮落,百姓生活與大海息息相關,自然便學習并沿襲了這種習俗。

我傾向于第二種說法,即芙蓉板凳龍是一種舶來品。

值得說明的是:在一些遠離大海的地區,如浙江省的龍泉、金華等地,其民間也盛行舞板凳龍,且比較有名,關于這些地方的板凳龍,是土生土長的,還是舶來品,我沒作探究,這里就不敢亂說了。

龍燈的種類繁多,有布龍、紗龍、綢龍、紙龍、草龍、柴龍、篾龍、錢龍、谷龍、竹龍、蓮龍、麻龍、鑼龍、棕龍、扁擔龍、鐵鏈龍、花木龍、雞毛龍、稻草龍、百葉龍、荷花龍、草把龍、板凳龍、火把龍、草蠅龍,等等,但芙蓉為何只是推崇板凳龍呢?我想,這恐怕是因為芙蓉乃半山區,樹木多,加上境南邊有白龍山,大家便因地制宜所致吧。當然,這也不排除地方文化對它的影響,芙蓉當地的男子漢,愛講面子,崇尚力量,而他們性格豪爽、作風粗獷,大家或許覺得滾板凳龍這種純男子參加的活動,最能展示男子漢的威風和神采,最能贏得體面和尊嚴。

芙蓉板凳龍由龍頭、龍身和龍尾巴三個部分組成。

????? 龍頭和龍尾巴,它們的外殼均以竹篾編成,然后糊以透光白紙,繪上鱗甲和各種彩色花紋。龍頭下頷垂有長須,還掛有一顆殷紅色龍珠,而龍尾巴背脊高低起伏,狀如九座山峰。不管是龍頭還是龍尾巴,體內都裝有燈座,夜里點上蠟燭,它們會通體透明,顯得十分漂亮。

編糊龍頭和龍尾巴,下街的沈益林可謂是專家,街上每年出游的板凳龍,其龍頭和龍尾巴幾乎都是在他的掌班下編糊而成的。他不光心靈手巧,還寫得一手好字,畫畫也不錯。有趣的是,每當人們經過他的家門,看見他戴著眼鏡在專心地編糊龍頭或龍尾巴時,便知道今年正月街上要滾板凳龍了。

制作龍身要簡單得多。

龍身就是一條由許多只“短板凳”組接而成的“長板凳”。這些“短板凳”,外地人稱之為燈板,每塊約長1.5米,寬0.12米,厚0.02米,上面裝有彩色花燈,兩端鑿有榫孔。在當地,一條“短板凳”叫一檔,檔與檔相連時,就用活梢穿入那些榫孔。值得強調的是,龍身確實像一條“長板凳”,它長有許多“腳”,而這些“腳”其實就是滾龍的人要抓的手柄——滾龍的人各就各位時,均將各自的“短板凳”扛在肩上,一邊抓住手柄,這樣就可以按照規定的動作表演了。

板凳龍除了龍頭、龍尾巴之外,龍身無法翩翩起舞,也無法上下左右自由翻滾,它只能在“拉”、“盤”、“穿”、“撞”等基本動作上變出花招,從而使隊形變出諸如“雙元寶”、“單元寶”、“剪刀陣”、“梅花陣”、“荷花陣”等陣勢。因此,外地有些鄉村搞板凳龍活動,從來不叫“滾板凳龍”、“舞板凳龍”的,而各有特殊叫法。樂清市也不例外,比如大荊、白溪等地叫“荷板凳龍”,簡稱為“荷龍”,芙蓉人則習慣上叫“劃板凳龍”,簡稱為“劃龍”。

芙蓉劃板凳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它跟大荊、白溪等地的做法一樣,主要扮演神靈崇拜的角色。因為龍是華夏民族的圖騰,是農耕民族所崇拜的神靈,歷史上各地都建有不少龍亭、龍王廟,在敬神、請神活動中,以滾龍燈來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的,相當普遍,所以芙蓉也一樣,當地的老百姓想法很樸素:劃板凳龍時,大家只要看看龍,摸摸龍,拜拜龍,或聽聽龍詞,給龍燒上幾炷香,放上幾串鞭炮,特別是能扯到幾根龍須,那就能討到吉利。有關這方面的情況,大荊楊舞西先生在《白溪大荊燈板龍》(見樂清人文集羽《簫臺清音》)一文中曾作過相關記述,現摘要如下:

???? 凡鬧滾龍的村,一般都在年三十夜或正月初一夜去竹山砍竹,稱為斫龍竹。去時敲鑼打鼓,竹山主人聞聲也不喊不追,竹砍后付以紅包代金,用石塊壓在竹根讓主人取去。第二天,村民們自告奮勇動手劈竹扎龍。約經三四天,龍頭龍尾扎繪完成,龍燈板亦拼湊加工完成。初五或初六夜天氣晴好,便可出燈游春。第一夜入神廟參香后照例先游本村,以后各夜先近村后遠村,雨天休息,興盡而止……接受滾龍的場地一般以宗祠為主,亦有荷到(滾龍滾到)庭院寬闊的人家,稱為“荷地盤”。龍燈出游之日,先發紅帖作通知,以便接受者準備迎接和觀賞。如恕不接待,可將原帖奉退。龍燈到時,一般都擺香案迎接,或備茶酒。龍燈進村(宅)后,龍頭便立于香案前,接受祭禮和贊賀。致賀詞者俗稱“催龍先生”(音參音相近)。賀詞中有“花花滾滾出游春,多謝你宅上備辦香案接龍燈”等詞句。亦有些人家向龍燈求子或求財,待贈送香燭和丈紅(布)。在聽取催龍先生的贊詞之后還要給催龍先生送紅包小費致謝……催龍先生念“花龍滾過千年吉,地盤發達萬年春”及“花龍告別就起身”時,龍頭即昂動轉向,燈板和龍尾依次跟隨龍頭出村(宅)而去,跟著有鞭炮和鼓樂歡送。而主家還要在大門口燃燒稻草火把,以驅邪和迎取興旺之意。至十七(或十八)夜,龍燈游竹山娘家,再入廟堂行交香之禮后,拉至海濱焚毀。留下龍頭的木桿和燈板的木檔,在黑暗中扛回存放在宗祠內以備下度使用。殘破的燈籠殼亦必須同時焚毀。

???? 芙蓉舊時劃板凳龍,“出龍”和“安龍”,均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而且,許多人堅信不疑,認為板凳龍在鑼鼓鞭炮聲中,繞村轉一圈,在操場上盤一盤,然后在祠堂里舞一舞,就是“金龍繞村、百事亨通”,“龍頭抬抬、大家發財”,“龍尾擺擺、熟熟增產”,而這一年保證村里邪驅瘟除、五谷豐登、人畜平安。正因如此,板凳龍所經之地,村民們點香燭、放鞭炮,禮拜不已,劃龍的人即使踩壞了莊稼,也無人責怪。也正因如此,板凳龍要是劃到新屋落成的人家,該戶人家的婦女往往會“摸龍須”和“龍角”(象征性地與龍交會),并讓其小孩“鉆龍門”(和“登龍門”意同);而板凳龍要是劃過某大姓人家宅院的門口而沒有停下來,那座宅院里的人就覺得晦氣,于是就齊齊沖出去拉龍,而旁邊觀看熱鬧的人也往往一哄而上——有時候,由于龍太長,它被拉斷了,前面的人不知道,還管自往向前劃呢。

????? 板凳龍既是龍,也是燈,“燈”與“丁”諧音,而“龍燈”就是“龍丁”,“龍丁”就是“龍子”,所以,企求“龍子”、興旺人丁是劃板凳龍的深層寓意。在外地,元宵節“添燈”(諧“添丁”)、“送燈”(諧“送丁”)、做“桔燈”(諧“吉丁”)、偷“蓮燈”(諧“連丁”)、“迎花燈”(諧“迎花丁”)、制“十二生肖燈”(生肖和生育關系密切)以及掛“子孫燈”、燃“照歲燈”等等,比較普遍。這些燈俗,芙蓉也深受影響。凡是劃板凳龍,所經之地,一路兩旁的人家往往爭放“百子炮”或連響炮,而放炮者無不將炮提在手中放,寓意“龍子”一步登天,斷斷沒有將炮蹲在地上放的,認為炮一蹲地,就意味著自家子孫成為“泥坯子”了。當然,劃板凳龍燈不完全是無償的,錢呀物呀,總是需要的,而且多多益善,而在這種時候,那些平時生活很節儉的人家,出手也往往是慷慨大方的。

???? 芙蓉舊時劃板凳龍,規矩、禁忌更多。用來扎制龍頭、龍尾巴的毛竹,用來制作龍身“板凳”的樹木,必須“偷”,被偷者領取紅包,不管補償多少,均引為吉利,從不責怪。龍頭扎糊并彩繪完畢,要先用兩方小紅紙障目,待迎燈之日,由道士“請龍神”之后,啟去小紅紙,才算“開眼”。在“出龍”時,如果你被攔住了路,那你必須從龍身底下鉆進去,這叫“鉆龍門”,而絕不允許從龍身上跨過去,否則會遭到眾人的臭罵,甚至挨揍的。

???? 劃板凳龍,除了求子求財求平安外,芙蓉人還利用它來求雨。但求雨似乎是一種例外。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近40年來,這種事只發生過一次。

1967年夏,清江地區發生了百年來最為嚴重的旱災,旱情持續了5個月,莊稼幾乎全部枯死。下蔡周潭是芙蓉后邊溪最深的一個潭,也是芙蓉地區水位最低的一個地方,當時它也干涸見底。芙蓉下街的“水井頭”,以往天再旱,水井里照樣有水,但那次也斷了水,露出了沙石旮旯。為了抗災自救,當地人在下蔡周潭潭底,拼命往下挖,一邊架起抽水機,不斷地從地底抽水。這次旱災,受苦最烈的是清江、南塘等地的百姓,他們在當地根本找不到水,只能坐船或步行到芙蓉買水吃,每擔花兩毛錢。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清江地區許多地方發生了“求雨”現象。

???? 所謂求雨,就是向龍祈求降雨。按照民間的傳說,龍一般居住在兩種地方,一是龍王廟,二是龍潭、龍洞。芙蓉沒有正式的龍王廟,而龍潭、龍洞又都在偏僻山區,所以,當時人們求雨,就搬用“潭深就有龍”這句老話,把離芙蓉街不遠的一個深潭——師姑潭看作龍潭,隨即將香案鄭重地擺在了它的岸邊。求雨要舉行隆重的祈禱儀式,而舉行這種儀式有一套復雜的規矩。我已不記得祈禱儀式是如何進行的,只依稀記得當時在求雨現場,人山人海,十分熱鬧,而祈禱儀式舉行之后的接連幾個晚上,在芙蓉街、海口、后垟、前垟、山外等地方,大家風風火火地劃起了板凳龍。其時,板凳龍所到之處,皆為一片鑼鼓聲、鞭炮聲及大家無法聽清楚的祈禱聲。按照規矩,板凳龍應該是在正月出游的,否則為大不敬,但這回大家之所以打破常規,這顯然是出于不得已。不過,我揣摸,當時大家恐怕是這么想的:只要為老百姓謀求福祉,即便得罪了神龍,神龍也會理解并原諒的,而反過來說,如果神龍真的可憐并保佑蒼生,那它也會樂意隨時給百姓賜福的,是絕對不會計較那些繁文縟節的。

只是很遺憾,那次求雨沒有獲得成功,在后來相當長的一段日子里,天依然赤日炎炎,地依然干涸開裂。

???? 誠然,在從事諸如求子求財求雨求平安等封建迷信活動方面,芙蓉板凳龍跟外地的燈板龍沒有什么兩樣,無不經歷了一段漫長的灰色歲月,它是沒有什么光榮可言的。然而,芙蓉板凳龍特別是芙蓉下街的板凳龍,它順從民意,不落窠臼,突出“求樂”,以至人人喜愛,這卻是特別值得一提的。

芙蓉下街,當地人習慣上叫芙蓉街,它雖說有“街”,但文化生活卻嚴重貧乏,況且,土生土長的民間娛樂項目幾乎沒有,因此,劃板凳龍,大家在求樂方面下了許多功夫。

按照外地的慣例,每逢板凳龍出游,隊伍總以兩支旗燈、兩對或四對高照開路,后面伴以長號和細樂吹奏,再以大鑼大鼓壓陣。可芙蓉街人每次劃龍,除了堅持做到這一點外,還增加了一班或兩班鑼鼓隊,同時,以本地“大眾”劇團樂隊為班底,充實細樂吹奏人員,使嗩吶、管、笛、絲弦等八音響樂,能吹打出各種曲牌。另外,他們用募捐而來的錢,購買大量鞭炮,指派專人在現場鳴放。這樣一來,劃龍現場的熱鬧氣氛大大增強,使劃龍者和觀眾感到莫名的興奮。

芙蓉街人管鑼鼓等行頭叫“大鬧”,他們在“大鬧”敲打方面,更自創了一套打法,這種打法跟外地一般通用的“以鼓聲、鑼聲為主”的打法完全不同,它以鈸聲、鑼聲為主,適宜于近聽,聽起來特別熱鬧、振奮。譬如:大荊、白溪等地這樣打:“同,同,同同康,同同康,康康康,同康同同康,同康!”芙蓉街人卻這樣打:“妻妻康,妻妻康,妻妻兒妻兒妻康,妻康兒妻康,康妻康!康康兒妻康!”因為芙蓉街每次劃龍,差不多都放在天后宮或街道上進行,而天后宮和街道場地逼仄,包圍性強,所以,采用這種適宜于近聽的“大鬧”打法,會收到強烈的回音效果,使現場氣氛顯得格外熱烈。

實事求是地說,如果靜止地看芙蓉板凳龍,它并不好看,其龍身就像一條“長板凳”,既沒雕飾又沒色彩,很單調,根本談不上什么漂亮,它遠遠比不上人家布龍、紙龍、草龍、柴龍、篾龍、錢龍等龍燈那般鮮艷奪目,但如果動態地看,芙蓉板凳龍卻充滿了野性,它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美,能給人的心靈以強烈的刺激和沖擊。可以這么說,板凳龍的生命在于運動,魅力也在于運動,離開運動,板凳龍的觀賞性就無從談起,而運動得越劇烈,板凳龍就顯得越美,就顯得越有吸引力。

???? 民俗學家們認為:除了祈雨祈福、娛神娛己,舞龍還有彰顯力量的作用。這是因為:一則舞龍本身是一個“力氣活”,那些由騰躍、翻滾、盤回、穿插、聳立等構成的諸多套路、造型,不出大力就無法完成。二則龍是力量的典型代表,自然界的天象和諸多動物,都將自己的力量投賦在了龍的身上,因此舞龍既是顯天力,也是顯人力。三則不排除對龍的“調侃”和“不敬”。龍是自然力的象征,也是帝王皇權的象征,它常常以張牙舞爪、耀武揚威、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面目出現,使蕓蕓眾生不得不敬而畏之。但現在不同,大家可以按龍頭、折龍身、揭龍尾,借助舞龍盡情地把這個帝王之象折騰、戲耍、嘲弄一番。

自然,作為舞龍的一種特殊樣式,板凳龍也肩負著“彰顯力量”的使命。正緣如此,芙蓉街人在如何加劇板凳龍的運動方面,也就是在如何彰顯板凳龍的力量方面使出了許多新招。

???? 首先,他們增加了板凳龍的龍身檔數。按照外地的通例,一條板凳龍,其龍身只能限于36檔。但芙蓉街人不拘泥這一套,覺得龍身36檔太短,運動起來氣派、聲勢不夠,他們索性放開,讓大家自愿加盟,誰扛著“短板凳”過來插一杠,都歡迎。反正每只“短板凳”,兩端都鑿有榫孔,它們連結時很方便,只要在榫孔間插下活梢就行了。因此,芙蓉街出游的板凳龍,龍身總是顯得特別長,常常達六七十檔,有時竟超過100檔,它前后拉開,逶迤150多米,倘若在夜間滾動,它簡直像涌動一條波濤翻滾、流光溢彩的河,其場面之壯觀,氣勢之恢宏,是不消說的了!

???? 其次,他們提高了運動強度。以往劃板凳龍,芙蓉街人一般將重點放在戶外的空曠場地上,大家繞著圈子,順著來,倒著去,跑跑走走,一會兒將“龍”抱在懷里,扭來拐去的向前瘋跑,變出種種陣勢,一會兒將“龍”扛在肩上,慢慢向前走,以作休息。現在劃板凳龍,他們則將重點放在天后宮里。天后宮是個回廊式的長方形院子,它里頭擁有眾多的廊柱,劃龍時,“龍”就在各廊柱間滾動,成“S”型繞來纏去,龍板撞在廊柱上,會發出嘭嘭嘭的可怕聲響。

???? 由于“龍”在宮內的廊柱間繞來纏去,拉力強大無比,隊伍中任何個人都無法改變它的走向,因而劃龍者必須緊緊抱住“龍”而隨隊統一跑動,否則就有可能被“龍”甩開以至重重跌倒在地;同時,由于“龍”在廊柱間繞來纏去,逢柱必撞,因而劃龍者在跑動中須臾不能掉以輕心,務必高度警惕,而每當遇上廊柱,就要咬緊牙關,扎牢馬步,弓緊腰,盡量讓自己的身體遠離廊柱,否則,緩了勁,或松了步,萬一讓“龍”卷裹進去,撞在廊柱上,那就會出事!實際上,芙蓉街每次劃龍,總有一些人跌傷或被撞傷,他們當中既有劃龍者,也有觀眾。因此,將劃龍的重點放在天后宮里,讓“龍”頻頻地在宮內的廊柱間繞來纏去,這就大大提高了劃龍的運動強度,使得這項運動更富刺激性。當然,這對劃龍者的體力和心理都是一種考驗。但這恰恰是劃龍運動所需要的,也是劃龍運動區別于其他運動的魅力所在。什么叫刺激?有危險,這才叫刺激。什么叫勇敢?明知有危險,偏偏沖著它上,這才叫勇敢。什么叫男子漢大丈夫?不怕一切,敢于冒險,這才叫男子漢大丈夫。也恰恰因為如此,芙蓉街每次在天后宮劃龍,劃的人總是故意地一次又一次地在廊柱間滾動,以此決出雌雄——看誰中途當逃兵,看誰堅持到最后,而誰中途當逃兵,誰就是狗熊,誰堅持到最后,誰就是英雄。于是乎,劃龍現場,鑼鼓喧天,塵土飛揚,吶喊聲、鞭炮聲、龍板撞擊廊柱發出的嘭嘭聲不絕于耳,其場面之緊張、激烈,令人驚心動魄!

少時我愛趕熱鬧,每逢天后宮舉行這種盛事,都拼命地在人群中擠來擠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板凳龍激烈的運動中,龍板與龍板之間,由榫頭與榫頭摩擦所發出的“格格”聲,清晰可聞,那聲音仿佛發自骨骼,聽起來十分可怕。

劃板凳龍是一項跑動性、角逐性很強的運動,體力消耗很大,一個人堅持劃到底,往往力不從心,會累垮的,所以,在芙蓉街,劃龍者與觀眾是允許可以互換角色的。每當“龍”在天后宮的廊柱間繞來纏去時,觀眾與“龍”往往貼得很近,他們中的年青男子,無不想抓住機會一試身手,于是,每當發現某位劃龍者體力不支,氣喘吁吁,步子蹣跚,或發現某位劃龍者跌倒在地,或被撞傷,他們便會搶著取而代之;有的青年人,長得瘦弱,明知道自己不行,偏鬧著玩,有時也插一杠,結果,才一兩個回合,就被“龍”甩了出去,摔倒在地,惹得大家哈哈大笑,他自己樂得也哈哈大笑。正是因為劃龍者與觀眾可以互換角色,所以,劃龍者在劇烈的運動中,最終能成為“英雄”的,自然很體面,但中途當逃兵而成為“狗熊”的,也不感到難為情,反正大家更多的是鬧著玩,尋開心。不過,值得說明的是:擎龍頭的人卻是固定的,共三位,一人為主,兩人為副,他們與觀眾是不能互換角色的。擎龍頭的人都是隊伍中最魁梧、最有力氣的后生,他們輪流著舞動,觀眾是斷斷不敢貿然去搶位的,因為龍頭太重,它又不允許被扛在肩上跑,只許被擎在手中舞,況且,龍頭代表全隊的形象,它絕對不能因故摔倒在地,否則會大不敬的。在我的印象中,下街的蔡文岳是擎龍頭的骨干,他長得熊腰虎背,身高一米八幾,威風凜凜,而且聲音洪亮,每次龍隊吶喊,他的聲音總是力穿云霄,令人振奮。

芙蓉街人劃板凳龍,還很注意隊伍的形象。正式隊員都是經過嚴格挑選而產生的,他們一律為青壯年,個個彪悍,斷斷沒有丁頭矮腳的。隊里還有個不明文規定,凡是正月第一趟出“龍”,或將“龍”拉到外地去表演,全體隊員必須統一裝束:上身穿球衫或棉毛衫,顏色不拘,下身盡量穿燈籠褲,顏色也不拘,腰間必須系紅綢帶,兩條小腿必須緊緊綁上白布(當地人叫打綁腿),而雙腳盡量穿解放鞋。當然,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當地人比較窮,許多人家是買不起球衫、棉毛衫或解放鞋之類稀罕物的,所以,“龍”隊隊員往往通過社會借用才達到這種規定要求。這確實是難能可貴的。這種情況到了后來自然完全變了。現在,芙蓉板凳龍之隊,全體隊員不僅統一享用集體發放的運動服、運動鞋,而且,人人上衣的胸前背后都印有“芙蓉板凳龍”等標示榮譽的文字呢!

舞板凳龍,觀眾云集,場面既熱鬧又混亂,它常常會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件,其中最多的是吵架斗毆,彼此鬧得有風有雨的。不過,在我的記憶中,這些不愉快的事件最終都不成氣候,沒有釀成諸如宗族械斗、打死人等惡果,它們無不被板凳龍那強大的聲勢所淹沒。

???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是芙蓉劃板凳龍最盛行的時期。

???? 如今,逢年過節,芙蓉仍流行劃板凳龍。不過,它已蛻變為一項獨立的民間傳統文化活動,其娛樂功能越來越突出,越來越單純化,從它身上很難再找到封建迷信的印記。在新舊世紀交替之時,芙蓉鎮人民政府更使出硬招,建立了一支以芙蓉街板凳龍為班底的龍隊。這支龍隊以弘揚樂清優秀民間傳統文化、打造芙蓉兩個文明形象為己任,開展了一系列表演、交流、競賽活動,它已被樂清市人民政府列入非遺保護項目,每逢市里或本鎮舉行大型慶典活動,它幾乎都被邀請參與。這自然是芙蓉板凳龍的光榮,也是芙蓉人民的光榮。

???? 今天,芙蓉板凳龍隊的裝備比較先進:以前劃龍者衣著打扮無法統一,不三不四,斑駁陸離,一股窮酸相,現在全體隊員一律運動員打扮,精神抖擻,令人望而生畏;以前燈板上的燈籠,里頭點的是蠟燭,它容易熄滅,容易燃燒,現在全部改為小電池燈炮,顯得又明亮又安全;以前燈板就是一條板凳,面很粗糙,上頭除了一個燈籠,什么裝飾都沒有,現在制作比較講究,又漆又雕,整個看,就像一件工藝品——特別是芙蓉老板蔡智平投資200多萬元制作的板凳龍,精雕細刻,美不勝收,它在上海作過表演之后,遂被文化部門所收藏。同時,芙蓉板凳龍隊堅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現在不再在宗祠里舉行所謂的“出龍”、“安龍”儀式,在隊伍里也去掉了封建迷信色彩很濃的“催龍先生”這一角色,而對賀詞更作了一番修改,以賦予其嶄新的時代精神——

舊賀詞如:“大字頂一等似天,漢鐘離霸洞頭個仙,張果老驢兒倒轉騎,呂洞賓肩背青風劍……”

新賀詞如:“改革開放順民心,大小芙蓉氣象新,鉆頭之鄉名聲大,芙蓉老板賺大銀,筋竹龍潭芙蓉池,風景開發遍地金……”

芙蓉板凳龍今天已成為芙蓉乃至樂清、溫州的一個民間傳統文化品牌,它的名聲將越來越大。作為芙蓉板凳龍的熱愛者,作為芙蓉板凳龍堅持創新、打造品牌的倡導者和支持者,我沒有理由不感到高興和光榮。然而,恕我直言,我總有一種不安感覺,這種感覺甚至讓我對芙蓉板凳龍的前途產生了懷疑:今天,芙蓉板凳龍要是真的與宗祠告別的話,那么,今人和我們的子孫后代,就再也看不到它充滿野性的一面了。的的確確,在震天動地的鑼鼓聲中,芙蓉板凳龍在宗祠的廊柱間繞來纏去,逢柱必撞,撞必嘭嘭作響,那是何等的刺激和壯烈啊!什么叫力量美?在什么地方才能真正顯示出力量美?這似乎應該引起大家的深思。不錯,民間傳統文化應該推陳出新,但如果因為創新而過多地丟掉傳統,那就舍本逐末,失去了創新的意義。實際上,芙蓉板凳龍今天即使想重返宗祠,當地也未必能找到像舊時天后宮一般有人氣的場所了。天后宮地處芙蓉街鬧市地段,歷來是當地的文化娛樂中心,只是很遺憾,1978年(一說1979年)它被拆除了。離開天后宮,取消了在廊柱間繞來纏去的表演,芙蓉板凳龍究竟還剩下多少看點?有多少人看了還想看?我不敢多想了。

???? 也許我是個“后撤主義者”,我忽然懷念起了芙蓉舊時的板凳龍。我希望有一天晚上,不是在回憶中,也不是在夢中,而是真真切切地在現實生活中,在某座鑼鼓喧天、鞭炮聲聲的宗祠里,能再一次看到“板凳龍出游儀式”那驚心動魄的一幕!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837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196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688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654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456評論 6 40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955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044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95評論 0 287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725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608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802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318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048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2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73評論 1 28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424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62評論 2 372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第八章 點燈發龍 這年過得匆忙而興奮,來不及抹去嘴角的油漬,穿著新衣新鞋,正月初三早上,不約而同地八點還不到就都趕...
    共愛前行閱讀 599評論 0 0
  • 大年初六,村子里有一年一度的迎龍燈盛事。 龍,自古便是祥瑞之物,所以各地都會通過“舞龍”來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而正月...
    晚來舟閱讀 2,181評論 35 31
  • 鬧十五,玩火龍,高蹺,抬芯,車子燈,人海滿博城。 撲蝴蝶,走旱船,水漫金山,百鳥朝鳳,彩門別樣紅。 這是小時候博山...
    Johnfeng漫步閱讀 1,632評論 0 2
  • 上沿舞龍 作者南孔球 正月初五下午四時,上沿村的退休干部薛昌才到我家,邀請我明日下午2時去他那里看出龍。薛昌才老人...
    倪金詩章閱讀 441評論 0 0
  • 主題:樟村舞板凳龍 中心思想:抓住樟村舞板凳龍制作精細、別具一格的絕妙之處,孩童民謠突顯板凳龍的歷史沉淀,晨霧晚星...
    初商十五閱讀 571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