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三千年家族史
北京七月,夏日炎炎。秦氏父子與齊遠山,一起被關進監獄。三人剛從涼爽的太行山上下來,就被關在狹窄局促、密不透風的監房,如同在蒸籠里一般難熬。
“還是地宮舒服啊!”秦北洋坐臥難安,擠在角落里嘆氣,“爹爹,你看那幫辮子軍毀滅了袁世凱的陵墓。歷史上的改朝換代,新朝會掘舊朝的墓嗎?”
老秦皺了皺眉頭說:“一般來說不會。不過,當年李自成就挖過安徽鳳陽的明朝祖陵,崇禎皇帝又挖了李自成的祖墳,最后這兩邊都完蛋了。”
“還有太平天國,我父親說過,據說洪秀全祖墳的風水極好,清廷派人去挖了兩次,挫骨揚灰,最后才平定了長毛。”齊遠山一邊捉著牢房里的跳蚤一邊說話。
“已經到了互挖祖墳的世道,看來大清的陵墓也難長久了。”
齊遠山問道:“不是有鎮墓獸嗎?”
“鎮墓神獸,防范古代的邪魔歪道以及盜墓賊沒問題,但哪擋得了如今的子彈、馬克沁機關槍和黑色炸藥啊!”
秦北洋說了句大實話。突然老秦面色一變,心頭絞痛,幾近昏厥。兒子攙扶住他,只見秦海關的額頭,滾下豆大汗珠,畢竟五十七歲了,按老話來說是已黃土埋了脖子。齊遠山用力掐老秦人中,才讓他緩過一點精神。
“北洋……你可記得,爹爹跟你說過,我們秦氏家族,天生都是短命鬼。”
“不會的,如今有西洋醫生,可以打針吃藥,出了這鬼地方,我便帶你去看病。”
秦海關強打精神說下去:“明朝以來,通常我們每代人只能制作一尊鎮墓獸。其一,因為我們的工作與皇帝的生命相關,除非接連有短命皇帝。若遇到長壽的帝王如康熙與乾隆,恐怕得算上兩代人。其二,每制作一尊鎮墓獸,要消耗巨大精力,你看我教你在地宮中運氣操控鎮墓獸,是在預支未來幾十年的生命力。何況,靈石威力強大,凡是接近靈石的人,都會折損壽命。若是體弱多病之人,恐怕會迅速斷命。”
“而你已在短短七八年內,連續制作了兩尊鎮墓獸,兩次切割與安裝靈石。”
秦北洋凝視父親,日夜相處感覺不到,但回想八年前,第一次父子重逢時的情景,如今秦海關老了何止八歲?頭發全白,額頭布滿皺紋,原本挺拔的身軀變成駝背,兩眼深陷而無神,說話都氣喘吁吁,從正值壯年的男子,衰為古稀老人。
“不錯,說不定哪天晚上,我就突然離你而去。你要把我埋在東直門外的祖墳地里。”
“爹爹,我記得,兩年前的清明節,我們一起去上過墳。”
“祖墳里只埋著我們秦氏上溯到明朝永樂年間的祖先,彼時明成祖朱棣剛定都北京。再往上溯,我們的祖墳遍布于西安、洛陽、南京、開封、成都、杭州等所有曾經的帝都。最早則是河南安陽的殷商時代。”
秦北洋想起司馬遷《史記》所載:“那有三千多年了?”
“商朝末年,有一支被稱為鬼戎的部落,自極遙遠的西域,駕著馬車遷徙中原,被周侯季歷擊敗于西落——這個季歷啊,便是周文王之父。戰敗的鬼戎,成為商的戰俘與奴隸,有一位工匠原本擅長墓葬,又負責為商王鑄造青銅器。商王武乙,不敬鬼神,曾在一皮袋中裝滿血,高高掛起射之,名為‘射天’,從而觸怒天帝。武乙在渭河打獵時竟被雷電劈死。武乙之子文丁認為是巫師害死了父王,讓巫師與鬼戎俘虜一并殉葬。鬼戎工匠提出制造鎮墓獸,替代自己人殉,并演示讓鎮墓獸吞噬西山之虎、北原之狼、東澤之熊、南海之龍……商王同意其世代制造鎮墓獸,并命他娶巫師之女。人殉雖未廢除,鎮墓獸卻傳承了下來。”
秦海關說到此處,不免又歇了大半天。
“爹爹,如此說來,我們制作鎮墓獸家族之始祖,乃是西域鬼戎與中原巫女的后代?”
“嗯,但這一技藝屬于秘不外傳之術,傳男不傳女,我們自稱墓匠族。”
“墓匠族?”
“以墓為匠。”老秦邊說邊用手指頭在墻壁上畫出這四個字,“鎮墓神獸,只是我們墓匠族工作的一部分。”
“我們做青銅器的失蠟法工藝,也是當年傳下來的吧?不過,商朝應該就快亡了。”
“嗯,擊敗過鬼戎的季歷之子孫,自西岐起兵伐紂建立周朝。周天子分封天下,無論姬姓國外姓國,每個諸侯都有鎮墓獸的需求。墓匠族的子孫后代,隨著諸侯國到華夏各地開枝散葉。春秋時代,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后來禮樂征伐又自大夫出,王侯將相,均有了鎮墓獸。北洋,你須牢記,我們既是工匠,也是春秋士子的后代,必須謹奉士的精神,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士的精神?”秦北洋看了看自己雙手,仿佛握著短劍的荊軻,“士為知己者死!孩兒明白。”
“但這西周封建制度,待到了秦始皇時代就變成郡縣了。”
說話的是齊遠山,他要顯得自己也讀過書。
“遠山,我跟北洋說話,你勿要插嘴。”秦海關警告一聲,又抓著兒子的手說,“照老規矩,我是不能當著外人的面,說這些三千年來的家族往事。但我生怕連今晚都熬不過去。北洋,到了秦始皇的年代,鎮墓獸出現了最高級別,便是‘帝’。我們的祖先被征召到秦陵修建鎮墓獸,那是一項氣勢恢宏的大工程,如今還深埋在關中的地下。因造墓有功,秦始皇給墓匠族賜姓為秦,世襲將作少府。”
“爹爹,我謹遵您的命令,絕不辱沒秦氏的尊嚴。”
“秦二世而亡,楚漢爭霸,劉邦平定天下,墓匠族又為漢朝修皇陵,世襲大匠。劉邦本楚人,而楚國鎮墓獸又最精美,所以漢朝的鎮墓獸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漢高祖的長陵,漢文帝的霸陵,漢景帝的陽陵,漢武帝的茂陵,均有我們秦家的功勞。至于全國各地的藩王、諸侯,乃至世家大族,也紛紛延請我們修造鎮墓獸。西漢亡,東漢光武中興,接著便是三國。”
秦北洋還記得當年地宮中的對話:“曹操派兵盜墓,讓后世防范盜墓成為一項難題。”
“不錯,鎮墓獸作用越來越大,歷經兩晉,五胡亂中華,南北朝紛亂,天下終告由隋唐統一。在南朝,我們被稱作大匠卿,北朝是作寺大匠,盛唐是世襲的作監大匠。但到了浩大的,墓匠族仍是尤為吃緊,不時有人因無法完成工期而被處死。”
“就像慈禧太后?不,有過之而無不及。”
“就在武則天的時代,出現了墓匠族歷史上最大的一樁危機——女皇帝希望鎮墓獸幫她永坐天下,但這違背了我們的原則——鎮墓獸只能保護死人,絕不可以為活人所利用。武則天一怒之下,要對我們滅族,再請邪門歪道來保護墓葬。這時出了一位小皇子,也是武則天與高宗李治的孫子,睿宗李旦的第六子,終南郡王,李隆麒。”
“李隆麒?”
秦海關微微點頭,痛苦地咳嗽幾聲:“聽我說下去,李隆麒對我們墓匠族而言,是神一般的存在……但但他的秘密,最好你永遠不要知道!”
“這果真是個漫長的故事。”
“五代十國,墓匠族分崩離析。到了兩宋,秦氏家族同時為宋、遼、西夏、大理、金等王朝制造鎮墓獸,直至忽必烈大帝統一天下。當時蒙古人葬俗獨特,死后放在大草原上,萬馬奔騰而過。也只有元朝帝王,身后無須擔心被盜墓,因為無墓可盜。那段歲月,是我們墓匠族的低潮,被迫混跡民間謀生。”
“朱元璋建立明朝,便請我們家族重出江湖了吧。”
“是,我們重新成為皇家工匠。南京明孝陵、湖北明顯陵,還有北京昌平十三陵,所有鎮墓獸都是由我們家族制造。甲申驚變,明亡清興,紫禁城里的主子,走馬燈似的更替。墓匠族不能像王承恩太監那樣為崇禎帝盡忠,只能被迫剃頭,以示效忠新主。”
“可惡的辮子!”
秦北洋下意識地抓了把后腦勺,幸好早就剪干凈了。
“清朝初年,又一次滅頂之災。攝政王多爾袞下令,誅滅全國的墓匠族,只保留一支大宗,軟禁在北京工匠村,專為清朝皇室服務,隸屬旗籍,淪為漢人包衣。多爾袞認為,鎮墓獸屬國之重器,務必控制在皇帝手中,如果這種技術流落民間,說不定會產生新的李自成。因此,清朝鎮墓獸最為稀少珍貴,連世襲罔替的八大鐵帽子王爺,死后也無資格享用鎮墓獸。”
聽到此處,秦北洋想起袁世凱的金蟾鎮墓獸:“中華民國的鎮墓獸,豈非只此一例了?”
“或許吧!”秦海關捂著心口說,“北洋,世上所有的鎮墓獸,最奇特、最有靈性的,便是唐朝小皇子李隆麒的鎮墓獸。”
“還是李隆麒?,你說過的——庚子年,我就出生在白鹿原,終南郡王李隆麒的地宮之中。”
“你媽媽至今還埋在那座唐朝大墓呢。”老秦眼角滑下一顆淚珠,“可惜在我臨死前,不能再回白鹿原去看一眼……”
每天晚上6點到8點之間發文,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