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來就是一個不缺美女的國度,古有西施貂蟬綠珠紅拂,今有范冰冰趙麗穎錐子臉網紅。
無論是美女們本身,還是眾多的看客們都在前赴后繼的競選著、評選著“中國幾千年來第一美女”的美稱。然而在這如大浪淘沙般的歷史長河中李清照卻如一顆永不蒙塵的明珠美神般的娉婷于其中。
有的人終生都是平平,有的人卻將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一首歌,一本書,一個傳奇。縱觀美神的一生,詞風之清麗,觀念之先進,人生之波折,品格之堅韌,情懷之寬廣都讓人深深的懷疑“她是不是一個穿越女?”
1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李清照自幼便聰慧穎悟,才華過人。少女時期的李清照純真率性,活潑大膽。李清照少女時期的詞便展現了其無拘無束、逍遙幸福的少女生活。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一詞中,詞人寫自己外出游玩,沉醉景色忘記歸家的路,誤入藕花深處,驚起一灘鷗鷺。將一個活潑好動,出門游玩的少女刻畫的活靈活現。古代的少女大多是“養在深閨人未識”,而李清照卻能出門游玩,遍賞美景可見其身上所帶有的“穿越”氣質。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點絳唇》一詞中詞人寫自己在花園蕩玩秋千后薄汗輕濕,花園中卻闖入一陌生少年,嚇得詞人慌忙躲藏。然而卻又充滿好奇的假裝在嗅著青梅倚門回首偷看來者。將少女害羞卻又充滿好奇的矛盾心情躍然于紙上。
這首詞更不像傳統意義上的“大家閨秀”所能寫出的詞,甚至同現今情竇初開的少女遇到自己傾慕的少年所寫下的日記相似,不過美神卻將自己的小女兒情態描寫的冠絕古今。
2爭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古代女子全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然而李清照卻幸運的嫁給了仰慕她的趙明城。
趙明城的父親也是朝中重臣,用現代的話來說兩人的結合就是“雙高干”。兩人花前月下吟詩填詞、同賞金石,一對神仙眷侶好不快活。
李清照與趙明城這對才子佳人的結合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一日,趙明誠午睡夢見一本古書,醒來時只記得里面有這么幾句:“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
趙挺之聽到兒子與他說此便大笑說,我兒將要娶一才女為妻。他解說道,“言與司合”是一詞字,“安上已脫”當然是女了,還有“芝芙草拔”合起來是“之夫”二字,合起來不就是“詞女之夫”了么。
后來這離奇古怪的夢,竟然不期而遇地成為了現實。過了不久,十八歲的李清照便與二十一歲的趙明城結為連理。
李清照在新婚時期異常快樂,嫵媚嬌憨。曾寫下“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新婚的小妻子,竟然與花比美非要郎君說出她與花誰更好看?深深的道出了自己對夫君的愛戀。
李清照身上所帶有的“穿越”氣質更體現在《丑奴兒》一詞中:“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那佳人一聲輕笑,輕啟朱唇:郎君,今天晚上的竹席可真涼爽呵。這樣的暗示充滿了誘惑。可見李清照多么大膽,將閨中的夫妻生活寫得搖曳多姿。
3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無論是我國的“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還是國外的“I miss you”,相思一直都是人們亙古不變的話題。或許是天賜恩才,或許是身為女人特有的細膩敏感,李清照將“相思之情”寫的令人拍案叫絕。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花,自在地飄零,水,自在地飄流,一種離別的相思,牽動起詞人與丈夫兩處的閑愁。無法排解的相思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寫出了自己布滿愁云的憔悴面容,因為思念而消瘦的身體,創設出了一種凄苦絕倫的意境。
李清照就是這樣一個詞人,她的愁緒讓你情不自禁的想透過書香紙墨,透過千年時光給予她一個擁抱。
4爭甘心老是鄉矣,故雖憂患困窮而志不屈
歷史長河中總有一些不可逆因素,政治上的波詭云譎影響了李清照和趙明城的生活。
趙明城父死家敗,李清照隨趙明城退居青州,屏居鄉里。這種苦寒生活持續了十年,然而對于李清照來說卻是甘之如飴。
在青州李清照、趙明誠以“歸來堂”名其書房,李清照“易安居士”的自號也是出自《歸去來兮辭》中的“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歸來堂”中,李清照與趙明誠雖然失掉了昔日京師丞相府中的優裕生活,然而卻得到了居于鄉里平靜安寧的無限樂趣。他們相互支持,研文治學創作;他們節衣縮食,搜求金石古籍,度過了一段平生少有的和美日月。
李清照曾在《金石錄后序》中對此作了較為詳盡的敘述:
后屏居鄉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連守兩郡,竭其俸入,以事鉛槧。每獲一書,即同共勘校,整集簽題。得書、畫、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盡一燭為率。故能紙札精致,字畫完整,冠諸收書家。
不因生活上的凄苦而自怨自艾,反而為能和丈夫共同追求精神上的富足而感到快樂,此女子大智慧,大修養也。
5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晚年的李清照經歷了靖康之變,國破、夫亡,自己已年邁體衰卻還盡力保護她和趙明城收集的金石字畫,未免落入奸人手中,然而最終還是沒有逃脫文物散失殆盡的噩夢。
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金石字畫丟失的打擊給予了李清照無情的折磨。孤獨無依之中,她選擇了再嫁張汝舟。
張汝舟是一個惡霸、小人,早就覬覦她的珍貴收藏。當婚后發現李清照家中并無多少財物時,便大失所望,不斷謾罵,甚至對詞人拳腳相加。張汝舟的野蠻行徑,使李清照難以容忍。
后來李清照發現張汝舟還有營私舞弊、虛報舉數騙取官職的罪行。李清照便報官告發了張汝舟,并要求離婚。
是的,你沒有看錯,在那個對女子異常嚴苛的朝代,我們的女詞人不只再嫁,再嫁后發現丈夫是個奸佞小人我們的女詞人沒有畏懼,她選擇了向官府告發并提出離婚。
要知道宋代法律規定,妻告夫要判處3年徒刑,但我們極具反叛精神的女詞人寧愿自己身陷囫圇也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告發。
在這期間李清照關于愁緒寫出了“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等千古名句。
6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誰又能想到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竟是出自女性之手呢?李清照的豪情與才情實在壓倒須眉了。
紹興三年,朝廷派人出使金朝。李清照滿懷激情地作詩云:“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之句,表達了反擊侵略、收復失地的強烈愿望,充滿了關念故國的情懷。
紹興四年,李清照避亂金華,寫成《打馬圖經》并《序》,又作《打馬賦》。雖為游戲文字,卻語涉時事。借談論博弈之事,引用大量有關戰馬的典故和歷史上抗惡殺敵的威武雄壯之舉,熱情地贊揚了像桓溫、謝安等忠臣良將的智勇,暗諷南宋統治者不識良才、不思抗金的庸碌無能,寄寓對收復失地的愿望。
在那個女子備受壓制的朝代,一介女子竟能寫出如此雄壯的詩篇。可見其風骨可歌可泣,值得后人永久傳頌。
前人栽樹,后人庇蔭。歷史猶如一面銅鏡般的給人以警醒。李清照雖為女子柔弱之軀,卻用自己的才情與風骨活成了歷史長河中永不蒙塵的明珠,書寫了比小說中“穿越女”們還要精彩的人生詩篇。
或許就像后人給她評價的那樣:李清照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愛情之尊,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責,念國家大事,她情超脫于女人,義超脫于平民,是亂世中真正的美神!
做女人就要像李清照般的活出自己的風骨,活成永不蒙塵的明珠。不受時代的局限,不受旁人的影響堅持做自己,永遠帶著自信的相信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最近特別流行一種說法那就是“比直男癌更可怕的是直女癌”。她們比男人更篤信男權至上,比男人更輕視女性,比男人對女性更加苛刻。
雖然她們沒有規定女子像舊時那樣三從四德,卻依然秉持著一種不能將男女平等看待的價值觀。始終認為女人是男人的庸附,認為一個女人就應該在二十五歲之前嫁出去,然后生寶寶,不停的生寶寶直到生出兒子為止。
她們甚至比許多女孩的父母催婚催的都急,總是告訴你女孩學歷高,工作好沒有用的,這些反到讓你嫁不出去。
張柏芝當年艷照門,她們將張柏芝罵的狗血淋頭,絲毫沒有考慮到張柏芝也是個受害者。
王菲和謝霆鋒再度牽手,她們又開始激動的怒罵王菲那么大年紀不知羞恥,認為一個女人年紀大,離過婚就喪失了追求愛情的權利。
文章出軌背叛馬伊琍,馬伊琍一句“且行且珍惜”讓她們豎起大拇指,紛紛夸贊馬伊琍聰慧包容,仿佛男人出軌天經地義就應該被原諒,卻忽略了馬伊琍在這件事上所承受的傷痛。
所謂的女權主義者并不是認為女人非要高高在上,而是希望可以和男人平等的生活在這世間,不被一些遺留的舊俗所侵擾。山一樣的男子,水一樣的女子共同的構成了這個青山綠水的世界。只有男女之間互敬互愛,這個世界才會更加美好。
男人都已經提倡男女平等很久了,所以“直女癌”們,女人又何苦為難女人呢?不要對女性同胞們那么苛刻,也不要對自己那么苛刻。
李清照,千年前的女子卻敢于與時代抗爭,言他人所不敢言之言,做他人所不敢做之事,沒有因為時代的局限就將自己禁錮于閨閣之中,沒有因為身為女人的局限就只描寫春閨愁怨。她沒有秉持當時“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少女時期便四處游玩,寫詩做詞。
她嫁的是所愛之人,即便面對政治的風云變幻,她也異常鎮靜的陪著丈夫甘心老是鄉矣,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孤獨無依時她沒有受封建禮教的束縛選擇了再嫁,發現所嫁非人時也毅然決然的選擇離婚。
身為女人,她卻有著強烈的家國情懷,哀嘆國仇家恨,奉勸君王做了許多男子都不敢做的事。作為千古第一才女,她有太多的精神值得現代女性所學習。
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就是以“穿越女”的姿態娉婷于歷史長河中,永不蒙塵。
作者簡介:微微一笑很傾墻,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專欄作者,就讀于長春某師范大學,奮斗在外語中的苦逼妹子,愛陽光,愛文字,愛美衣,愛旅行。簡書@微微一笑很傾墻,微博@微微一笑很傾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