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態,是一個人最好的風水。
一個人的能力固然重要,
但是,能力的強弱并不意味著狀態的穩定。
如果狀態不好,能力也無法正常發揮。
然而,一個人的狀態好壞,
與自身的認知、健康、情緒和能量等等,都有著密切的關系。
做好以下三件事,
讓自己保持在穩定的狀態,
就是對自己最好的富養。
01認識自己的狀態
認識自己,就是讓自己變好的開始。
一個人只有認清自己的狀態,
才會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才能知道自己能做的是什么。
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一書中提到這樣一個理論,
一個人的內在有三種自我狀態,
包括父母自我狀態、兒童自我狀態和成人自我狀態。
有時候,自己會延續父母的思想和行為;
有時候,自己會表現出童年時期的特征;
有時候,自己又會表現出成年人的模樣。
這三種狀態各自比例不同,也總是交替出現。
很多時候,連自己都未曾察覺到自己處于什么樣的狀態。
或者,從來沒有意識到這樣的狀態究竟從何而來?
就比如,在一段親密關系的相處中,
當看見對方有不好的習慣時,
自己就容易表現出父母的一面,
各種管教,總是忍不住去糾正對方。
其實,自己的這種語言和行為是延續了父母的模式。
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缺陷,并找到根源,
并敢于正視它,善待它,
就會活出一個全新的自己。
02擁有穩定的內核
人總是容易在意別人的評價,
或者,迷失在世俗的標準中。
這往往也是讓自己產生內耗的根源。
我記得,我剛開始歸隱田園的時候,
總是能聽到四面八方的聲音,
聽到各種人士的建議。
而我為了向他人證明自己并不是退休,
只是選擇了另一種不同的方式繼續奮斗。
為此,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言語去解釋和討論,
然而,我發現這樣的交流不僅毫無意義,
對我自己而言,更是一種消耗。
后來,我發現無論是努力證明自己,
還是在意別人的看法,
都是內核不穩定的一種表現。
漸漸地,
我不再急于向任何人證明自己,
而是投身于寫作中,盡可能地去完成自己的事情。
也不再向任何人解釋我的人生,
因為我懂得了不被理解才是人生的常態。
而真正的內核穩定,
是極致地專注于自己要做的事情,
不被任何人打亂自己的節奏,
堅持自己的選擇,專注自己的人生。
03時常為自己賦能
不得不承認,人的精力和能量都是有限的。
一旦消耗完了,就難以再繼續努力。
然而,中年人的事情偏偏又是最多的。
做不完的工作,家庭中的瑣事,各種人情往來等等,
都需要時間和精力去逐項處理。
中年人的精力,就像一塊老舊的電池,
用不了2小時就得充電。
因此,更需要為自己補充精力,積蓄能量。
而我的做法就是,
盡可能地避免一切消耗的人和事,
將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做好自己的事情上。
優先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
剩下的時間一邊處理日常瑣碎,一邊為自己補充能量。
除了保證每日的膳食營養和規律作息之外,
還可以做一些簡單地小事為自己賦能。
比如,打理植物,聽高能量的音樂,點一盞薰香,泡一杯茶等等。
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事,
都可以間接地給自己帶來愉悅的體驗,
也是為自己賦能的一種方式,幫助自己調整狀態。
步入中年的人,
才真正發現生活的不易,
面對各方面的種種壓力,
更需要讓自己保持在最佳的狀態。
如此,才能在歲月的磨礪中進退自如,在人生的逆境中穩步前行。
我是懿非宇,一個歸隱田園的自由寫作者。
北漂十年的文案策劃人。
專注自我成長,陪你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