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白說:我喜歡不愛交際和沉默的人。而達西先生正是如此。傲慢和偏見,成為隔開這對戀人的樊籬。
遇到達西之前,伊麗莎白是個敢愛敢恨的勇敢姑娘。她不畏人言,活的灑脫自在。
遇到伊麗莎白之前,達西先生只是個傳說,一個富有的人而已。
影片的開始,導演給了個歡快的開場。人們盡情的跳舞,喜悅洋溢在臉上。格格不入的是達西先生和彬格萊先生的妹妹。一個恐生,一個看不起鄉下人。
舞會開始,傲慢與偏見也蔓延開來。達西先生的傲慢,從拒絕伊麗莎白邀舞開始。而當伊麗莎白聽到達西和朋友說:她還不足以漂亮到讓我心動時,達西已被貼上了傲慢的標簽。再后來,因為意見相左,二人開始了禮貌的爭執。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偏見日漸加深。也或許就在此時,達西反而注意到了這個常與他反調的姑娘。
韋翰的出現,加深了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偏見。而當倆人在達西嬸嬸家見面后,達西的傲慢,伊麗莎白的偏見,達到了頂峰。不同是,達西的傲慢是針對伊麗莎白的家人,并不針對伊麗莎白,他甚至已經喜歡上了這個姑娘。但于伊麗莎白,她對達西的偏見是真真切切的到了頂峰。
在頂峰出現前,導演做了極好的鋪墊。鏡頭從教堂切換到室外,遠鏡頭呈現出伊麗莎白的憤怒和失望。背景音樂迅速加快,雨聲也隨著音樂聲變響。伊麗莎白一人在雨中狂奔。
雨聲變小,音樂聲逐漸平緩。這是達西向伊麗莎白告白的前奏。但兩人的關系卻愈漸緊張。她,平靜地拒絕了他。在隨后的爭吵中,倆人終于淋漓盡致的表達了雙方積壓在心里的傲慢與偏見。
達西驚訝伊麗莎白對他的偏見,卻沒有做任何解釋。一如之前,他保持了沉默。而這沉默,并沒有讓伊麗莎白改變她的偏見。盡管她曾說,她喜歡沉默的人。
頂峰過后,達西給伊麗莎白寄了封信。信中他向伊麗莎白解釋了她對他的誤解。伊麗莎白的偏見終于有了一點消減,但達西的傲慢早已蕩然無存,只有與日俱增的愛意和無奈。
伊麗莎白對達西有了一絲愧疚,她甚至想再見到他。在跟隨舅舅舅媽去到達西家后,伊麗莎白和達西終于見面了。這一次,兩人見面交談時不再像以前一樣劍拔弩張。伊麗莎白甚至有些不好意思,她拒絕了達西想送她回家的請求,卻留下自己住宿的賓館。或許,在那一刻,她希望能與達西再見。
傲慢與偏見,終于消融。兩人的愛情也開始萌芽。值得注意的是,伊麗莎白與達西對話時的眼神和狀態。即使之前她對他有偏見,但兩人對話時,伊麗莎白的眼神從沒有離開過達西。要知道,對于自己不喜歡的柯林斯,伊麗莎白從來沒有和他認真談過話。這證明,即使有偏見,伊麗莎白依然沒有想象中的討厭達西。
伊麗莎白的心情低谷,是在彬格萊先生向她姐姐吉英求婚時出現的。那時,她已知道達西為她的妹妹莉迪亞出了結婚費用,解決了她們的后顧之憂。愧疚、感動,或者是思念和失落在那剎那涌來。又是一個遠鏡頭,風雨中,伊麗莎白靠在大樹下哭泣,不遠處家人正在為彬格萊的求婚歡呼雀躍。
達西嬸嬸的出現,讓伊麗莎白的失落感達到了最高點。同時也讓她明白了自己對達西的情感。即使遭受他嬸嬸的侮辱和壓迫,伊麗莎白依然沒有放棄愛達西的權利。
這對深夜失眠的戀人終于醒悟了。她們終于奔向了彼此。在清晨霧蒙蒙的草地上,達西走向了伊麗莎白。達西問:你的心情和四月比有變化嗎?伊麗莎白親了親達西的手,只回:為什么你的手這么冰冷?
一輪紅日從遠方升起,照耀些這對飽受折磨的戀人。
正如伊麗莎白所說:她們倆太像了,兩個人都很固執。固執到讓傲慢和偏見長成樊籬,隔開兩個相愛之人。
喜歡是乍見之歡,愛是久處不厭。并非所有刻骨銘心的愛,都是從一見鐘情開始。歷經坎坷的愛情,也許會更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