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2017年發布的《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顯示,中國知識分享初具規模,2016年知識領域市場交易額為610億元,同比增長205%,使用人士超過3億。
今天如果你也想做出自己的內容產品,或者未來成為某一領域的優秀培訓師,有哪些快捷的方式呢?思考這個問題之前,不如我們先來看看新東方最近涌現出的一眾名師:李笑來、羅永浩、艾力……以及走的更遠的徐小平,王強等。
新東方的一眾名師的五個核心技能:
△專業知識:在所教授的領域,擁有系統的、科學的、可驗證的知識
△課程設計:根據掌握學生不同的需求合理設計課程的能力
△呈現能力:如何通過語言、動作以及課件、多媒體在內的形式去表達
△個人魅力:獨具特色個個人魅力
△積極心態:積極心態以及重視內在的修煉系統
然而在同樣的訓練課程當中,有一群人的成長速度遠遠超過其他人,這是為什么呢?們并不是比其他人聰明或者努力,而是采取了更加聰明的學習路徑。
第一回合:初出茅廬
同樣是五項技能,卻有兩種不同的學習路徑。高手的學習路徑是“快速循環型”,先圍著五項技能跑一圈,先學最精華的,然后換成另一項技能繼續修煉。低手則是“穩扎穩打”,老老實實先把一項技能修煉成最厲害的,然后再修煉下一項技能。
聰明的老師最懂得“二八法則”——先投入20%的時間,把專業知識提升到80分,然后開始研究“課程設置板塊”同樣不追求滿分,快速達到八十分,下一步再研究表現技巧,怎樣讓自己更有魅力,最后調整自己的學習模式和狀態。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武林大會期間,兩位高手在擂臺上對決,高手A只會使用1門絕學,但是已經修煉到了如火純情,而高手B會使用5門絕學,但都只有七八成的火候。如果比到最后誰贏的概率會大一些呢?應該是高手B,為什么呢?因為高手A在單項絕學里面投入100分的精力,而高手B在5個分項絕學里面分別拿到80分,成為一名400分的高手。
與其用100%的精力學習一個領域的100%,不如用80%的精力學習每個領域20%的精華。
如果你看過簡書頭牌紅人彭小六的書《讓未來現在就來》《顛覆平庸》,你會發現彭小六寫作不是最好的、時間管理不是最好的、PPT也不是最好的……但是卻是簡書作者里面變現最成功也最賺錢的一位。
為什么會是這樣?
我們看看彭小六的崛起軌跡。以一周一篇讀書筆記的姿態殺入簡書,然后以“功利讀書法”席卷簡書,迅速獲得人氣,短時間內成為簽約作者。仍是以讀書為突破口迅速在個各大平臺拋頭露面,線上線下做著自己的分享,這期間不斷的學習PPT、手繪、演講。
彭小六的崛起軌跡與新東方名師的軌跡何其相似,用的都是快速循環的模式,迅速讓自己快速成長,然后是一輪又一輪的知識更替。
第二回合:登堂入室
如何能成為一個名師呢?內部是看學生的打分,外部是看老師的名氣。
如果你是一個名師,你就會有更多的學生,會被安排更多的課程。這樣一來你的名氣就會被進一步放大,進一步放大的結果是什么呢?有更多的學生,有更多的課程,周而復始形成一個自我強化的正循環。
高分——更多的排班——更多的學生——更好的名聲
即使說在水平相當的情況下,那些名師會有更多的機會。
一個新東方的老師要講多少客呢?以古典老師為例,2005年約在60天內,上了20期的課共160節,講座5場。按照每期8次課,,每個班300人,每場講座1000人,大概是6000人上課,5000人聽講座。
面對這樣的大密度講課,聰明的老師可以很快走完1-2圈的進階之路,從而在新東方的體制內樹立起自己的品牌、放大自己的名聲,比如羅永浩、艾力、李笑來……
武林高手除了自己有獨門絕技之外,另一個能很快崛起的原因就是依附于幫派。無論是金庸老爺子的小說也好古龍老爺子的小說也罷,哪一個武林英雄不是依附于幫派?郭靖最早在丐幫、楊過最早在古墓派、張無忌最早在明教……每一個成名人物都是依附于幫派,對了現在可以說是平臺和組織。
平臺和個人雙贏的機制我們現在還是能反復看到的。每個平臺或者組織出現的時候都會誕生一個傳奇,比如簡的彭小六、知乎的惡魔奶爸、微信的咪蒙……都是某一個平臺的現象級人物。
第三回合:名動江湖
高手往往喜歡和高手切磋,這是電影里面的場景,也是現實生活中的場景。
新東方的老師一般都配有專車,每天早上提前一個半小時接老師上車,在車上上上下鋪的小房間,供老師中午休息。每一次中午休息的時候,大家都會聊聊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好玩的見聞、自己的授課心得價值觀等等,不停的在扯淡當中強化和交流心得,于是乎大伙會更加的進步。
現實的生活場景就是大神擁抱大神,當你你成名以后你會擁抱成名更久的大神,比如我看的文章最多的彭小六,經常在自己的文章當中秋葉、阿文、古典、蕭秋水等等一系列的名人,他同樣在向他們學習。
這個古典老師稱之為多人聯機學習,中國古代稱之為物以群分人以類聚,現在稱之為向優秀者學習。
總結下來高手的崛起路徑就是抓住知識杠桿、利用平臺紅利、和最優秀的人聯機。
End.
我是馬爾代夫的驢,希望今天的文章對你有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