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盤游戲與講故事,想象思維對兒童的學習與發展的影響》這本書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作者是美國的芭芭拉.A.特納、冰島的克里斯汀.尤斯坦斯杜蒂爾,翻譯是陳瑩、王大方。
這是一本專業研究沙盤與講故事對人的自我意象、學習發展、心理健康和社會技能發展的影響的書籍,里面的數據與案例都是尤斯坦斯杜蒂爾博士關于沙盤游戲與講故事對兒童的學習與情緒和行為、發展的影響的,里面詳細介紹了研究者對被試的認真與專業性干預的整個過程。
其中用了一系列的測評量表,如韋氏兒童智力量表WSIC、阿肯貝克行為量表、兒童行為量表CBCL、注意力缺陷/過動癥評估量表第四版。CBCL(兒童行為量表)和 ADHD(注意力缺損過動癥)評估量表由家長和老師分別填寫。隨后也有用到歐威寧的自我意象“我認為我是量表。”
翻譯也是十分的完美,語言通俗與專業性都十分的貼切,無論是對理論的闡述,還是對案例的分析與說明,都是讓閱讀著緊跟作者的思路,一直走下去的愿望,對于每一個孩子的案例,如有閱讀障礙、多動癥、自我貶低等。通過十幾次的沙盤游戲之后,病癥都得到了緩解,讓我們看到了沙盤游戲的神奇動力,尤其是那一個個孩子的故事,讀完之后,真的驚嘆,每個生命都是值得被尊重的,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需要被關注與發現的,即使出現了問題的孩子。
在閱讀后,完全顛覆了我們一貫的認知與思維,本書用大量的事實、案例等數據證明,沙盤游戲與講故事,對孩子的學習與發展的影響。
本書中有這樣的一段話:“從維果斯基、皮亞杰、勒溫、盧里亞、赫伊津哈和其他人的早期研究開始,關于游戲在兒童學習與發展中的必要性研究,就有大量的文獻和研究報告。作為與兒童一起工作的專業人員,我們知道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游戲是兒童創造性想象的源泉。它由發散、想象思維產生,并且幫助發展中的兒童完成了許多具有進化意義的適應性任務。”
在一個個的游戲的故事中,有悲傷的,魔法的、偷盜的、糾結成長的、分離失去的,無不讓人為之動容,為之嘆息與深思,安.卡塔娜奇在她有關的游戲治療的討論中這樣說:……如果孩子希望停留在悲傷和痛苦中,請注意,很重要的一件事,不要急切渴望著快樂的結局或令人愉悅的問題解決的到來。
德國分析心理學家漢斯.狄克曼指出,從童年時期開始,人類就有要面對來自外部生活經歷和內心世界中殘忍和恐怖內容的內心需要。他強調在我們成為一個有意識的人類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學會面對這些黑暗力量,學會與他們共處,接納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