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緣慳一面,相隔萬里莫逆于心。
海蓮·漢芙和弗蘭克·德爾,互相寫信二十年卻從未謀面,書緣?情緣?
或許心中已住進一位“陌生人”,或許為了弗蘭克的責任和擔當,海蓮只是把愛埋藏在了心里,觸不到的刻骨銘心,海蓮選擇終身未嫁,1997年4月9日因肺炎病逝于紐約市。
她在書中寫到:有個朋友說,人們到了英國,總能瞧見他們想看的。我說,我要去追尋英國文學,他告訴我,“就在哪兒!” 你們若恰好路經查令十字街84號,請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她良多……
弗蘭克,在信中也曾寫到:我實在不知該如何回報你對我們的不斷付出。我所能做到的,只是當你確定訪問英國時,橡原巷37號將會有一個房間,可供你無限期的住宿。
在這封信件中,弗蘭克此時的署名為“想念你,弗蘭克”,可以察覺出弗蘭克的內心還是渴望見到海蓮的。
信是千里之外的一雙眼睛他能看見你的心
他們從來沒有在信件中明確表達過“愛意”,永遠的含蓄,永遠的放在心中,永遠的不可說。但是在我看來,從信件中的一些細節中還是可以看到愛的。
最近是彼岸,最遠是他鄉。他們之間,不僅僅是紐約到倫敦的距離,不僅僅隔著一個大西洋。
其實這樣彼此都不說出來也挺好的,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二十年足矣。
寫到這兒本來應該要結束的,但是突然想到了一位好朋友。
去年10月份的時候,認識了一位朋友。(具體的細節在之前的文章《在最美的年齡認識你,真好!》有說過,這里就不啰嗦啦,歡迎感興趣的小伙伴前去閱讀)現在看來,有大半年了吧。幾乎每天都有聯系,用的最多的是微信,偶爾會用QQ。那天他給我發了一張截圖,我才知道原來認識了這么久。(配張圖)
剛認識那會兒我們都還在西安,他在母校進修,我才剛大一。有兩次出去玩的經歷,去吃飯,去看電影,去公園,去鬼屋……12月份的時候他去了蕪湖,回單位工作。從那以后就沒有見過了,不過幾乎每天都會有聯系。
我說我喜歡聽他唱歌,后來每次不開心時,他會給我唱歌。他知道我偏愛民謠,喜歡聽陳奕迅的歌,會自己學了之后唱給我聽。(雖然有時候是我讓他唱的,哈哈,就是這么任性)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他的認真,所以即便是再糟糕的心情,在聽到他的聲音的那一刻都會消失殆盡。
曾經我給他推薦過一本書《解憂雜貨店》,其實那個時候我自己還都沒來得及看那本書。
后來在聊天時,他說:“你過得開心我就開心,我永遠在你身后,如果你有什么困難,不開心,我和你一起分擔?!督鈶n雜貨店》看了嗎?”
“沒呢”
“你知道里面的故事嗎?”
“不知道哎。”
“有煩惱的人通過雜貨店門口的信箱與雜貨店書信交往,雜貨店為人們答疑解惑,排解煩惱?!?/p>
“哦哦,所以書名是《解憂雜貨店》”
“嗯,我希望可以是你的雜貨店。”
在那之后,我也找到了這本書,抽空把它讀完了,雖然東野圭吾的小說也讀了好多,但是總覺得這本是最好的。
彼此都很忙,他忙著工作,我忙著學習,但還是盡量保持聯系。雖然有時只是睡前的一句晚安,但陪伴是最長久的告白,一句晚安,足矣。
人生中至少要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
如海蓮和弗蘭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