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依稀記得小學有一篇課文叫《挑山工》,那么我暫且就叫我要寫的這群人為背菜工吧!? ?
? ? ? ? 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的火燒坪鄉,平均海拔1800米以上,過去曾以高寒、閉塞、荒涼、貧窮而令人卻步;近二十年來,農村改革開放政策的逐步深入,這里獨特的高山區位優勢得以開發利用,成了湖北高山反季節蔬菜基地第一鄉。這里村民靠菜致富,已成為宜昌市乃至湖北省內有名的高山富裕鄉村,也成了周邊農民工“淘金”的勞動力“火爆”市場。
? ? ? ? 地處高山,地勢陡峭,因此并不能像江漢平原,東北那樣機械化生產,機械化收割,只能靠人力,將幾十噸蘿卜一簍一簍的背上車。一簍接近200多斤,噸以斤分。
? ? ? ? 盛夏酷暑,烈日炎炎,火燒坪正是蔬菜收獲旺季,來自四面八方的農民工隨卡車早早地來到田間,開始了一天的背菜裝車,工價一般是隨行就市,近幾年勞動力價格不斷上漲,從幾年前的幾十元一天,(那時候我還在玩泥巴),現在已經漲到300-400元。既關照了家庭又掙了錢,許多人靠在火燒坪打工掙錢,哺養兒女們讀書、家里蓋了新房、添置了現代家電,走出了貧困境地。
? ? ?
? 方言稱這些人為“背工”,每到蔬菜旺季,這里車水馬龍,萬人聚集,使這個本來不足萬人的小鄉集鎮人口倍增。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來自鄰鄉村的農民工,遠的搭乘客車,近的騎乘摩托,早早地來到火燒坪的勞力市場。摩托車、背簍、打杵(一種省力的工具),是來火燒坪務工農民工必備的工具,除此以外就靠力氣;掙的真的都是血汗錢,從早上四五點就去地里開始拔蘿卜,然后背上車,大概晚上六七點才結束。
? ? ? ? 背菜的時候,他們佝僂著腰,,一只手里拿著打杵,一只胳膊垂著,伴隨著步子有節秦地一甩一甩,保持身體平衡,邁著碎步,快速的交換。移動。
? ? ? 令我映像深刻的是我碰到的一個五十多歲的背工,他是一名父親,生活的艱難讓他過早的衰老,矮個子,臉兒黑生生的,眉毛很濃,大約四十來歲,敝開的白襯衣(已經被沾滿了泥土)中間露出鮮紅的背心。帶著已經淋雨發黑的草帽。那一簍蘿卜真的太重。汗水順著布滿溝壑似的皺紋縫里流下來,顧不上休息,順手拿在搭在肩膀的毛巾,簡單的搽拭了一下汗水,他的步伐的確跟不上同行的30幾歲的人的步伐了。可他還是努力追趕。生怕掉隊。逐漸隱去在曲折的山路里。
? ? ? 傍晚結束后,吃過晚飯,閑聊起來,才知道,他的兒子生了重病長時間需要藥物維持。為了給兒子治病,他們夫妻兩個都來打工。兩指間的煙慢慢燃盡,煙氣熏著手指,緩緩上升。他接著說到“好在病情已經控制住了。只要我多背幾天蘿卜家里的負擔就小一點了。”他濃眉一抬,咧開嘴笑了。
? ? ? ? 千千萬萬像他一樣的背菜工,為了某個追求,更多的是為了生存,生活何其艱難,再難也要走下去啊。他們身后有家庭,有牽掛,正是有這些牽掛,才讓他們義無反顧的,心甘情愿的辛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