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棵參天大樹著實震懾住了我,樹干直徑至少在3米以上!我戲謔地對朋友說:“你必須做‘道具’,沒有你的‘渺小’,無以展現這樹的偉岸!”。別誤會,我并沒有去遠離人煙的原始森林,而是來到了瀾滄景邁山的翁基古寨。其實,剛剛到達這里的時候,透過古寨的屋頂,我就判斷出這是一棵大樹,但當我來到它跟前,那宏大的體量,雄渾、遒勁的氣度還是讓人錯愕!
? ? 在翁基,這樣的參天古樹比比皆是,整個古寨就錯落雜陳在叢林之中。有棵古榕樹,直徑甚至超過4米,它的氣根直徑1米,在其他地方,有這樣尺寸也是足以引人矚目的大樹了,但與主干相比,竟形同一棵小樹。
? ? 同樣古老的,是古寨。老屋的屋頂,已經不僅僅是簡單地長出青苔——這在許多南方地區,并不鮮見。在這里,一代又一代凋亡的青苔早已化作春泥去滋養著后代——在這里即使是死亡,也具有了積極的意義。活著的,則努力捕捉著純凈空氣里的纖塵,為生存而頑強奮斗著。于是,在屋瓦上,苔蘚的下邊,生成了一層薄薄的泥土。雖薄,但那厚度,卻也足以詮釋歲月的悠長。
? ?本來,這種震撼是無以復加的,古樹、古寨相得益彰。但是,更讓人震撼的,是生長景邁茶的古茶樹。它沒有偉岸的樹干,在這茫茫林海中,與那些參天大樹咫尺之遙的地方,往往散落著些低矮的,不起眼的灌木,如果無人告知,絲毫不會引起關注。但那卻是樹齡在千年以上的古景邁茶樹!不是野生而是人工馴化、栽培的古茶樹!中國是茶的故鄉,野生的、栽種的古茶,全國各地并不鮮見。但是,景邁山真正讓人震撼的,是這樣千年以上的栽種古茶樹,有一萬畝以上!想象一下吧,那是何等壯觀、何等震撼的景象!不僅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這也是保存程度最完好、種植面積最大、栽培年代最久遠的非天然古茶林——之所以叫“古茶林”而不稱古茶園,是因為這些古茶樹完全是間種在原始森林里!真的是“神農遺種,世界唯一”。這里注解著中國茶文化發展史,更揭示著世界茶文化的根脈與源頭。為此,瀾滄縣正在積極將“景邁古茶林”申報世界非物質遺產。無論申報結果如何,這里終有一日,會成為旅游、攝影者的天堂。
? ?古茶林的全景也只能靠想象了,且不說景邁山巒起伏,萬畝的古茶林分布在芒景、景邁兩個村,其中僅景邁村的古茶分布面積就有66.9平方公里!最為重要的是,這些古茶都是間種在原始森林里,密密扎扎的林木,遮擋著視線,使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只能管中窺豹,而無法一睹這萬畝古茶林的壯觀。但恰恰是這樣,最原始的種植方式,卻“遵循”了當代有機食品種植的一個重要原則——生物多樣性原則。由于環境中生物的多樣性,每一種植物的病害,會被其他物種所克制,同時,由于植株間隙大,又有其他植物遮擋,因此古茶樹不知病害為何物,無需施用農藥,就能健康生長。
? ? 這種古老的方式,不僅有效地防治了病蟲害,使農藥在這里沒有了用武之地,而且,由于眾多物種的伴生,同時,由于這里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造成了景邁古樹普洱茶極其優良的品質和獨特的口感。景邁茶林,生長在海拔1662-1100米的景邁山山頂到山腰之間,這里常年云霧繚繞,降雨豐沛而排水良好,使景邁茶古樹普洱茶具有獨特的蘭花香氣,而且隨著熟化過程,蘭花的香氣會越來越明顯。景邁茶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具有明顯的“野性”,茶力勁道兒,耐沖泡。最重要的特性是飲用后回甜明顯而持久。在與翁基古寨相毗鄰的翁洼村最大的古茶生產合作社——翁籠阿臘合作社的社長巖羅家里,我們飲用了古樹普洱春茶。1小時之后,回甜依然十分明顯。到2小時之后,回甜才幾近消失。
? ? 嚴格說,景邁萬畝千年古茶園有過悲歌,走過彎路,即使現在也時有參雜使假的亂象。但羅巖社長保持著布朗族山民特有的質樸、本份,卻讓人感到溫暖、踏實。可喜的變化已經在悄然發生,我在景邁山收獲的第一份感動,其實是在進入景區之時。那是一個高大巍峨的牌樓式景區大門,不出意外,旁邊是一個小亭子間,這在中國許許多多以農家、生態為主題的景區屢見不鮮——用于收費。但是在景邁,這不是用來收費的——這里不收費!這里是用來檢查的,景邁山禁止一切農藥、化肥被帶入!即使此行我們乘坐的是私家小轎車,也依然沒有“逃過”被檢查的命運。對于了解中國農業現狀,了解景邁山歷史的人們,一定會理解我的那份感動由何而來!
? ? 正是有巖羅這樣質樸茶農的存在,這份感動才有了可能。歷史上,他們或許缺少文化,缺少對現代先進農業技術的了解,但是,一旦他們了解了生態、有機農業的意義,就會義無反顧地行動起來。為什么我選擇了巖羅作為本文唯一提及姓名的當地農民,是因為我在景邁山的最后一份感動來自巖羅家屋后的古茶園,在幾棵千年古茶樹下倚靠著一小截木棍,已經腐朽到了幾乎一觸即潰的程度。我用手輕輕捻搓,木屑便從指間滑落。就是這截不起眼的木棍,巖羅告訴我,那是“景邁茶魂”,是不知那代的祖先插在那里,祈福著這里的茶樹能夠生生不息。他們每年都會在“茶魂”前供上祭品,去堅守著世代承傳下來的信念。巖羅以及全體翁洼村民都是布朗族的,正是他們的布朗族祖先,最早在景邁山開始馴化、栽種普洱茶樹。正是這世代相傳的質樸人文信念,才讓景邁山成為了中國,乃至世界茶文化的圣地。
? ?風雨也許無須多久,就可以讓有形的“茶魂”消散于無形,但精神層面的“茶魂”卻會隨著歲月蹉跎,而逾久彌堅!當質樸的信念與現代先進的農業理念相碰撞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茶之魂魄”將得到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