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說:生命是一團欲望,欲望不能滿足就會痛苦, 欲望滿足了就會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左右搖擺。換句話說,叔本華認為,人生的本質就是痛苦,而這種痛苦的根源,就是我們無法擺脫的欲望,或者說生命意志。他的思想是極度悲觀的。尼采的早年是叔本華的忠實信徒,可以說是叔本華點燃了尼采的哲學熱情。在叔本華去世五年之后的某一天,尼采在一個書店的角落里,無意中看到了一本滿是塵土的小書《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隨手一番,就被叔本華優美的文字,和直擊人心的思想深深地吸引了。叔本華的思想是對世界本質的探尋,更重要的是對人生本質的探尋,但可惜叔本華只看到了人生悲觀的一面。而尼采,則看到了另外一面。如果說,叔本華是對生命意義的否定的話,那么尼采就是對生命意義的肯定。隨著尼采哲學思想的成熟,最終尼采站到了叔本華思想的對立面,他贊揚生命的價值,歌頌生命的能量。他說,那些不能殺死我們的,終將使我們更強大。
尼采曾經說:我的思想超越了時代,我的時代還沒有到來,有的人是死后才出生的。
對尼采來說,哲學思索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學思索。尼采在他的第一部學術著作《悲劇的誕生》中,就已開始了對現代文明的批判。他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盡管物質財富日益增多,人們并沒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僵死的機械模式壓抑人的個性,使人們失去自由思想的激情和創造文化的沖動,現代文化顯得如此頹廢,這是現代文明的病癥,其根源是生命本能的萎縮。尼采指出,要醫治現代疾病,必須恢復人的生命本能,并賦予它一個新的靈魂,對人生意義做出新的解釋。他從叔本華那里受到啟示,也指出世界的本體是生命意志。
尼采對現代理性也持批判態度。他首先拿具有理性的哲學家開刀,他指出:哲學家的第一特性是缺乏歷史感,幾千年來,凡是經哲學家處理的一切都變成了概念木乃伊。理性所起的作用無非是把流動的歷史僵固化,用一些永恒的概念去框定活生生的現實。結果是扼殺了事物的生滅變化過程,扼殺了生命。這個世界是一個充滿了偶然性的,動蕩不定的,從而無法捉摸的世界。實況是沒有的,一切都是流動的,抓不住的,躲閃的。哲學家的第二個特性是“拒絕感官的證據”,顛倒了真正的世界和假象的世界。感性證據是真實的,可信的,只是對它們加工時才塞進了謊言。哲學家的第三個特性是混淆始末,他們否認生長過程,進化過程。哲學家的第四個特性是運用語言中的“理性”強制人們犯錯誤。“是”與“存在”混為一談,弄假成真,弄真成假,蒙騙無知的人們。他認為,從蘇格拉底到現代人都狂熱的訴諸理性,是很荒謬的。
有人說,尼采的思想就像炸彈,可以粉碎任何傳統的、固有的思想。尼采批判西方人的三大信仰體系:宗教、理性和道德。這三大信仰體系,是西方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的基礎和寄托。上帝是至高無上的,理性主義也有幾千年的傳統,倫理道德也是大家普遍接受和贊美的。
但尼采反其道而行,認為這些都是我們的束縛和枷鎖,他贊揚生命的本能和沖動,提倡“酒神哲學”。尼采覺得,我們的世界并沒有什么預設的目的和意義,上帝并不存在,我們的信仰都是虛假的,所謂的科學知識都是在自圓其說,道德倫理,也是弱者對強者的制約。所以,我們每個人應該放手去追求真正的自我,不應該受到任何思想的束縛,甚至包括科學和道德。
從古希臘開始,理性一直是西方思想的關鍵詞,雖然經歷了上千年的“黑暗的中世紀”,理性的聲音被短暫埋沒,但是隨著培根提出“知識就是力量”,歐洲人打破了宗教思想的束縛,開始復興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文明,理性則又回到了主流。隨后也出現了一大批哲學家和思想家,比如霍布斯、洛克、貝克萊、大衛·休謨,笛卡爾、萊布尼茨、斯賓諾莎,康德、黑格爾等等。同時也出現了一大批科學家,哥白尼、伽利略、牛頓、達爾文等等,歐洲的理性主義和科學主義的影響力,逐漸達到了頂峰。
而這個時候,人文主義開始出現,在理性主義之后,歐洲的主流哲學思想開始向多元化發展,以叔本華、尼采、海德格爾、薩特等為代表的存在主義;以羅素、維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學、以胡塞爾的現象學派、以邊沁、密爾為代表的功利主義等等開始出現,而這些思想和理性主義思想最大的區別就是,他們開始關注人類自身的情緒感受、快樂和幸福。可以說從外部自然世界,轉移到了人類自身。
比如在道德倫理領域,功利主義哲學家邊沁就提出了“最大幸福原則”,能帶來快樂和幸福的,才是道德的。而在之前,康德的義務論倫理哲學,顯然更具有歷史感和使命感。道德是一種“絕對律令”,是一種先驗的理性,不會關心每個人自身的感受和體驗,甚至可以說和個人的幸福和快樂是相反的。
而西方世界思想的這個轉向,從關注大自然到關注人類自身,正是從叔本華和尼采開始的,叔本華看到了人悲觀消極的一面,而尼采看到了人積極的一面。叔本華說,人生就是痛苦,我們似乎沒辦法改變,而尼采認為,生命存在無限可能,我們應該積極去改變和創造。
就像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說:人最大的不自由,就是永遠無法擺脫自由。自由是人這個存在,所與生俱來的本質屬性,我們無法擺脫,人任何艱難和無助的情況下,我們都有選擇的自由!
反觀今天的社會,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已經被大多數人接受,甚至是當代人價值觀的默認選項,我們主張每個人追求獨立自主的個性,挖掘每個人的潛力,推崇民主和自由,講究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等等。而這些思想的背后,正是18,19世紀,在西方世界這次思想轉向的結果,人文主義和理性主義都是思想的主流,理性主義不再一枝獨秀。
尼采的唯意志論哲學價值具有兩重性,一方面,尼采繼承了啟蒙運動的精髓,反映了現代意識的覺醒。對人生價值的積極肯定,引發了人們對人生意義人生價值的思考,重新定位人生;對工具理性和工業文明的否定性批判,開啟了現代非理性主義思潮。另一方面,對理性的批判,對傳統的否定也存在著片面性,這正是后現代主義欣賞的一面。
尼采的哲學觀最重要的一點是哲學的使命就是要關注人生,給生命一種解釋,給生命的意義一種解釋,探討生命的意義問題。
這與尼采所讀叔本華的著作有一定關系。還有一點看法,尼采指出哲學是非政治的,哲學和政治是兩回事。所以尼采對哲學的看法,第一是對生命,關注人生,第二非政治的,第三非學術的。哲學不是純學術。尼采對傳統哲學進行批判,關鍵在于沒有關注人生。傳統哲學造成的后果是虛無主義。現象背后是沒有本質的。
尼采的十句名言,每一句話都直擊人心:
1、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2、 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3、謙遜基于力量,高傲基于無能。
4、沒有真理,只有解釋。
5、在需要面前,一切理想主義都是虛偽的。
6、那些不能殺你的,必將使你更強大。
7、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8、不能聽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9、人生沒有目的,只有過程,所謂的終極目的是虛無的。人的情況和樹相同。它愈想開向高處和明亮處,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處,向深處,向惡。千萬不要忘記。我們飛翔得越高,我們在那些不能飛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10、 對待生命你不妨大膽冒險一點, 因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這世界上真有奇跡,那只是努力的另一個名字。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