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胡毋輔之
《晉書卷四十九 列傳第十九》
胡毋輔之,字彥國,泰山奉高人也。高祖班,漢執金吾。父原,練習兵馬,山濤稱其才堪邊任,舉為太尉長史,終河南令。輔之少擅高名,有知人之鑒。性嗜酒,任縱不拘小節。與王澄、王敦、庾敳俱為太尉王衍所昵,號曰四友。澄嘗與人書曰:"彥國吐佳言如鋸木屑,霏霏不絕,誠為后進領袖也。"
辟別駕、太尉掾,并不就。以家貧,求試守繁昌令,始節酒自厲,甚有能名。遷尚書郎。豫討齊王冏,賜爵陰平男。累轉司徒左長史。復求外出,為建武將軍、樂安太守。與郡人光逸晝夜酣飲,不視郡事。成都王穎為太弟,召為中庶子,遂與謝鯤、王澄、阮修、王尼、畢卓俱為放達。
嘗過河南門下飲,河南騶王子博箕坐其傍,輔之叱使取火。子博曰:"我卒也,惟不乏吾事則已,安復為人使!"輔之因就與語,嘆曰:"吾不及也!"薦之河南尹樂廣,廣召見,甚悅之,擢為功曹。其甄拔人物若此。
東海王越聞輔之名,引為從事中郎,復補振威將軍、陳留太守。王彌經其郡,輔之不能討,坐免官。尋除寧遠將軍、揚州刺史,不之職,越復以為右司馬、本州大中正。越薨,避亂渡江,元帝以為安東將軍諮議祭酒,遷揚武將軍、湘州刺史、假節。到州未幾卒,時年四十九。子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