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詩三百,思無邪!看字面,誰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如果按雞湯文理解,可以煮出許多的各色雞湯。但孔老夫子自然不是個雞湯廚子,雖然有太多人把《論語》當雞湯來喝。
詩三百,思無邪!孔老夫子究竟想告訴我們什么?
詩三百,又名《詩經》,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風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首;雅是朝廷樂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頌是宗廟樂歌,有四十首。
思無邪,方直不曲謂之正,反正為邪。無邪則又把邪反過來了,負負得正,應為正之義,為方直不曲之義,為良善之義。
分開來就是風無邪,雅無邪,頌無邪。
風為民樂,代表民眾,代表基礎,代表廣大的金字塔的底層。基層廣大民眾方直良善。
雅為朝廷樂歌,代表上者,朝廷,執政者,金字塔尖。執政管理國家之人方直良善。
頌為宗廟之歌,代表血脈親情,是社會凝聚的根本。由宗廟為紐帶,引發并突顯人與人之間所固有的血脈親情,使得人與人相處變得方直良善。
什么是德政?詩三百,思無邪就是德政。詩三百,思無邪才是德政。
對于人心之戾,人之原罪。佛祖用一整套清規戒律,把人心之正與戾全盤壓下,回到亞當偷吃蘋果之前的狀態。佛祖稱之為涅槃,國人喻之為看山又是山。
孔老夫子偏偏不信這個邪,偏要用無邪來對付這個有邪,用無邪來壓制有邪。用為政以德,用德政來解決人心有戾的問題,讓人們不再貪諂富嬌,讓人們各安其所,快樂生活。
引發人心之善,來壓制消除人心之戾——浩浩然之正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