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唯物主義者,有時間卻會唯心,在某些事情上比較相信緣分,比如愛情。“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只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從古到今,諸如此類的描寫數不勝數,鶯鶯與張生的愛情,大概也始于普救寺的那場初見。
張生,名珙,字君瑞,其實也就是姓名張珙,曾用名張君瑞。我之前一直以為《西廂記》的男主就叫張生,現在看來理解有點偏差,不過個人認為張生好聽點。為了糾正之前這個小錯誤,接下來就讓我們牢記張珙,一起去聽聽張珙和鶯鶯的愛情故事。
《西廂記》在我看來,它的主要情節如果翻譯成現代的網文模式,大概會是以下描寫:
第一章 窮小子與富家女的初見(一見鐘情)
第二章 英雄救美
第三章 丈母娘棒打鴛鴦(賴婚)
第四章 紅娘仗義相助
第五章 私會
第六章 丈母娘再掀波瀾 張珙赴京趕考
第七章 張珙高中 情敵作妖 鶯鶯張珙情感危機
第八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
那么各位看官,且隨我開啟《西廂記》的網文閱讀模式:
第一章 窮小子與富家女的初見
張珙,網文男主前期設定,必窮。《西廂記》在其出場時的自我介紹是這樣寫的“小生書劍飄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這句比較容易理解,也就是帶著書籍文具四處流浪,沒啥功名。我想這張珙要是擱在現代處對象更困難,丈母娘問你,工作在哪?工資多少?有房沒有?存款多少?張珙慌不慌我不知道,反正我很方。
崔鶯鶯,天選之女,典型白富美。因為文中通過老夫人,也就是張珙的丈母娘口中這樣表述“老身姓鄭,夫主姓崔,官拜前朝相國,不幸因病告殂。只生得個小姐,小字鶯鶯,年一十九歲,針黹女工,詩詞書算,無不能者。”經由此處描寫,我們大致可以了解到鶯鶯乃是是相國之女,并且這個崔也不是一般的姓氏,后文介紹屬于博陵崔氏,而博陵崔氏屬于唐代五大高門之一,當時唐人以娶五姓女為榮耀,由此可見崔鶯鶯的出身很不一般,并且鶯鶯屬于獨生子女,后文中雖然暗含鶯鶯家道中落,但是在我看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此時相比于男主,家境又會沒落到哪里呢?家境上等,容貌甲等,詩詞歌賦、針織女工,無所不能,鶯鶯可真是天選的網文女主角啊!但是出身不同又如何呢?愛情來了,它誰也擋不住。不然何來的七仙女下凡,白素貞水淹金山寺?愛情就是這么無厘頭,愛你不需要理由,當然,不愛了也一樣。
鶯鶯扶靈回博陵安葬,中途受阻,將靈柩寄存在普救寺內。張珙進京趕考,城中歇息,去普救寺游玩。有緣千里來相會,于是毫無交集的兩人在普救寺開始了他們人群中的那一眼。其實也沒有在人群中,只不過兩人都在逛寺廟,就碰見了,張珙被鶯鶯的美貌驚艷,感慨好似遇到神仙,文中這樣寫道:
【上馬嬌】這的是兜率宮,休猜做了離恨天。呀,誰想著寺里遇神仙!我見他宜嗔宜喜春風面,偏、宜貼翠花鈿。
普救寺的初見讓張珙對鶯鶯一見鐘情、寤寐思服。書中張珙說道:“‘十年不識君王面,恰信嬋娟解誤人。’小生便不往京師去應舉也罷。(覷聰云)敢煩和尚對長老說知,有僧房借半間,早晚溫習經史,勝如旅邸內冗雜。房金依例拜納。小生明日自來也。”真是一見鶯鶯誤終身,趕考什么的那有媳婦重要。
雖然有人在解析崔張二人的情感時,認為張珙喜歡鶯鶯始于情,不同于后文中孫飛虎垂涎與鶯鶯的美貌,意圖劫擄回去。但是個人認為,張珙初見鶯鶯,便生歡喜之情,其實也還是始于鶯鶯貌美,只不過張珙是個文人,身上還會有儒家的禮制規范約束,深知“發乎情,止乎禮”。而孫飛虎是個糙漢,喜歡的就動手,實在不行就開搶,這是他的處事方式,因而兩人表達方式不同。
張珙可以墻角吟詩,吸引鶯鶯的注意,提出“附齋”的要求,制造與鶯鶯相見的機會;相反地,孫飛虎脅迫眾人交出鶯鶯,否則他就殺人放火,武力威逼,效果顯而易見,美人自當憐惜,那能如此暴躁。
不過男配的出現自有其推動情節發展的意義,在網文中屬于助攻一環。在孫飛虎的幫助下,我們開始:
第二章 英雄救美
孫飛虎,名彪,字飛虎,是個叛將。孫飛虎聽聞鶯鶯貌美,(“眉黛青顰,蓮臉生春,有傾國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顏。”)意圖擄回做個壓寨夫人。小嘍啰上前喊話,寺里的人聽著,限你們三日之內獻出崔鶯鶯,即可免死,否則我們就要殺你僧眾,毀你寺廟。
(卒子內高叫云)寺里人聽者:限你每三日內,將鶯鶯獻出來,與俺將軍成親,萬事干休。三日之后不送出,伽藍盡皆焚燒,僧俗寸斬,不留一個。
嘖嘖嘖……這是土匪來了。情況危急,眾人更是慌了神,鶯鶯雖是柔弱女子,此時卻挺身而出,愿意以身飼虎。要不說鶯鶯是天選女主呢,除了貌美,當然還要善良啊!肯定不會是蛇蝎美人。鶯鶯愿意用一己之力保全眾人,按照情節發展,這當然不行啊。這不女主她媽就來了,我們家什么家世,你要嫁了那種人,我那還有臉見崔家的列祖列宗呢?
“俺家無犯法之男,再婚之女,怎舍得你獻與賊漢,卻不辱沒了俺家譜?”
莫慌,鶯鶯眉頭一皺,格嘰格嘰格嘰格嘰……聰明伶俐的小一休,哦不,是聰明機智崔鶯鶯又來一計。要不自己自殺算了,把尸體給孫飛虎送出去算了。讀到這里,讓我想起一句臺詞“你就算得到我的身體,你也得不到我的心”,瑪麗蘇劇情實錘了。但是這樣肯定還是不行啊!不著急,鶯鶯還有一計,誰讓我們鶯鶯是女主,主角光環不能少:
“不揀何人,建立功勛,殺退賊軍,掃蕩妖氛,倒陪家門,情愿與英雄結婚姻,成秦晉。”
看看這魄力,三下五除二就把自己給嫁了。其實也就是現場招募,類似于比武招親,只要打得過孫飛虎,那就把崔鶯鶯許配給他,而且還倒貼彩禮。聽起來很心動啊,我們男主怎么可以放過如此良機。說時遲,那時快,拿起刀來就開干,當然,這只是我想的。
男主的主角光環肯定不會這么寫,我們要時刻謹記張珙是個文人,不會舞刀弄棒。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出場自帶BGM,折扇一搖,吹口仙氣就能解決眼前危機。當然這也不現實,男主要這樣就能擊退孫飛虎,那我估計張珙得去找鐵扇公主借那芭蕉扇,吹口仙氣都能當毒氣彈使,那估摸著張珙口臭挺嚴重。
前文鋪墊了這么久,為男主提供了偌大的舞臺,請開始他的表演。旋轉,跳躍,男主他閉著眼,張珙的喜悲沒人能看見。
張珙登場第一步,打開折扇搖兩下,不對,第一,先讓和尚通知孫飛虎,崔鶯鶯會被送出去,不過崔鶯鶯父喪在身,得先等三天,并且孫飛虎要退出一百來步。等到三日后,崔鶯鶯脫了孝服,再給你送出來。第二,找個腿腳麻利,不怕死地,去給白馬將軍杜確傳信,請求杜確前來救援。
說來說去,張珙也就干了兩件事,緩兵之后求救。要不說男主厲害呢,自己就寫了封信,喊話、跑腿都有和尚,自己等著被救就好。這里就不得不說男主的主角光環了,看官且看,寺眾百十來號人,沒人能解決。只有男主認識將軍,恰好將軍和男主關系還不錯,并且送信的和尚沒有跑岔道。試想要是這其中任何一環出了問題,我想《西廂記》就該寫成倩女幽魂了。此外,退敵之前,比較考驗大家的心臟,稍有不慎,還真沒準見了閻王。
無巧不成書,杜確收到張珙的求救信之后,立刻點兵,星夜兼程,奔赴普救寺,救援張珙。由此可見,有一個靠譜的好朋友多么珍貴。杜確擒獲孫飛虎,成就了張珙一段姻緣。
這樣看來,張珙就動了筆桿子,有人幫他跑腿,有人幫他喊話,還有人幫他退敵,最后是他迎娶美人,是人生贏家沒錯了。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演技不行,配角加戲。這不,丈母娘就開始亮相:
第三章 丈母娘棒打鴛鴦(賴婚)
杜確幫著好兄弟收拾了叛將,打掃了現場,當了證婚人。哦,不,開個玩笑,這會還不是證婚人。
寺廟危機解除,張珙也不傻,他請杜確前來也是有個見證。
“(將軍云)張生建退賊之策,夫人面許結親,若不違前言,淑女可配君子也。”
看看人家這兄弟,出場就給兄弟撐腰,順帶解決兄弟終身大事。直言告訴老夫人,也別客套了,趕緊收拾收拾把女兒嫁給我兄弟。讀到這里,我也想有個杜確這樣的朋友,替我出頭,為我解憂。杜確真是一個國民好兄弟,解決完眼前危機,杜~哆啦A夢~確,揮一揮衣袖,帶走孫飛虎,返回營地,都沒留著喝喜酒,真可惜。
話說這頭,老夫人看著危機解除了,大恩不言謝,于情于理都該請張珙吃頓飯。于是乎,老夫人就和張珙約了個飯。
“(夫人云)先生大恩,不敢忘也。自今先生休在寺里下,則著仆人寺內養馬,足下來家內書院里安歇。我已收拾了,便搬來者。到明日略備草酌,著紅娘來請你,是必來一會,別有商議。”
張珙一聽,心里一喜,腦子一熱,就開始翹首以盼。他想,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歡,丈母娘約女婿,喜事將近嘍。自此之后,他就要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因此盼星星,盼月亮地,等地那個心焦啊。
“夜來老夫人說,著紅娘來請我,卻怎生不見來?我打扮著等他,皂角也使過兩個也,水也換了兩桶也,烏紗帽擦得光掙掙的,怎么不見紅娘來也呵?”
此時的張珙還不知丈母娘看他不是越看越喜歡,而是看著翻白眼,恨不得馬上穿越回去,抽自己兩巴掌,讓自己嘴賤。
其實老夫人有這樣的想法,也不奇怪。大敵當前,命最要緊,老夫人只好許諾退敵者迎娶鶯鶯。孫飛虎被擒,大家性命無憂,老夫人仔細盤算,張珙一窮二白,自家有錢有勢,隨便答謝即可,當初的承諾何必當真。何況相國在世之時,已將鶯鶯許配給老夫人的侄子鄭恒,這一女二許,著實不妥。相比張珙,鶯鶯自然嫁給鄭恒更有生活保障。
張珙不知,他這里焦急等待的,卻是一個不會兌現的承諾。紅娘來請,張珙喜不自勝。愛情來得太快,就像龍卷風,沉浸于見家長和媳婦的喜悅之中的張珙開始碎碎念,自己穿戴有何不妥,自己沒有功名,沒有財禮,(“小生書劍飄零,無以為財禮,卻是怎生?”)如何迎娶鶯鶯等等這些問題縈繞心頭。正如現在的每個去見家長的小年輕一樣,張珙在緊張。可是他緊張的,人家丈母娘完全沒考慮過,因為人家壓根不樂意將女兒許配給他。
席間坐定,紅娘去請鶯鶯,張珙以為自己就要說定姻緣,卻不知鶯鶯出場,丈母娘就給了他當頭一棒:
(夫人云)小姐近前,拜了哥哥者!(末背云)呀,聲息不好了也!(旦云)呀,俺娘變了卦也!
老夫人說,來,拜見你哥。嘿!當初說的好好的,是娶來當媳婦的,一轉眼變成妹妹了。這事落在誰身上都不樂意,這老夫人,還就非要這么干,過河就拆橋,并且這橋拆定了,沒得商量,直接讓鶯鶯給這相公變成哥哥的張珙敬酒,場面一度十分尷尬。不過在老夫人這里,只要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張珙很生氣,后果也不嚴重,他能咋滴,沒錢沒權的,他還能搶不成。沒事,他有嘴,他還能理論一番,您老人家當初說的退敵的人,就把鶯鶯嫁給他,現在怎么變卦了?老太太告訴他,小子,我吃的鹽比你走的路都多,只能怪你太年輕,何必要當那個真:
(夫人云)先生縱有活我之恩,奈小姐先相國在日,曾許下老身侄兒鄭恒。即日有書赴京,喚去了,未見來。如若此子至,其事將如之何?莫若多以金帛相酬,先生揀豪門貴宅之女,別為之求,先生臺意若何?(末云)既然夫人不與,小生何慕金帛之色!卻不道“書中有女顏如玉”?則今日便索告辭。
老太太這一手就好像那些豪門闊太,隨手一揮,給你兩千萬,離開我女兒。沒錯,很有那個味。愛情和面包那個更重要,當然是愛情啊,所以我選兩千萬,有沒有闊太給呀,親!
張珙退敵有功,鶯鶯芳心暗許,老夫人棒打鴛鴦,張珙鶯鶯又該情歸何處,請看下一章
第四章 紅娘仗義相助
前面我們看文發現都是張珙驚于鶯鶯貌美,張珙愛戀鶯鶯,崔鶯鶯似乎始終都沒有表態,張珙不會是剃頭挑子一頭熱吧。那肯定不是啊,人家兩人那叫雙向暗戀,現在不都羨慕雙向奔赴的愛情嘛,張珙和崔鶯鶯就是雙向奔赴。
要說封建社會中的女子未嫁從父,出嫁從夫,父死從子,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束縛太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親事就這么定下了,婚姻自由基本不存在,戀愛自由可能就屬于做夢了。女子大多不能拋頭露面,以免有損女子名譽,偶爾初春踏青丟個絲帕,覓個郎君也算一段佳話。女性的憂愁大多體現在一個閨怨之詞上,因而鶯鶯對于張珙的愛慕基本比較含蓄。
張珙與鶯鶯相見之后,能夠跑到墻角吟詩,吸引鶯鶯的注意,提出“附齋”的要求,制造與鶯鶯相見的機會。相反地,崔鶯鶯也只能在閨閣中與紅娘說道:
(紅云)姐姐往常不曾如此無情無緒,自曾見了那生,便卻心事不寧,卻是如何?(旦唱)
【那吒令】往常但見個外人,氳的早嗔;但見個客人,厭的倒褪;從見了那人,兜的便親。想著他昨夜詩,依前韻,酬和得清新。
【鵲踏枝】吟得句兒勻,念得字兒真,詠月新詩,煞強似織錦回文。誰肯把針兒將線引,向東鄰通個殷勤。
【寄生草】想著文章士,旖旎人。他臉兒清秀身兒俊,性兒溫克情兒順,不由人口兒里作念心兒里印。學得來一天星斗煥文章,不枉了十年窗下無人問。
月下對吟之后,鶯鶯便生情誼。孫飛虎圍困普救寺,張珙退敵,鶯鶯傾心。兩情相悅的二人卻被老夫人拆散,紅娘看不過去,當了二人的信使。
要說紅娘,雖然只是伺候崔鶯鶯的仆人,但是性格潑辣、辦事爽利、明辨是非與老夫人過河拆橋形成鮮明對比。張珙退敵后,要去和老夫人吃飯,擔心自己不夠格,紅娘安慰道:
【三煞】憑著你滅寇功,舉將能,兩般兒功效如紅定。為甚俺鶯娘心下十分順?都則為君瑞胸中百萬兵。越顯得文風盛,受用足珠圍翠繞,結果了黃卷青燈。
張珙被賴婚,紅娘獻計:
(紅云)妾見先生有囊琴一張,必善于此。俺小姐深慕于琴。今夕妾與小姐同至花園內燒夜香,但聽咳嗽為令,先生動操。看小姐聽得時,說甚么言語,卻將先生之言達知。若有話說,明日妾來回報。這早晚怕夫人尋,我回去也。(下)
我一直覺得紅娘很好,為什么張珙喜歡崔鶯鶯而沒有發現紅娘呢?難道還是因為女主光環嗎?還是才子佳人最有吸引力?
張珙按照紅娘的建議為鶯鶯彈琴,之后便病倒了。聽起來張珙身體素質不行啊,晚上給崔鶯鶯彈了一會琴,結果就病了。
其實也沒什么大病,“喜你成疾,藥石無醫。”只不過相思病。鶯鶯得知張珙生病,差遣紅娘探病。張珙見著紅娘,可算盼來了信使,趕緊寫封情書,讓紅娘帶給鶯鶯。
紅娘探病回去之后忙于服侍老夫人未向鶯鶯回話,在回房之前首先在外面偷偷看了鶯鶯的表現,一如之前去看張珙時一樣,看到了鶯鶯也是與張珙一般為情所困,又起了逗弄鶯鶯的心思,將張珙的書信放在鶯鶯梳妝臺上。
兩情相悅的二人因為老夫人賴婚都很郁悶,鶯鶯雖是斥責了紅娘,讓紅娘向張珙表達兄妹之情,卻在信中邀請張珙晚上相會。此處可見鶯鶯小女兒家的心思,母親治家甚嚴,她表面回避了張珙的感情,卻在信中邀約相見,說明她怕母親發現。
鶯鶯說給紅娘的,與自己寫給張珙的信完全是兩個意思,紅娘只是在張珙收到信之后才明白自己被鶯鶯忽悠了。
這里說明鶯鶯此時還在防備紅娘,紅娘得知后心里雖有氣憤,卻也不惱。既然鶯鶯答應和張珙約會,還讓張珙翻墻,紅娘就很期待張珙這個墻要怎么翻,她要靜靜地看著這兩個人怎么表演。
(紅上云)今日小姐著我寄書與張生,當面偌多般意兒,元來詩內暗約著他來。小姐也不對我說,我也不瞧破他,則請他燒香。今夜晚妝處比每日較別,我看他到其間怎的瞞我?
很可惜,鶯鶯盛裝打扮打算去見心上人,到點突然變卦。張珙前來相會,鶯鶯卻反問張珙不顧禮節 :
(末作跳墻摟旦科)(旦云)是誰?(末去)是小生。(旦怒云)張生,你是何等之人!我在這里燒香,你無故至此。若夫人聞知,有何理說?(末云)呀,變了卦也!
可以理解,畢竟女孩的心思你別猜,猜了也白猜。此時紅娘看著有情的兩人玩著愛情游戲,就是不能好好談談。于是紅娘就為張珙求了個情,這樣鶯鶯隨即借坡下驢,明白紅娘和自己一條心,將紅娘劃分到自己的陣營中去,為后期的私會找了個放風的。
姐姐,且看紅娘面,饒過這生者。(旦云)若不看紅娘面,扯你到夫人那里去,看你有何面目見江東父老!起來。
張珙高高興興來赴約,以為自己就要人生開掛,沒想到又被倒打一耙,心里郁悶他又放不下,還是把鶯鶯牽掛,于是相思更甚。鶯鶯知曉,又寫了封信,告訴張珙讓他注意身體,并且說了這次她一定會去赴約。
第五章 私會
解鈴還須系鈴人,張珙因鶯鶯相思成疾,鶯鶯給張珙開了個藥方:
休將閑事苦縈懷,取次摧殘天賦才。不意當時完妾命,豈防今日作君災?仰圖厚德難從禮,謹奉新詩可當媒。寄與高唐休詠賦,今宵端的雨云來。”
這次崔鶯鶯沒有失約,不止自己來了,還在張珙這里睡了一晚,兩個人當然不可能單純的睡覺。這二人是把該做的不該做的都做了,原諒我讀書少,第一次讀到這里硬是沒看懂兩個人就約會聊個天抱枕頭干啥,原來是我太單純。
在萬分看重女子名節的封建社會,崔鶯鶯這種做法可謂膽大包天了。由此也可以看出鶯鶯對張珙的情誼一點不比張珙對鶯鶯的情誼少。鶯鶯不計后果,不顧張珙的家世,獻出了自己,愛得純粹,幸而她的深情未被辜負。
(旦云)妾千金之軀,一旦棄之。此身皆托于足下,勿以他日見棄,使妾有白頭之嘆。
第六章 丈母娘再掀波瀾 張珙赴京趕考
正所謂姜還是老的辣,老夫人何許人也?張珙鶯鶯私會后不久,老太太就發覺鶯鶯不同往日,隨即拉來紅娘拷問。
紅娘開始也不想承認,奈何老夫人有人證,無奈之下,只能招供。
(夫人云)小賤人,為甚么不跪下!你知罪么?(紅跪云)紅娘不知罪。(夫人云)你故自口強哩。若實說呵,饒你;若不實說呵,我直打死你這個賤人!誰著你和小姐花園里去來?(紅云)不曾去,誰見來?(夫人云)歡郎見你去來,尚故自推哩!(打科)(紅云)夫人,休閃了手。且息怒停嗔,聽紅娘說。
不過紅娘雖然承認鶯鶯和張珙睡了,但這事誰都不怪,要怪只能怪老夫人自己,誰讓你當初說話不算話來著:
(夫人云)這端事,都是你個賤人!(紅云)非是張生、小姐、紅娘之罪,乃夫人之過也。(夫人云)這賤人倒指下我來,怎么是我之過?(紅云)信者,人之根本,“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當日軍圍普救,夫人所許退軍者,以女妻之。張生非慕小姐顏色,豈肯建區區退軍之策?兵退身安,夫人悔卻前言,豈得不為失信乎?既然不肯成其事,只合酬之以金帛,令張生舍此而去。卻不當留請張生于書院,使怨女曠夫,各相早晚窺視,所以夫人有此一端。目下老夫人若不息其事,一來辱沒相國家譜;二來張生日后名重天下,施恩于人,忍令反受其辱哉!使至官司,夫人亦得治家不嚴之罪。官司若推其詳,亦知老夫人背義而忘恩,豈得為賢哉?紅娘不敢自專,乞望夫人臺鑒:莫若恕其小過,成就大事,撋之以去其污,豈不為長便乎?
小妮子嘴皮子挺利索,一針見血,直指老夫人言而無信、忘恩負義、過河拆橋才使鶯鶯張珙做出私會這般事來。
老夫人一聽,好像就是這么回事,權衡之下,只得同意了張珙和鶯鶯的婚事。不過老夫人有個條件,要做我家的女婿可以,我們家女婿不能是平頭老百姓,既然你要娶我們家鶯鶯,那就上京趕考去,考中了回來娶,考不中就別想進我家門。
(末見夫人科)(夫人云)好秀才呵!豈不聞“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我待送你去官司里去來,恐辱沒了俺家譜。我如今將鶯鶯與你為妻,則是俺三輩兒不招白衣女婿,你明日便上朝取應去,我與你養著媳婦。得官呵,來見我;駁落呵,休來見我。
老太太這總算是同意了,張珙卷鋪蓋就該滾蛋了。哦不,是該上京趕考了,眾人齊聚長亭外,給張珙踐行。(此處應有BGM《送別》)
【正宮】【端正好】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滾繡球】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回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聽得一聲“去也”,松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張珙還未遠行,鶯鶯似乎已經開始消瘦,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張珙此次趕考,前途未知,歸期不定。剛剛敲定終身大事的二人,面對這次分別,表現各異:
(末云)小生這一去,白奪一個狀元。正是:青霄有路終須到,金榜無名誓不歸。(旦云)君行別無所贈,口占一絕,為君送行:棄擲今何在,當時且自親。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張珙更敢憐誰?謹賡一絕,以剖寸心:人生長遠別,孰與最關親?不遇知音者,誰憐長嘆人?
張珙對于奪取狀元信誓旦旦,鶯鶯卻不求張珙高中,但求廝守。女子的情誼終是與男子不同,你愿胸懷天下,我卻獨守你一人。不是說我胸無大志,只不過我滿心是你,容不下其他。
張珙走地第一天,想他;張珙走地第二天,想他;張珙走的第三天,想他,想他,還是想他……
第七章 張珙高中 情敵作妖 鶯鶯張珙情感危機
功夫不負有心人,張珙逆襲成功,高中狀元。指派琴童回家報喜,捎寄家書,訴說相思之苦。鶯鶯見信,回信一封,順帶幾個物件:
(旦云)書卻寫了,無可表意。只有汗衫一領,裹肚一條,襪兒一雙,瑤琴一張,玉簪一枚,斑管一枝。
這些物件看似平平無奇,卻也暗藏鶯鶯的心思:
(旦云)你不知道。這汗衫兒呵,
【梧葉兒】他若是和衣臥,便是和我一處宿;但粘著他皮肉,不信不想我溫柔。
(紅云)這裹肚要怎么?(旦唱)常則不要離了前后,守著他左右。緊緊的系在心頭。
(紅云)這襪兒如何?(旦唱)
拘管他胡行亂走。
(紅云)這琴他那里自有,又將去怎么?(旦唱)
【后庭花】當日五言詩緊趁逐,后來因七弦琴成配偶。他怎肯冷落了詩中意,我則怕生疏了弦上手。
(紅云)玉簪呵,有甚主意?(旦唱)我須有個緣由,他如今功名成就,則怕他撇人在腦背后。
(紅云)斑管,要怎的?(旦唱)
湘江兩岸秋,當日娥皇因虞舜愁,今日鶯鶯為君瑞憂。這九嶷山下竹,共香羅衫袖口——
【青哥兒】都一般啼痕湮透。似這等淚斑宛然依舊,萬古情緣一樣愁。涕淚交流,怨慕難收,對學士叮嚀說緣由,是必休忘舊。
鶯鶯的相思與張珙不同,如今張珙高中,鶯鶯用物件表述自己的心意,提醒張珙莫要負了自己。
二人即將守得云開見月明,突然橫生枝節,鄭恒來了。
前文說到,鄭恒乃是老夫人的娘家侄子,崔相國生前曾將鶯鶯許配與他。不料相國離世,鶯鶯有孝在身,未曾婚配。
鶯鶯扶靈停在普救寺時,老夫人曾經寫信讓鄭恒過來,只不過鄭恒家中無人,來得晚了,碰巧途中聽聞孫飛虎搶奪鶯鶯,被張珙所救,鶯鶯已經許配給了張珙。
鄭恒腦袋一拍,這怎么行,崔鶯鶯明明是我老婆,為什么要嫁給張珙,這事不能成。自己勢單力薄也不好去老夫人面前說道,就想著給自己找個幫手,于是找紅娘前來相助,卻被紅娘懟到啞口無言。
【越調】【斗鵪鶉】賣弄你仁者能仁,倚仗你身里出身;至如你官上加官,也不合親上做親。又不曾執羔雁邀媒,獻幣帛問肯。恰洗了塵,便待要過門;枉腌了他金屋銀屏,枉污了他錦衾繡裀。
【紫花兒序】枉蠢了他梳云掠月,枉羞了他惜玉憐香,枉村了他雨尤云。當日三才始判,兩儀初分;乾坤,清者為乾,濁者為坤,人在中間相混。君瑞是君子清賢,鄭恒是小人濁民。
紅娘質問鄭恒,鶯鶯被困時人在何方?賊人走了又來認親戚。譏諷鄭恒依靠家里權勢,貶低張珙,與張珙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鄭恒一看,讓紅娘吹吹耳邊風完全沒戲,還是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既然紅娘認為張珙完美無缺,那他就給張珙造點黑料。紅娘說張珙情深義重,那他就讓張珙忘情負義。
(凈云)小孩兒有甚嘴臉來見姑娘!(夫人云)鶯鶯為孫飛虎一節,等你不來,無可解危,許張生也。(凈云)那個張生?敢便是狀元?我在京師看榜來,年紀有二十四五歲,洛陽張珙,夸官游街三日。第二日,頭答正來到衛尚書家門首,尚書的小姐十八歲也,結著彩樓,在那御街上,則一球正打著他。我也騎著馬看,險些打著我。他家粗使梅香十馀人,把那張生橫拖倒拽入去。他口叫道:“我自有妻,我是崔相國家女婿!”那尚書有權勢氣象,那里聽?則管拖將入去了。這個卻才便是他本分,出于無奈。尚書說道:“我女奉圣旨,結彩樓,你著崔小姐做次妻。他是先奸后娶的,不應取他。”鬧動京師,因此認得他。(夫人怒云)我道這秀才不中抬舉,今日果然負了俺家。俺相國之家,世無與人做次妻之理。既然張生奉圣旨娶了妻,孩兒,你揀個吉日良辰,依著姑夫的言語,依舊入來做女婿者。(凈云)倘或張生有言語,怎生?(夫人云)放著我哩。明日揀個吉日良辰,你便過門來。(下)(凈云)中了我的計策了。準備筵席茶禮花紅,克日過門者。
老夫人本就對張珙不滿,鄭恒又說得有鼻子有眼,老夫人一聽就很氣,張珙這下準沒戲。讀到這里,不得感慨一句“造謠者真可恨”。
第八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
這邊老夫人準備將鶯鶯嫁給鄭恒,那邊張珙終于在婚禮開始前趕了回來。
張珙喜盈盈地跑來接新娘,反被老夫人冷臉對待,“你走吧,我們家沒你這個女婿。”
(末云)小生去時,夫人親自餞行,喜不自勝。今日中選得官,夫人反行不悅,何也?(夫人云)你如今那里想著俺家?道不得個“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我一個女孩兒,雖然妝殘貌陋,他父為前朝相國,若非賊來,足下甚氣力到得俺家?今日一旦置之度外,卻于衛尚書家作婿,豈有是理!
張珙一聽,事情不對啊,自己就參加了個科舉,謝恩完畢就著急忙慌往回趕,生怕冷落了家的美嬌娘,什么時候還在京城結婚了呢?完全是被結婚啊,自己還什么都不知道。賭咒發誓什么的都不重要了,最主要的是不能讓心上人誤會。只不過見到鶯鶯的那一刻,張珙明白這誤會似乎有點大。
(旦見末科)(末云)小姐間別無恙?(旦云)先生萬福。
鶯鶯變得生疏許多,異地戀了那么久,張珙回來了,鶯鶯或許很開心,但聽聞張珙在京娶妻時,千言萬語在嘴邊只化成了一句“先生萬福”。
(旦云)張生,俺家何負足下?足下見棄妾身,去衛尚書家為婿,此理安在?(末云)誰說來?(旦云)鄭恒在夫人行說來。(末云)小姐如何聽這廝?張珙之心,惟天可表!
鄭恒沒來,張珙一個人還有點說不清。不著急,張珙還有一個殺手锏,杜~哆啦A夢~確說到就到,為了兄弟的終身大事,杜大將軍真是操碎了心。
(杜將軍上云)下官離了蒲關,到普救寺,第一來慶賀兄弟咱;第二來就與兄弟成就了這親事。(末對將軍云)小弟托兄長虎威,得中一舉。今者回來,本待做親。有夫人的侄兒鄭恒,來夫人行說道,你兄弟在衛尚書家作贅了。夫人怒欲悔親,依舊要將鶯鶯與鄭恒,焉有此理?道不得個“烈女不更二夫”。(將軍云)此事夫人差矣。君瑞也是禮部尚書之子,況兼又得一舉。夫人世不招白衣秀士,今日反欲罷親,莫非理上不順?(夫人云)當初夫主在時,曾許下這廝,不想遇此一難,虧張生請將軍來,殺退賊眾。老身不負前言,欲招他為婿。不想鄭恒說道,他在衛尚書家做了女婿也,因此上我怒他,依舊許了鄭恒。(將軍云)他是賊心,可知道誹謗他。老夫人如何便信得他?
杜確為張珙作證,張珙并未在京城娶親,并且指出鄭恒誹謗張珙。再次看來,有一個靠譜的朋友辦事多靠譜。說來也巧,鄭恒這時也來了。杜確斥責鄭恒污蔑張珙,誆騙老夫人,準備捉拿鄭恒,不料鄭恒因為顏面掃地,撞樹而死。
(將軍云)那廝若不去呵,祗候拿下。(凈云)不必拿,小人自退親事與張生罷。(夫人云)相公息怒,趕出去便罷。(凈云)罷,罷!要這性命怎么,不如觸樹身死。妻子空爭不到頭,風流自古戀風流。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凈倒科)(夫人云)俺不曾逼死他,我是他親姑娘,他又無父母,我做主葬了者。著喚鶯鶯出來,今日做個慶喜的茶飯,著他兩口兒成合者。
張珙高中,鶯鶯出嫁,恰如那句“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張珙逆襲成功,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有情人終成眷屬。
【錦上花】四海無虞,皆稱臣庶;諸國來朝,萬歲山呼;行邁羲軒,德過舜禹;圣策神機,仁文義武。朝中宰相賢,天下庶民富;萬里河清,五谷成熟;戶戶安居,處處樂土;鳳凰來儀,麒麟屢出。
【清江引】謝當今盛明唐圣主,敕賜為夫婦。永老無別離,萬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