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t not the painted veil which those who live /Call Life: though unreal shapes be pictured there.
別揭開那些活著的人們稱之為生活的華麗面紗,盡管這都是些不真實的假象,
? ? ? ? ? ——Percy Bysshe Shelley (雪萊)
? ? 雪萊這首十四行詩《別揭開這華麗的面紗》是毛姆的小說《面紗》的靈感來源。這詩籠罩著淡淡的迷茫和無助,但引出的《面紗》這個名字卻很美,帶著別樣的神秘色彩,引誘人們探個究竟,正如它的主題——愛情與婚姻,讓人好奇憧憬。
? ? 面紗之下是驚喜還是驚嚇?毛姆老頭子早已洞察一切,看似輕描淡寫,一字一句像蟻噬心際般緩緩撩過寸寸肌膚,無論是一百年多前的英國還是一百年后的中國,狗血劇依然歷史性重演著……
? ? 女主人公凱蒂被寄予厚望嫁入豪門,年歲漸增始卻終無法遇到Mr. Right,無法抵抗母親的壓力和妹妹風光大嫁的刺激,一氣之下就嫁給了一個自己看不上也不愛的細菌學家瓦爾特·費恩。凱蒂跟著丈夫從倫敦移居到他的工作地香港,一邊與上流社會的太太們虛度無聊的時光,一邊耐不住寂寞紅杏出墻,掉入一個表里不一的高官查理·唐生的愛情陷阱。
? ? 一個已婚缺愛女人遇到一個到處留情的已婚花花公子,這樣的虐戀怎么會有好結局?凱蒂的丈夫瓦爾特知曉這場出軌門后卻是忍氣吞聲,他對凱蒂的愛太深了,除非查理愿意離婚娶凱蒂,否則自己一定不會主動放棄這場婚姻。瓦爾特清楚地知道查理的真面目,只是凱蒂還沉溺查理的甜言蜜語不想認清現實。瓦爾特一方面悲憤化為工作動力,一方面也借以報復的心態,決定帶著凱蒂去往一個偏遠城鎮——湄潭府(在那里一場嚴重的霍亂瘟疫正在瘋狂流行)進行人道援助。凱蒂無從選擇,在被情人傷透心后只能也跟著去疫區。
? ? 期間,凱蒂這個愚蠢沒腦子的女人慢慢地發現丈夫的偉大——瓦爾特為疫區人民做了很多貢獻,他是一個英雄。凱蒂遇到了一批有愛善良的天主教修女,尤其看著圣潔仁慈的修道院院長舍棄了貴族身份,帶著上帝的愛背井離鄉來到中國進行傳教和人道救援。凱蒂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撼,萌生了自我救贖的想法。她終于不想做一個沒腦子只知道談情說愛的傻女人,主動提出要當修道院的義工……
? ? 這里按常理出牌的情節應該是:凱蒂獲得了心靈救贖,慢慢發現丈夫瓦爾特的優點并真正愛上他。兩個人在疫區里并肩作戰,攜手戰勝了霍亂成為當地人的恩人,順利回到香港接受嘉獎,地位陡增,愛情事業雙豐收。玩弄感情的查理·唐生會被揭穿偽善的真面目。善惡終有報。最后,凱蒂和瓦爾特快樂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 ? 但,仔細想想,這是誰寫的小說?不是童話不是瓊瑤,這可是毛姆啊……毒舌的毛姆啊!
? ? 結局怎么可能完美,越是遺憾越是毛姆。
? ? 真正的結局很無情:凱蒂的確慢慢了解了瓦爾特,但她還是不愛瓦爾特。后來竟然發現自己懷孕了,懷的是情人查理·唐生的孩子。瓦爾特的綠帽子這次摘不下來了,在做實驗時感染了霍亂就悲催地死在了疫區。凱蒂成為了寡婦。
? ? 瓦爾特就這樣死了,凱蒂回到了香港。大家一改對凱蒂浮夸虛榮的想法,都當凱蒂是疫區回來的英雄。雖然回來后凱蒂肉體上與情人還藕斷絲連,但凱蒂已經看清了情人的虛偽做作,在痛苦掙扎中自我覺醒自我救贖,毅然決然離開香港回到倫敦。
? ? ? 盡管母親已經去世了,凱蒂打算跟著父親移居新地,生下孩子,獨自撫養,開始新的生活……
“我希望是個女孩,我想把她養大,使她不會犯我曾經犯過的錯誤。當我回首我是個什么樣的女孩時,我非常恨我自己,但是我無能為力。我要把女兒養大,讓她成為一個自由的自立的人。我把她帶到這個世界上來,愛她,養育她,不是為了讓她將來和哪個男人睡覺,從此把這輩子依附于他。”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凱蒂
? “從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這是美好童話故事的結局,宛如陽光下七彩斑斕的肥皂泡泡,夢幻純真,令人陶醉向往。
? ? 童話的確很美,尤其是披上了愛情的面紗。可童話終歸是童話,沒人知曉王子和公主的幸福是否永久,也沒人知曉幸福本身是否可以永恒。我們心中早有答案,只是不愿提及。
? 《面紗》這本書不是童話,它很現實。無論是拜金主義、豪門主義還是愛情至上主義,生活還是處處可見。時光的流逝好像并沒有改變太多事情的本質。每個時代都有為情所困、為愛迷茫。愛情好似一場博弈,總是需要冒險賭一把。凱蒂最幸福的就是有一個人可以那么愛她,只可惜瓦爾特成為這場愛情博弈中的大輸家,從一開始他失去了主動權,因為他愛上了一個不愛他的人,然而他愛她,愛之濃烈,此生不渝。
“我知道你愚蠢、輕佻、頭腦空虛,然后我愛你。我知道你的企圖、你的理想,你勢利、庸俗,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是個二流貨色,然而我愛你。為了欣賞你所熱衷的那些玩意我竭盡全力,為了向你展示我并非不是無知、庸俗、閑言碎語、愚蠢至極,我煞費苦心。我知道智慧會令你大驚失色,所以處處謹小慎微,無比表現得和你交往的任何男人一樣傻瓜。我知道你僅僅為了一己之私就和我結婚。我愛你如此之深,這我毫不在意。據我所知,人們在愛上一個人卻得不到回報時,往往感到傷心失望,繼而變成憤怒和尖刻。我不是那樣。我從未奢望你來愛我,我從未設想你會有理由愛我,我也從未認為自己惹人愛慕。對我來說能被賜予機會愛你就應心懷感激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瓦爾特
? 一場一廂情愿無知而終的愛情啊……
? ? 瓦爾特的悲劇就在于愛上了一個不愛他的人,那凱蒂呢?凱蒂有錯嘛?
? ? ? 凱蒂本身的形象并不算十分討喜,雖擁有美貌,但腦子空蕩蕩的,愛慕虛榮又不愿付出。凱蒂算是那個時代的女性縮影:一出生就被母親賈斯丁夫人視為理想的寄托——嫁入上流社會。母親的愛帶著功利和壓力,灌輸的教育也無非是尋一鐵飯碗,生孩子,吃好穿好無所事事一生終了,結婚后在香港所結交的太太團基本都是這個類型,似乎女性的使命就是這般一樣。故凱蒂之所以是凱蒂,并不是她個人問題。她需要面包,卻更需要愛情,只是她抓不住。凱蒂的婚姻沒有建立在愛情上,所以她出軌,被情人玩弄感情。在命運的兜兜轉轉凱蒂曾經一度迷失,直到在疫區中找到此生最堅實的依靠———自己。
? ? 關于類似的縮影,不知道是不是毛姆一貫的寫法,在另一個本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可以找到另一個例子——斯特里克蘭太太。她本也是注定相夫教子一輩子,不用上班天天在家結交文人雅士。后來丈夫的突然離開打破了原來的人生軌跡,被拋棄的斯特里克蘭太太只能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努力開了一間打字事務所,孩子也都撫養成才。如果放在現在,斯特里克蘭太太肯定是一個榜樣的存在,女性之楷模。可那個時代,女性自食其力是無能的象征,是婚姻失敗的象征,所以斯特里克蘭太太始終認為開打字事務所不是什么好事,在相識之人面前絕口不提,不然就被認為是自降身價。時代局限性就橫在那里,女性無奈被圈養在家庭……
? ? 還好,有人從中逃脫出來,雖然是曾經愚蠢的凱蒂。
“ 或許所有她做過的錯事蠢事,所有她經受的磨難,并不全是毫無意義的——那將是一條通往安寧的路。
? ? ? ? ? ? ? ? ? ? ? ? ? ? ? ? ? ? ? ? ——《面紗》
? ? 面紗之下是美好還是丑陋?終需考慮揭下瞬間所需要的勇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7.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