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知乎上看到了一個問題,父母總是貶低孩子,是一種什么心理?怎樣才能改變?
? ? ? 中國的父母把孩子當做自己的延伸,總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心目中那理想的小孩做對比,自然怎么看怎么不合乎心意,恨鐵不成鋼的心態下自然不會夸獎,而會用貶低的語氣諷刺得言辭來刺激孩子,責罵孩子。這與我們的傳統文化有關,我們不喜歡把夸獎與贊揚掛在嘴邊,總認為小孩子不能夠多夸獎的,夸多了就飄飄然了,就尾巴翹到天上了,經常打擊著點,日常中貫穿著挫折教育對孩子以后的成長有利,卻不知,正是這一復一日的貶低、諷刺擁堵了你和孩子的親近之路,在孩子的幼小心靈中埋下了自我否定的種子,在他她的成長過程中失去了很多爭取機會和脫穎而出的可能!當你羨慕那些在大眾面前侃侃而談,盡力展現自己魅力的你家孩子的同齡者的時候,是不是也曾幻想過如果那是我家的寶貝會多好。
? ? ? ? ? 想要讓孩子有勇氣就要在日常中樹立信心,請那些把貶低,諷刺掛在嘴邊的父母換一種方式與寶貝們溝通,在指正他們的錯誤與不成熟的同時不要一味的只用這種方式,換一種你們都能夠接受的溫柔的,不貶低和諷刺的方式,有效溝通。讓孩子能夠欣然接受意見而不是與你抗衡,反感。
? ? ? 有了有效溝通效果就回不同,所以說,請把你心目中的那個完美小孩請走,接受你的寶貝,承認他她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反問自己,你多不能夠不保證不犯錯誤那么你又有什么資格去否定一個尚不能夠完全獨立,完全自理的孩子呢?
? ? ? 只有放下否定,放下攀比,用孩子的今天比對他的昨天,發現孩子的美好,站到他她的角度去觀察世界和事情,你會發現孩子的美好,。你學會了接受他,學會了換位思考,站在一個協助者的角度上輔佐著孩子,他終有一天會用驚喜回報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