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溫一聲令下,晉軍開始撤退,至此,北伐雖然無功,但也不算失敗。一路上,桓溫非常謹慎,他怕燕軍在河中下毒,命令軍隊不得喝河水,哪怕辛苦一點,也只能自己鑿井取水。
燕軍得知桓溫撤退,非常興奮,紛紛請戰要求追擊晉軍,慕容垂搖搖頭說:“不慌,晉軍才走了七百里,再等等。”見眾將不解,他接著解釋道:“桓溫這人一向小心謹慎,他怕我軍追擊,一定會嚴加戒備,我們這時候去追討不到便宜,不如緩一緩。等桓溫確定我們沒有追上去的時候,一定會晝夜兼程往南逃,他們跑得筋疲力盡之時,就是我們出擊之時。”
果然,桓溫見燕軍始終沒有追上來,大喜過望命令全軍不分晝夜全力撤退,他不知道慕容垂帶著八千騎兵一直悄悄地尾隨在后,而在他的前方,慕容德的軍隊也已經埋伏好了就等著他的到來。
跟了幾天,慕容垂看看差不多了,對眾將說:“現在可以追擊桓溫了。”一聲令下,燕軍騎兵立即縱馬揚鞭,在襄邑與慕容德共同夾擊桓溫。可憐晉軍幾天沒休息了,哪里是這些草原騎兵的對手,晉軍大敗,被斬首三萬多人,血流成河。逃出來的兩萬人馬在譙城又遭到前秦大將茍池的伏擊,又損失了一萬多人,此次北伐徹底失敗。
桓溫的大敗,等于是將東晉的整個防線從淮河退到了長江,東晉的首都建康直接暴露在了燕軍的鐵蹄之下,這是桓溫一生中打過的唯一一次敗仗,他深以為恥,而吳王慕容垂頓時名動天下,成為前燕的大英雄,這也是他在前燕最后的輝煌。
枋頭大捷后,慕容垂上書朝廷,請求嘉獎有功的將領,報告送到了慕容評手中,他外斗雖然很窩囊,內斗可是彪悍的很,他見慕容垂名聲大振,心中著實嫉恨,對慕容垂的報告始終壓著不辦理。慕容垂屢次三番地爭取,慕容評就是置之不理,他知道太后可足渾氏一向不喜歡慕容垂,更忌憚他這次立下的滔天功勞,便去與太后商議如何除掉慕容垂。
太宰慕容恪的兒子慕容楷和慕容垂的舅舅蘭建知道了這件事,便悄悄地去告訴了慕容垂,并且說:“我們要先發制人,只要除掉慕容評和慕容臧,其他的人就不足為慮了。”慕容垂搖搖頭說:“骨肉相殘會導致國家動亂,我一死而已,不忍心那么做。”
兩人回去后,發現太后決心已定,快要動手了,又急急忙忙來找慕容垂,讓他不能再拖了,慕容垂長嘆道:“如果殺身之禍在所難免,我也只能出逃以避禍,犯上作亂的事情,我是絕對不會去做的。”兩人見勸不動他,也只好告辭而去。
慕容垂不愿意讓家人擔心,強壓下心中的憂慮,表面如常,世子慕容令心細,感覺父親神色不對,就悄悄地問父親:“我看父親面有憂色,難道是您功高震主,被太傅他們猜忌嗎?”
慕容垂長嘆道:“是啊,我竭盡全力保家衛國,沒想到成就了功業以后,反而讓自己沒有了容身之地,你既然已經知道了,有什么建議嗎?”慕容令沉吟半晌,說:“皇上昏庸懦弱,大權都在太傅手中,一旦災禍發生我們將猝不及防。如今您既想保全家族,又不想失去忠義,不如逃到龍城去,然后上表謝罪等待皇上的明察。如果陛下能夠有所覺察讓我們回來那是最好,如果陛下不這么做,我們就在那邊堅守肥如自保也可以。”慕容垂覺得這個辦法很好,便同意了。
慕容垂深愛的結發妻子段氏當初被太后可足渾氏迫害致死,后來便娶了段氏的妹妹小段氏為繼室,可足渾氏依舊不依不饒,逼著慕容垂把小段氏降為妾,娶自己的妹妹為妻,慕容垂心中不滿,一直默默忍耐。
決定了離開鄴城后,慕容垂格外輕松,第二天一早,便借口要出門打獵,帶著小段氏和兒子們,舅舅蘭建、慕容恪的兒子慕容楷、高弼等人一起出發,把那個可足渾氏留在了鄴城。
慕容垂生平最疼愛最信任的就是原配段氏所生的兩個兒子慕容令和慕容寶,別的兒子都只是陪襯。在逃亡的途中,庶子慕容麟越想越不是滋味,自己在鄴城已經受夠了壓抑,這跟著逃出去,即使有什么前途也跟自己沒關系,如果失敗了自己還要跟著受牽連,思前想后之下,干脆連夜騎馬跑回了鄴城向慕容評告密。
慕容評又驚又喜,驚的是怎么讓慕容垂給跑了,喜的是慕容垂這一跑再也無法翻身了,以后燕國就是自己的天下了,他連忙向慕容暐報告,并派慕容強率兵前去捉拿慕容垂。
慕容令見追兵趕到,讓父親一行先走,自己一個人斷后,慕容強素知慕容令勇猛,也不敢靠近,估計也是有心放他們一馬,只是遙遙跟隨并未上前廝殺。
天黑之后,慕容令見逃跑之事已敗露,再去龍城已經是不可能了,又與父親商量,干脆殺回鄴城干掉慕容評,慕容垂還是不同意,最后決定向西投奔前秦。
慕容垂一行人殺掉了管理渡口的官吏后,渡河來到了前秦。苻堅接到慕容垂投奔秦國的消息,大喜過望,他早就想討伐燕國,開始是忌憚慕容恪,后來是忌憚慕容垂,現在慕容垂來投奔,他仰天長嘯:“天助我也!”
慕容垂當初大勝回朝時都很冷清,現在苻堅則在長安郊外安排了盛大的歡迎儀式,親自迎接慕容垂。慕容垂不忍心手足相殘寧可自己出走,只是他這一走,和幾乎滅了燕國也沒有什么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