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們每個人都想破解一個難題,如何成功,或想搞清成功者與不成功者究竟有些什么區別?
前文《成功與運氣》講過成功需要運氣和機遇,那有沒有一個東西,和運氣一樣不可缺?即使沒有運氣,不能達到世俗定義的成功,也能成為某個領域的高手呢?
這就是這本《堅毅》所解決的,中文版剛剛上市,作者是一位華裔女性安杰拉.達克沃斯(中文名杜里惠安),她也是積極心理學開山鼻祖塞利格曼的弟子,追溯起來,此書還源于研究生二年級時她被塞利格曼罵哭了。
與已經過時的成功學雞湯文和當下流行的個人提升指南都不同,該書引用了大量、詳實的研究數據,對天賦、技能、努力與成就之間的復雜關系進行了全面、清晰的論述,并從這些定性和定量研究中得出:一個人的成敗,很大程度取決于是否具備堅毅的品質。
一、誰能在西點軍校堅持下去?
大家都知道西點軍校招生非常嚴格,即使你申請哈佛,也不需要成功人士的提名,以及大量的體能測試。美國每年有14000人申請西點,大概4000人會獲得提名,2500人能達到要求的學業和體能標準,最后只有1200人能被錄取。這些人,可以說都是“學霸+體尖”。盡管資質如此不錯,每5個學員中還是會有一個提前退出,大多就在第一學期。
從1955年開始,關于哪些人會提前退出就引起了軍方和心理學家的關注,是天賦、SAT和ACT分數(類似中國高考)、高中成績排名、領導力潛質還是體能表現?
作者連續兩年對西點新生的跟蹤研究發現,能不能適應西點的魔鬼訓練,關鍵因素是一個學員是否足夠“堅毅”。在競爭同樣激烈的銷售界和美國陸軍特種作戰部隊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可見,堅毅特質對每個人的成功都很重要。
二、達爾文的批評與尼采的洞見
前文《平均的終結》里講到過弗朗西斯.高爾頓,他是最早開始研究人并把人分類的。1869年,他發表了第一部有關高成就的科學研究,在成功者必備素質清單上,“天賦”赫然在列。他的表兄弟,比他更牛逼的查爾斯.達爾文對此表示強烈的懷疑,在給高爾頓的信中寫到:“某種意義上來說,你已經走到了我的對立面。因為我一直都認為,除了傻瓜之外,人們在智商上并沒有多大的區別,區別只在于熱情與勤奮。我現在仍認為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區別?!?/p>
達爾文PK高爾頓,可以說是成功領域的千古之爭,一派相信努力,一派相信天賦。
尼采曾經長久地苦思這個問題,為什么明明那些牛人極其努力,我們還是愿意相信是他們天賦使然呢?后來,他想通了,他說:“我們的虛榮,我們的自愛,促進了對天才的崇拜。因為如果我們認為才能是一種神奇的東西,我們就沒必要將自己與他人比較,從而發現自己的不足……稱某人有‘天賦’的意思是,在這里,你沒有必要與他競爭。”
簡單說就是,編一個天賦才能的神話讓所有人都解脫了,它讓我們繼續輕松愉快地安于現狀。
在認清“天賦”神話之后,作者提出卓越都是磨練出來的,天賦僅僅指你投入努力時技能能得到多快提高,成就則是努力運用技能時所產生的結果。
因為①:天賦X努力=技能
以及②:技能X努力=成就
所以③:天賦X努力X努力=成就
即一個人的成就取決于天賦和努力,但努力需要計算兩次,而努力就是那些擁有堅毅品質的人一次又一次、一個小時接著一個小時的練習。
有人曾經問科比.布萊恩特,你是如何成為一名巨星的?他反問:你見過洛杉磯凌晨4點的樣子嗎?我每天都會見到它。
類似例子書中還有很多,包括我們耳熟能詳的高手,在幕后訓練得自己幾近崩潰。
三、你的堅毅指數多少?
先不妨來個小測試,這是作者在西點軍校研究中開發的堅毅指數表:
從表中可見,堅毅有兩個組成部分:激情和毅力。奇數題總分除以5就是激情得分,偶數題總分除以5即為毅力得分。總的來說,激情與毅力存在一定的正相關,即高則都高低則都低。
激情,就是為遠大的明確的目標工作,不因追求新鮮事物而改變或放棄任務;毅力,就是篤定地向某個方向前行,面對障礙決不放棄。
四、如何培養堅毅品質?
如果你的堅毅指數很低,不管低的原因是先天遺傳還是后天養成,我要告訴你兩個好消息,第一是堅毅指數完全可以提高,第二是你的提升空間很大。
1、追隨內在激情
我們都知道,干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一定會更投入、更持久。但這個自己喜歡的事情,往往并非像一些文藝作品中表現的那樣突然、有若神啟般的出現。比如,看了某部偉大的電影你就決定去做導演,讀了巴菲特自傳你就要當股神。
研究發現,興趣不是頓悟式的突然而至,也不是通過反思發現,興趣是與外界互動引發的,發現興趣之后,會有一個比發現過程更長得多、更加主動地發展興趣的時期。原因就是,一方面,我們需要去探索興趣,同時因為興趣很難長期保持,就得不斷深化興趣。
如果現在你還沒找到自己內心的激情,那就應該從頭開始,問自己幾個問題:我喜歡思考什么?我的思緒經常在哪里游蕩?我真正關心的是什么?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什么?我喜歡怎樣利用自己的時間?我完全不能忍受什么?
如果你覺得回答這些問題很困難,可以試著回憶自己十多歲時的情況,通常那是興趣開始萌芽的時期。
2、堅持刻意練習
為什么一個老大爺下了一輩子圍棋也還是個業余選手?為什么一個人騎了十幾年自行車也進不了環法自行車賽?因為他們方法都錯了。而堅毅的品質,不僅保證足夠的練習時間,也要求正確的練習方式,那就是刻意練習。為此,作者找到了安德斯.埃里克森。如果,你是第一次聽到“刻意練習”這個詞,不得不說,我為你羞愧,也強烈建議你去閱讀埃里克森的《刻意練習》。
我個人對刻意練習的粗暴理解就是:全神貫注,及時反饋,充滿痛苦,每次都有新進步。
比如,美國國父本杰明富蘭克林練習寫作的例子。①他先是收集優秀雜志上的好文章,反復閱讀、記筆記,并將原件藏在抽屜。②自己重寫文章,爾后與原文對比,改正缺點。③單項練習,為提高邏輯能力,他可以打亂筆記順序,自己再去組合文章;為提高語言能力,把散文改成詩歌,詩歌改為散文,等等。
3、聽從使命召喚
先看一個寓言:
三個泥瓦匠分別被問到:你在做什么?
A:我在砌磚。
B:我在蓋教堂。
C:我在建造上帝之屋。
A有的是一份營生,B擁有的是一個職業,C擁有的則是一種使命的召喚,三者高下立判。
一個人若擁有與世界相連的高層次目標會很幸運,因為這使得他所面對的一切事情都變得充滿意義。如果你想保持堅毅,一定要追尋并聽從自己的使命召喚,就從這三個問題開始:
①反思你的工作狀態,如何能為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②怎樣采取微小但有意義的方式,改變當前工作態度,讓它與你的核心價值觀更為緊密地聯結?
③何不在有目的感的楷模身上尋找激勵呢?
4、保持成長心態
下面關于智力的4個論斷,你贊同哪些?
A.智力是非常基本的東西,你對它做不了多少改變。
B.你可以學到新東西,但你不可能真正地改變你的智商。
C.無論你的智商高低,你總是可以對它做相當多的改變。
D.你總是可以大大地改變你的智商水平。
心理學家認為,贊同前兩句的說明你擁有固定心態,同意后兩句的則傾向成長心態。研究發現,固定心態會導致一個人對逆境的悲觀解釋,而這反過來又會導致他對挑戰的放棄,以及優先選擇避免挑戰。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成長心態導致一個人以樂觀的方式來解釋逆境,樂觀心境又導致了堅毅的品質,并尋求最終會讓你更加堅強的新挑戰。
即:成長心態——樂觀的自我對話——戰勝逆境的毅力
還是尼采說過,“那些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在通往卓越之路上,沒有一帆風順,只有一波數折,有的人早早退出,有的人咬緊牙關,以堅毅之心一路“打怪升級”,跌倒N次,就N+1次爬起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最終戰勝了平庸。
在今年的若干新書之前,我鄭重地推薦這本書,盡管它的主題貌似簡單。其實這本書還有很多新穎的觀點考慮到篇幅原因未贅述,比如過去一個世紀里人類智商出現了驚人的增長,尤其是人的抽象推理能力越來越強大,其又會形成社會倍增效應;又如用跑步機測試堅毅指數;又如關于刻意練習和心流的區別;以及如何培養堅毅的孩子,創造堅毅的文化,等等。
6]m\ r?0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