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年,年年有年,年年過年。年一直在那,年味也一直在,過年的那份牽冀與喜慶一直都在。
? ? ? 不見了春運買不上票是因為交通的便捷,不見了囤年貨是因為供大于求,不見了年關的購物熱是平素就享受著……。年味一直在!大到體制――法定假日,小到對聯――貼著,文化活動――有條有理多姿多彩傳統與現代并進著,壓歲錢發著團圓飯吃著親友互動著祖先祭祀著……。一切照舊,年仍在那,且味夠足。
? ? ? 有人說年是窮人和富人過的。富人引領年的喜慶時尚甚至是規矩,窮人相信窮不過三代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因此要給后輩以積極心態故窮箱倒底要“包裝”以不失對美好生活的希冀。中產階級上不能“借年產金蛋”下不屑“如此包裝”應此坦然面對坦然順流。此是三層人士對“年”的態度。
? ? ? 年一直在,只是看慣了春晚吃膩了雞鴨魚肉飛禽走獸山珍海鮮致使起點高了。人的欲望是沒止境的。幾十人擠一間屋定時守候“白蛇傳”“封神演義”“西游記”這些經典的同時還有“白眉大俠”“渴望”……,至今日一人捏著遙控器嘟嘟囔囔沒啥看的。從跟著獅子彩船屁巔屁巔樂呵個通宵到現今看都懶的去看。年,年年都在。只是我們步步邁入更好的時代了。
? ? ? 年仍是年!似乎是有點變化。酒喝少了不敢勸了,開車了不能喝身體不舒服不能喝。好了,就著一桌菜扒拉兩口飯,完事了,且那菜平時不也都吃著嘛。完事了人順部手機肆意著自已的愛好。這似乎都沒錯,時代進步了變化了,一切似乎都順乎自然。
? ? ? 年仍是年,似乎只是老人與孩童的年。孩童須那幾天過上真正屬于自已的幾天;老人在回憶孩提時光的同時更想合家團圓,看到由根發出的枝葉相擁相簇,感知延續和滿足與慰藉;年輕人追逐著詩和遠方向往著外面的世界的同時煩長輩的催婚;中年人順著老人顧著小孩過年只是責任或說是義務。
? ? ? 所有的年味只是室內的溫馨和祖墳前的香梗及焚紙后的紙灰。所有的年味只是感恩和責任。所有的年味只是回家聚出團圓聚出祥和!
? ? ? 所有的年味只是將自慰變成欣慰甚至變成無愧于心。
? ? ? 年,仍是年。年年過年,年味愈濃!之所以淡了,是因忙,乃至于忙得忘了我們從何而來去向何處終歸于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