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講述瑜伽人故事的欄目,主角就是你我他。倘若這個故事能撩撥到您的心弦,哪怕只有一霎那,足矣!)
2019年10月,Vince在黑山登上了星辰號郵輪,從此開啟為期半年的海員體驗。他的工作內(nèi)容主要是編輯視頻、拍攝游客在船上的精彩瞬間。對于攝影專業(yè)的他而言,這份工作簡單又從容。
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星辰號沿著既定的線路自由馳騁,經(jīng)過氣候舒適溫暖的歐洲,再到炎熱暴曬的美洲。外人眼中,這是一份美差,但他的經(jīng)歷并非如此。在相對封閉的郵輪上,他要面對很多意想不到的事,包括沒有休假的工作狀態(tài),全天候的空調(diào)環(huán)境以及無論如何都要面對的人際關(guān)系等。
終于,2個月后,小雪球滾成了大雪球,他的身體給出了誠實的反饋。帶狀皰疹來襲,最嚴重時他半張臉都是腫的。“就像電影里那種被敵人用伽馬射線輻射過的人,半張臉動不了,說話也不清楚。”
船上的醫(yī)生給出了一系列的治療方案,但效果不佳,Vince只得提前下船。幸運的是,算上他最初坐飛機出發(fā)到返回國的旅程,他剛好繞了地球一圈。本著“玩樂”的心態(tài),他很知足。回國后,他便開始去治病,包括嘗試中醫(yī)、西醫(yī)等。禍兮、福兮,正是這樣一段充滿小插曲的郵輪之旅,讓他踏上了深入學習瑜伽的道路。
在工作坊的最大收獲就是睡得很好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中醫(yī)理療,大夫告訴Vince,治療不可能是無限的,雖然他可以繼續(xù)做治療,但最終的恢復(fù)還需要靠他自己。
聽到大夫的建議,他開始思考,如何讓已經(jīng)恢復(fù)到80%,甚至90%的身體,回到100%滿格的狀態(tài)呢?那時,在尋求醫(yī)療手段治愈自己的同時,他會不定期上瑜伽會員課。
于是,他咨詢了當時的瑜伽老師,獲得的答案是去悠季瑜伽系統(tǒng)地學習初級教培課程。這樣的答案很契合Vince一貫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求知風格。這次,他終于有機會對瑜伽做一番挖掘,而非只是停留在膚淺的表面。
其實,大學畢業(yè)不久,Vince就接觸過瑜伽。他跟同事一起辦了健身卡,當時健身房免費贈送了健康測試。健身房的工作人員很坦誠,說他的肌肉量夠,脂肪有點多,練器械的意義不大,可以試試瑜伽課。
Vince很聽話,就去了。如今回憶那時的瑜伽課,他表示印象不太深,唱誦是沒有的,休息術(shù)貌似也沒有,但是上完一節(jié)課很舒服。“我的身體本來就很硬,力量比較強,就算我做拉伸,也很難把自己拉得很疼,但拉伸完,確實會舒服一些。”
談到在悠季瑜伽一個月的基礎(chǔ)教培課,Vince的印象很深刻,他說感覺到了身體還有很多潛能,以前以為不一定能治好的病或者后遺癥,如今感覺有機會讓它痊愈。
Vince一直有腰傷,這與他出海前的生活習慣相關(guān)。他的身體力量強,比較僵硬,長期沒有充分拉伸,時間一久傷病就出現(xiàn)了。“在一個月的練習中,我做了很多體式,盡管身體會受到限制,但沒有在瑜伽體式中受傷。我感覺這種練習方法是正確的,我可以一點點去改善自己的身體。”
理論知識是Vince在教培課上的另一大收獲,也讓他萌生了對冥想的深入研究。從小他就喜歡盤腿坐下來待一會兒,那時候會幻想,若是學會了冥想,是不是可以獲得超人的能力?或者像武俠片中演繹的那樣,能打通任督二脈,然后就可以飛了。長大后,也許是性格使然,他依然保留著這個習慣,事情多時,他就先閉眼待會兒,享受其中。
同年,他參加了博格老師的冥想工作坊,受益良多。盡管Vince很清楚,冥想不是睡覺,在中高級的冥想練習時最好不要失去意識,不然就代表無法控制頭腦。然而,練習冥想時,要清醒,又要讓頭腦平靜,這是最難的。
即便如此,在工作坊上,他還是會睡過去,但很知足。“我在工作坊的最大收獲就是睡得很好。同時,當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頭腦穩(wěn)定一些之后,身體也更加地穩(wěn)定,有些體式可以輕松保持比以前更久的時間。”
睡了個好覺這種好心態(tài),還要源自博格老師的引導(dǎo)。Vince說,博格老師是個很有趣的冥想老師,在課上他會告訴學員,“如果困了,你就睡。當你完全放松下來后,你能進入睡眠,說明你的身體需要睡眠,你只需要給身體最需要的東西就好。同時,在你睡著之前,你是很舒適的,你的身心在引導(dǎo)下得到了當時能做的、最好的放松狀態(tài)。”
2020年,Vince參加了默瀚老師的研習班。他是那種會把所學知識進行融會貫通的人。在接受默瀚老師傳授知識的同時,他會加以思考,尋求適合自己的一條路徑。他記得默瀚老師講過,放松術(shù)做好了,是可以進入三摩地的,這是一個方法,盡管不一定適合所有人。
而放松術(shù)在日常生活中的應(yīng)用也被Vince發(fā)揮到極致。當他跟女朋友產(chǎn)生矛盾,發(fā)現(xiàn)自己的情緒有些失控時,他會選擇先躺會兒,等到情緒的波動逐漸平靜下來后,再去從容地化解矛盾。
練瑜伽,可以是一種“玩樂”的狀態(tài)
Vince不是那種特別嚴謹?shù)娘L格,他的個性比較隨意,在生活中他追求的是一種“玩樂”的狀態(tài)。他覺得,“玩”可以是一種樂觀的嘗試,“樂”可以是在不同的環(huán)境和行動下,通過這種樂觀的嘗試,尋求平衡,找到真實的自己的喜樂。?
就像他喜歡瑜伽,但不會當成一種修煉,也不會硬性規(guī)定自己每天都要練瑜伽,如果感覺需要練了,他就練一下。跟女朋友吵了架,或者開車一天累了,他就躺下來做放松術(shù),他認為這也是瑜伽的習練。
如果早上有時間,他不用著急去遛狗,他會完整地做清潔法、體式和呼吸法,那是一套相對比較完整、他想練的內(nèi)容,“那是很舒服的,也是很開心的。瑜伽的好處在于它是一個包容性很大的東西,就算我沒有時間做體式,總能躺下休息,我也可以做放松術(shù)。”
在Vince眼中,練瑜伽不應(yīng)該是一種負擔。所謂在墊子上進行規(guī)律的習練,歸根結(jié)底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學習瑜伽體式,是在訓練身體,讓我們更敏銳、更細膩地感知身體里能量的變化。當他能感受到這些時,就算從墊子上走開了,他還是在做瑜伽。目前他離這個狀態(tài)還有點遠,但他會用很長的時間,甚至一生的時間去嘗試。
談及對瑜伽的描述,Vince選了兩個詞語,“當下”和“覺知”。“瑜伽其實是一門哲學,是一種方法論,有人把它當成信仰或者是靈修的方法。瑜伽練習者需要先感受到當下,若做不到,練習再多的瑜伽,也很難把它變成自己的一部分。”至于覺知,Vince覺得通過瑜伽的練習,練習者的覺知力會提升。只有覺知到當下,才能覺知到瑜伽。
走上這條瑜伽之路,Vince覺得自己變得更像自己了。“我的覺察力提高了,我在慢慢認識到我想要什么,慢慢地去找尋我想要的東西,這是瑜伽帶給我的最大幫助。”
在探索自我的過程中,Vince希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讓自己滿足的事情,收獲更多開心。瑜伽不過是他的一個路徑而已,他的興趣頗為廣泛,包括瑜伽、太極、音樂、網(wǎng)球等。他覺得這些興趣都在幫他做同樣的事情,就是尋找自己。
這些路徑有時會有交集,這就展現(xiàn)了Vince獨特的創(chuàng)造能力。在研習班上,他曾經(jīng)把一段傳統(tǒng)的唱誦跟音樂結(jié)合,用吉他演奏出來。當時,默瀚老師和同學們都露出了大大的驚喜表情,這應(yīng)該就是瑜伽與音樂跨界融合的魅力吧。
采訪手記:
通過跟Vince聊天,我覺得他是一個很自由的人,想做什么就去實踐,沒有太多的顧慮,也沒有所謂的束縛。這種態(tài)度放在練習瑜伽上,很奇特,與我之前見到的瑜伽練習者很不同。無論怎樣,規(guī)律練習瑜伽一直是瑜伽老師的教誨,也是瑜伽練習者小小的目標。
相較之下,Vince更為隨意,會跟著他的心走。即便如此,他對瑜伽的理解很深入,還能舉一反三。試問,有多少瑜伽練習者只知道吭哧吭哧在墊子上凹體式,卻對瑜伽哲學置若罔聞;又有多少瑜伽練習者糾結(jié)于某個體式,甚至為了做到某個體式而不惜傷害到自己;而Vince似乎早已看透體式的本質(zhì),徑直走向了瑜伽第七支冥想,并能將瑜伽所學恰如其分地應(yīng)用到生活中,調(diào)整自己的狀態(tài),這樣的頓悟還挺高階的。
這是他的瑜伽故事頗為獨特的亮點。他讓我看到了瑜伽練習,不應(yīng)只是停留在浮于表面的體式練習,若能用心練,外加多一些個人思考,瑜伽能帶給我們的益處會更豐富。
在文中,他提到練習冥想是不是能讓人有特異功能,這是他兒時的幻想。上過默瀚老師的研習班,我覺得他的理解在某種程度上是對的。我記得,若能喚醒昆達里尼的能量,練習者便會具備某些“超能力”,而這股神秘又強大的能量本就潛藏在我們每個人體內(nèi),只是看大家是否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挖掘和激發(fā)它。
把瑜伽唱誦跟音樂結(jié)合,是一種大膽且有趣的嘗試。本來,我想請Vince幫忙錄制一小段音頻,但交流后,我意識到作為音樂人,他有更為嚴苛的標準,若是那段音樂和唱誦的結(jié)合不能達到他的要求,他應(yīng)該不太會單獨錄音,所以我就沒有發(fā)出邀請,有機會我再補上的。
(我想做100個瑜伽人的故事,性別、年齡、背景均不設(shè)限。只要您有瑜伽故事,我就能講得“有趣”,歡迎來聯(lián)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