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毒友留言,要Sir評《寒戰2》。
不是Sir不想評,是《寒戰2》要說的話,都在《寒戰》說了。
正邪曖昧的人物;以嘴炮代替槍火;表面陰謀論,其實骨子里洋溢著香港人對法治社會的愛與崇拜。
所有元素,如出一轍。
Sir實在沒興趣把對《寒戰》的評論,再復述一次。
倒是Sir發現有一點——
經過《寒戰》《赤道》《寒戰2》三部。
梁樂民,陸劍青這對組合,絕對是最喜歡“下棋”的香港導演。
每一部,都在挖坑。
《寒戰》第一部,像一個長達90多分鐘的預告片,正反兩派剛剛熱身就完了。
結尾處,李家俊(彭于晏 飾)留給觀眾一個詭異的笑,有點像“蝙蝠俠”里的小丑。
有續集!
到第二部,結尾處李家俊被劉杰輝(郭富城 飾)近身槍擊多發,還沒有掛掉,躺在病床,呼吸機和心電圖都在運轉。
根本又在說:我們還有續集!
從故事角度來說,《寒戰2》的作用至關重要,的確是“承上啟下”。
一方面,將警察內部兩派,劉杰輝和李文彬(梁家輝 飾)的政治立場、行事作風描繪得更飽滿,補足了第一集有些含糊的地方。
《寒戰》第一部,最重要的臺詞,是保安局局長陸明華(劉德華 飾)說的:
非常時期,用非常方法。
第二部則由立法會議員、大律師簡奧偉(周潤發 飾)反駁:
就算是非常時期,你也不能用非常方法。
這兩句話對理解電影,很重要。
第一句話,是指剛開始,李文彬啟動了代號“寒戰”的行動,為了找尋一輛被挾持的沖鋒車,并且救回當時被挾持的年輕警員(包括自己的兒子李家俊)。
但是,很多觀眾可能都有疑惑:
一輛沖鋒車的丟失怎么就突然上升到威脅整個警隊甚至香港安全的級別,是不是有點反應過激?
所以,《寒戰》其實就用90多分鐘的時間,努力去說服觀眾——
這不是一部簡單的警匪或者反恐電影,而是一場浩瀚的政治斗爭。
非常時期,明面上是指警務處處長競選,鷹派李文彬和文員出身的劉杰輝分屬兩大派系。
到第二集才知道,是指特首競選。
非常手段,當然就是指“寒戰”,要不要傾全警隊之力去找尋一輛沖鋒車。
一輛價值百萬的沖鋒車,為了藏好它,屏蔽掉網絡信號,大反派蔡元棋要花去更多的錢去安裝設備,值得嗎?
值得。
事實上,沖鋒車是否被找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寒戰”行動中,哪個派系選擇的門面擔當上位了。
簡大律師質疑的點是,在你們這些當權派自行定義的非常時期里,更加不能罔顧普通市民包括普通警員(比如第一集因公殉職的兩位警員)的生命安全。
可以說,反轉是《寒戰》系列敘事最大魅力之一。
既然梁樂民、陸劍青兩位導演已經放話說要拍第三部。
那么, 接下來,意識超前,且不怕打臉的Sir,必須說點別家看不到的。
猜測第三部故事走向。
看好!
首先,《寒戰2》拋給我們最大的謎題是——
李文彬是不是徹底黑化掉了?
不,他是“無間行者”。
Sir感覺,李文彬更像是打入陰謀家,那個終極大BOSS內部的“無間行者”。
《寒戰2》結尾最催淚,是被很多人提到的,
何國正(楊佑寧 飾)含著眼淚,眼神很有內容地用槍比了下李文彬,又比了下自己,并且做出致敬的動作。
最后故意歪頭,做假動作牽引狙擊隊射殺自己,完成自殺。
既沒有讓李文彬背上黑鍋,也沒有辜負隊友。
李文彬何來如此魅力,讓人為他甘心送命。
有必要說一下李文彬此人。
他曾任O記主管。
常看港產警匪片的觀眾都知道這個O記是指“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專打犯罪集團。
可想而知,積累了多少“非常手段”。
李文彬是強硬鷹派,完成了不少高難度動作,當然也忽略了家庭,重點是兒子李家俊。
1995年,香港警察政治部解散,李文彬利用公權將O記的一幫兄弟包括楊佑寧、吳樾等換了全新身份,送到南非。
李文彬對這班人是有恩情的。
正是這種感情被蔡元祺利用,全部召回香港。也因為這幫人都是“活死人”,不能見光,只能用來完成死亡任務。
李文彬為什么會因為一輛沖鋒車被挾持,而啟動名為“寒戰”的行動?
連蔡元祺都驚訝,說沒想到你真的叫“寒戰”,可想而知寒戰的級別有多高。
一方面是李文彬的思維定勢,重點是他為了照顧在國外的兄弟,會在職權范圍內故意升級一部分任務的級別,這樣就能爭取更多費用。
另一方面,自己的兒子被牽扯進去,他感覺到沖鋒車事件不簡單。
李文彬在第二集“反咬”劉杰輝,在法庭上暗示對方有可能受賄,與犯罪分子交易,表面看,是為了扳倒劉杰輝,復任警務處處長。
順從了蔡元祺、律政司司長黎永康這一派的安排。
實際上,李文彬也在打著自己的算盤。
一來,救兒子。
只有他加入,才可能換兒子抽身——
你去國外,走得越遠越好,不要讓我知道你在哪里。
更重要是,也只有他能夠潛入內部,得到信任,才能最終揪住幕后大BOSS。
兩個線索。
一,李家俊送爸爸一副眼鏡。
李家俊提醒老爸要換換眼光,不要一成不變。
眼鏡的品牌是“溥儀”。
這是一個高端眼鏡專賣店品牌,來自香港。
同時,溥儀,清朝末代皇帝的稱號;
李文彬肯換,想的就是,轉變思路,用內奸的招數對付內奸。
李文彬,想親手終結蔡元祺所推崇的“警隊血統論”(其實就是政權貴族)。
二,何國正臨死前對李文彬致敬,恰好是完成一個“死間任務”。
在臥底電影中,常見套路是,一個臥底用他的命,換來另一個臥底的安全。
《無間道2》
何國正死了,才能讓李文彬的“無間身份”更安全。
第二大謎題是——
劉杰輝就真的那么單純嗎?
不,他只不過是另一個“李文彬”。
劉杰輝從第一集到第二集的形象總體來說都很統一,就是一個熱血青年。
第一集里,他是文職出身的警員,身邊聚攏的都是像楊采妮這樣的法律高材生。
他也是用法律條文搞定殉職的鄺智立,去彈劾李文彬,一個學院派出身的法學博士,鄺說:
我是基于法理上的考慮,如果讓我知道你是存心整我的上司,我會加倍奉還。
這一段至少說明劉杰輝是很擅長知識分子的那一套話術。
比如他跟李文彬在第一部對飚時掏出的不是手槍,而是錄音筆,說明他隨時準備備案,用法律條文“搞死”李文彬。
而與李文彬因為忽視對兒子管教,家庭破裂相比。
劉杰輝一直被塑造成一個顧家好男人。
這里不得不提劉杰輝來自內地的妻子,陳雪兒。
馬伊琍的角色要保留到第二部,Sir一開始有點意外。
雖然說電影開場是需要通過雪兒被綁架來推動劇情的,但導演完全可以用替身,給個遠景,或者用其他人的臺詞交代一下就過了。
為何一定要讓馬伊琍出鏡,并且安排臺詞?
事實可能是,馬伊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注意《寒戰2》中雪兒的兩句臺詞。
第一句,劉杰輝說買機票送母女回媽媽家,這里的媽媽顯然不是劉杰輝的媽媽,而是岳母大人,并且雪兒不是香港人;
第二句,雪兒說,在我心中,你永遠都是警務處處長。
對于一個重視家庭的男人來說,煽情時刻難道不應該說“哪怕你做不成處長,你永遠是好老公、好父親”嗎?
答案就是雪兒的娘家是有內地官方背景的,劉杰輝能夠在第一集成為競選處長的熱門人選也是需要資本的。
很可能雪兒的娘家就在北京。
這樣的設置才符合梁樂民、陸劍青心中“紙牌屋”式的大格局。
別忘了,在《寒戰》三部曲中,他們抽空搞了一個反恐題材的影片《赤道》,王學圻出演了中國中央政府高級官員。
他的臺詞是:跟香港作對,就是跟中國作對。
開個玩笑,這個王學圻角色搞不好就是劉杰輝的岳父大人。
《赤道》劇照
劉杰輝在第一、二集的明顯“大哥”,是劉德華扮演的保安局局長,黎永康的競爭對手。
但更上層的支持者,應該就是倡導香港內地緊密聯系,維護大局穩定的中央政府。
簡大律師說“最成功的失敗案例”這句對“寒戰”的描述狗屁不通,同時說“在非常時期,更加不能用非常手段”,其實就是批評劍走偏鋒的劉杰輝。
某種程度上,劉杰輝是另外一個“李文彬”,知識分子包裝下的“新鷹派”。
Sir猜測,到了第三部,為了獲取勝利,劉杰輝將更加瘋狂,并且將得罪包括楊采妮等在內的學院派(真正的知識分子)。
第二部,劉杰輝所說“向前一步,馬上跟你開戰”,已經表明他會在第三部里的強硬和激情做派了。
劉杰輝將成為第三部中導演重點反思的角色。
在此之前,導演說這個大BOSS的扮演者只可能是大佬級的演員,一定比周潤發輩分更高。(說不定是邵氏電影的前輩,狄龍、姜大衛、李修賢等這一輩?)
而在昨天《寒戰2》發布會,導演也透露了——
希望張國柱的兒子張震,出演《寒戰3》。
別忘了,張震就是《赤道》中沒有被抓住的大反派。
看過《赤道》的觀眾應該還記得,結尾擺明要拍續集。
跟赤道的戰爭
現在才正式開始
張震延續在《赤道》中的恐怖分子角色,那會不會也是從南非來的前O記警員呢?
大膽猜測,《寒戰3》會不會《赤道2》一并合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從雙雄爭霸,到強強聯手。
拼到一起,才夠味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