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4月10日至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省湛江、茂名、廣州等地考察,殷切希望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
“中國式現代化”,是貫穿這次考察的一個關鍵詞,凸顯了總書記廣東之行的重要主題。從黨的二十大明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心任務以來,總書記相繼在多個重要場合系統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特征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的首次地方考察,總書記深入廣東企業、港口、農村等進行調研,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實踐進一步明確方向、指引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四次考察廣東,每次都會走進企業,反復強調自主創新。這次考察期間,總書記來到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了解企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等情況。黨的二十大把“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列為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之一。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關鍵看科技自立自強。”此次在廣東,總書記進一步明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對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作用。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才能把現代化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作為大國,對此必須有清醒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不能走脫實向虛的路子,必須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財富之源。先進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一個關鍵。實踐證明,一個國家在經濟發展中一定要有正確的戰略選擇。我國是個大國,必須發展實體經濟,不斷推進工業現代化、提高制造業水平,不能脫實向虛。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總書記此次考察廣東,再次深入制造業企業調研,強調“要重視實體經濟”“不能走脫實向虛的路子”,又一次釋放了明確信號。深刻理解總書記對制造業和實體經濟的高度重視,要緊緊扣住“現代化”這三個字,對標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領會更好統籌發展與安全的深謀遠慮。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區域協調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湛江,總書記專門提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把水資源問題考慮進去”。把水資源優化配置好,也是推動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的重要手段。在茂名察看了鄉親們的荔枝產業,總書記說,“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解決好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兩句話都指向了區域協調發展,可見他要求廣東“下功夫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著眼的正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一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藍圖已經繪就,歸根結底要靠實干。總書記鄭重宣示:“中國式現代化立足中國實際,符合中國國情,有目標、有規劃、有戰略,我們將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向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