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待我做了奶奶,我定會重新倡導親子閱讀,或者招招手對孫兒們說:“來來來,我給你們講講中華文脈。” 想到這幕,不知為何,眼前浮現孫悟空返回花果山號令群猴的那幀畫面……兒時,央視有一檔節目叫“曲苑雜壇”,我比較喜歡聽其中的評書檔,當年是單田芳老先生的專題。后來隨著綜藝的普及,評書逐漸被覆蓋,這些年,讀書軟件推陳出新,聽書取代了部分閱讀,我今年才開始加入聽書隊伍,目的是體驗系統的飛輪閱讀,利用碎片時間收集素材。
? ? ? 最近聽完了劉學解讀的134集《史記》,最后一章是講秦朝名將李斯,其中講到焚書坑儒的典故,不過從最近半年讀的《中國文脈》、《中國哲學史》等系列史書似乎沒有提到下面的細節,讀南懷瑾先生的《正道的謀略》反而強調,為何國學起源于漢學,因為老祖宗傳承下來的文脈從秦始皇焚書坑儒開始出現了斷層,直到漢武帝時期才復興,這中間經歷了七十年的時間。
? ? ? 書中強調焚書坑儒的罪魁禍首是項羽,不是秦始皇,他那時年輕,被干爹呂不韋和丞相李斯蠱惑,沒有把全國的知識分子殺掉,也沒有燒了全國的書籍,他把書籍集中到咸陽加以清理,不準民間流傳。真正破壞文化的是項羽,他年紀輕輕戰功赫赫,自稱西楚霸王,看到咸陽宮里藏著大量書籍,就一把火給燒了,中華文化就此出現了斷層。所以,平時讀書得把歷史看通,把書讀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