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我的前半生》終于演完了?
前幾天,青島氣溫高達36度,創(chuàng)歷史新高。對于在海邊長大的大多數(shù)人來說,這樣的天氣無異于遭受一場酷刑。坐在空調(diào)屋里的人們望著外面火辣辣的大太陽,紛紛罵爹罵娘罵:我日!
跟外面大太陽一樣火爆的是國產(chǎn)神劇《我的前半生》。
我從來不追家長里短的家庭倫理神劇,不看粗制濫造的抗日神話。所以當閨蜜小茜跟我推薦《我的前半生》的時候,我第一反應居然是那個窩囊的末代皇帝溥儀。
哈哈,沒毛病吧?
中國的國產(chǎn)電視劇總有種矯枉過正的苗頭。前幾年還沉浸在家長里短里為廣大太太們炮制感同身受的婆媳沖突、婚姻之痛,轉(zhuǎn)身就把炮口對準了自己的目標受眾,把以羅子君為代表的全職主婦群體轟得連渣都不剩。
在劇中,馬伊琍飾演的全職主婦羅子君,是一位一畢業(yè)就嫁給了愛情的幸福的家庭主婦,有保姆有孩子,老公賺錢養(yǎng)家,自己負責貌美如花。出入奢品店,8萬塊錢的一雙鞋眼都不眨一下,生活里唯一的挑戰(zhàn)就是開啟雷達殺滅圍繞在老公身邊的小妖精。
對保姆和專柜服務員缺乏尊重,大呼小叫,惡意滿滿,像90年代的暴發(fā)戶一樣沒有教養(yǎng);恨不得把“我老公有錢”刻在腦門上;面對丈夫出軌要求離婚,崩潰撒潑使盡渾身解數(shù),一直到11集,這婚都還沒有離成,可見內(nèi)心戲有多長?
或許, 這就是我們大部分人對于全職太太的所有想象和定位吧?
小茜說,編劇是不是跟上海女人有仇啊?個個都那么算計刻薄。我說,編劇跟上海女人有仇,跟全職太太更有仇!
亦舒師太曾說過,做家務與闖事業(yè)是有分別的。天地良心,后者或許是容易多了。
因為有了小妞兒,我請假在家歇了兩年,嘗試了一把全職主婦的生活。感受良多,唯一的念頭就是,如需印名片,真該把全職太太印成頭銜,因為不是人人都能得此殊榮。
單是帶孩子這一項,已耗盡心力。
千真萬確,不服盡管來試試。
最關(guān)鍵的是你付出的千辛萬苦,在別人眼里有可能不值一提。
我的娘親就曾親口說我,一天到晚除了帶個孩子,啥活兒不干,還天天喊累!
我真是欲哭無淚啊!
閑?你看看時間都用在何處?孩子的一哭一鬧,一拉一尿,都是黃金。
高風險,低回報,折舊率高。如果全職太太是門職業(yè),簡直比殺手這行當還要考驗綜合素質(zhì)與專業(yè)技巧。
職業(yè)女性往往看不起閑散人士。她們自己覺得自己就是社會棟梁,是職場巾幗。完全不知全職太太才是最多才多藝的職業(yè)。光論人情往來,七大姑八大姨,非長袖善舞,八面玲瓏不能擋。
其實,說到底,這世上的人設形形色色,職業(yè)女性也好,全職太太也好,各有各的人生。
職業(yè)女性天天面對的不一定是鮮花音樂和咖啡,同理,全職太太過的也不會是現(xiàn)世安穩(wěn),歲月靜好。
在生活面前,誰都不容易。生活的真實面目更多的是不幸而不是幸福。生活處處有漩渦,就看你如何處亂不驚,從容越過了。
前段時間,我身邊有位朋友,婚姻痛癢難耐,突然羨慕起職業(yè)女性,認定婚姻是限制自由與自我的枷鎖,恨不得逃離窠臼,像羅子君一樣,哪怕只是在超市做一個收銀員也是自我的一種新生。我勸她看看亦舒的這本《我的前半生》,看完再做決定也不遲。
生活畢竟不是寫劇本。那個已經(jīng)十年沒有社會工作經(jīng)驗,人設崩到碎成渣的全職主婦,突然逆襲成獨立自強尋得真我最終找到高富帥的職業(yè)女性,只能是存活在小說里。
最后說幾句題外話:這劇中最接地氣的一對是羅子群和白光了。
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都不可能像賀函唐晶陳俊生那樣事業(yè)有成。更多的是像羅子群與白光這樣的貧賤夫妻。除了相互埋怨和抱怨,就是無盡地吵架。彼此看不到對生活的希望,也嘗不到生活的甜頭。
只是,這才是最真實生活的全部啊!